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狐妖希光传 » 第五十六章:往事2

第五十六章:往事2

    袁真人站在巍峨伫立的肃王府面前,悠悠的想起过去所发生的一些列的事。竟然觉得有千头万绪。在张太宰儿子出事那天白天,他见到了那两只小狐妖和一个魔族的人,当晚张太宰儿子出事,他本要去一探究竟的时候,被洛阳的这场突发事件所耽搁。后来子生也告诉他,张太宰儿子的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那两只狐妖所为。她们近日又出现在梧桐巷。又是谁救走了她们?这两只狐妖是什么来历?跟宫里发生的事是有联系的吗?也许是有的,无巧不成书,怎么她们总会出现在重要的地方?

    如今这宫里住着魔,邪婴出世又消失,地尊出世,梧桐巷内群妖暗聚,离奇被抓,两只小狐妖又被不明身份的一方带走。啊,对了,那地尊必定与邪婴一事有关。当初跟两只狐妖的魔族的人,必定跟目前宫里住着的魔族有关。那么这两只狐妖又将与什么有关?这些妖孽们究竟要干什么?

    如果…莫非…这些王爷再参与其中,那么是王爷们利用了这些他们难以把控的妖物,还是这些妖物们利用了这些高高在上的王爷?

    想到此处,袁真人不免又想到当初进宫去的场景。当初他们求见于大王,那老太监带着一群小太监,张皇失措的前后奔忙。各处请示,又各处安排,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才将他们三位道人请进去。真是急得一路小跑,好些小太监汗湿了一身衣服,汗渍将后背浸出了一大团深深的颜色,贴在身上异常不雅。然而他们都来不及顾忌,全没了平时的悠闲和气度。也不怪他们这些人,生命全系于一人,如果那个人旦夕有事,他们的一生也就如风吹柳絮般的消散了。

    老太监喘着粗气诉说着大王的事。当初那该死的张太宰在面见大王的时候,按往常陈述着此番祭祀天地需要大王配合的地方。当时大王的脸瞧着就有一种萎靡之气。老太监很自责,没有及时阻止大王。以导致那场大事发生。

    祭祀是在第二天寅时准备,卯时开始,在辰时的时刻,需要大王沐浴更衣出来接下张太宰手里的摇铃,大王刚走出大殿,站在台阶之上,那张太宰立于台下,两边分立着祭祀的随从仆人,每个仆人都托举着祭祀所需的法器和物品。大王在两边仆从的掺扶下缓缓走向张太宰。却不知为何那两旁随从托举的器皿里突然汩汩流出黑色的血来,哗啦啦的往下流,空气中一片腥臊之气,那黑血流过不久,那器皿里突然往外爬出一条条的蛇来,那些蛇头是三角的,像个塔顶的样子,甚为怪异。

    张太宰见这种场景,吓得面无人色,一时不知所措。仆从们早乱了套,有的大呼小叫的往外跑,有的跌跌撞撞的要挡在大王面前。几乎同时,张太宰大叫来人,带大王回宫。

    大王当时也骇得不清,还没来得及转身,身边的两个仆从就突然腾地升空,眼睛和嘴角都流下黑血,那眼睛全是眼白没有黑眼珠,看起来很恐怖,升空的仆人嘴里说道:

    “我等冤死得好苦啊!我等冤死得好苦啊!张之桥是个阴险小人,张之桥是个阴险小人啊!”

    老太监本人当时也正赶往大王身边。然而大王却像面团一样躺了下去。老太监几乎是飞一般的赶到大王身边,那张太宰正在旁边用什么与那两个口出狂言的仆人对抗。场面实在混乱,禁卫军,候在偏殿的管事等一干人都赶了过来。老太监用袍子掩盖了昏迷不醒的大王,匆匆护送回宫。

    然而大王始终脸色乌紫,昏迷不醒,大夫们察视了一番后,纷纷都束手无策,大王的面色不善,然而脉象却是平稳,太医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药。也替大王施过针,反而一度令大王的气息变得不平稳。因此太医们一致认定大王是中了巫术或者什么。

    如此才四处寻求道人术士。一个时辰几乎能进见三拨。然而均是毫无起色。到袁真人三位去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了。因为一开始,宫里担心大王昏迷的消息一旦泄露,朝堂会出现变故,因此一直都隐而不宣。

    太后也假借了大王的旨意,将张太宰打入大牢候审,将在场的一众仆人统统押送祭台用大火焚之。当时掺扶大王的两位仆人最后像被什么吸干了似的,变成了两段干枯的木柴似的东西,缩小得像小孩似的躺在自己的衣服里。那些端了流下黑血的器皿的仆人则是昏迷不醒。相比于他们这些无知无识的人,那些仓皇逃跑的则要可怜得多,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与他们一起烧成了灰烬。

    然而大王依然一直昏迷不醒,太后也慌了主张,于是不得已才通知了朝中大臣以及一众值得信赖的王爷。所有人继续忙碌了一天之后,大王依然不见起色。眼看着气息也开始变得微弱,太后在绝望之下,才将宫里出事,大王昏迷不醒的消息通过宫人传出到民间。希望能有机会救活大王。

    如此,袁真人和林真人、汪天师得到消息后才赶去宫里。当在空旷肃静的宫殿里见到大王的时候,袁真人准确能看到大王身上的魔法,但魔法的作用似乎只起了部分就停滞不动了,似乎是施法的魔族突然因为什么收了手?而大王身上致命的地方,乃是黑暗地狱的冤魂咒。当时就令袁、林、汪三位天师大为震惊,这是地尊才有的法术。以此他们判断地尊来到了人间。而人间与地下本就界限分明,谁也不能越界分毫的,这地尊也出现在人间,可想人间当前的混乱。正因为人间与地下的界限分明,因此地尊的这种法术对于人的伤害最为严重,因为这种法术能令凡人消失于无形,什么精魂、元神统统消失掉于无形。幸得这地尊刚出来人间,法力似乎还被阳界所困缚住,不能即刻发挥最大效能。如此才有袁、林、汪三位施法的机会。

    当时袁真人也惊异于地尊的此番行动真是胆大包天,人间的王不比其他人,那是天地造化推出的人,轻易是不可动的。大王一旦因地尊发生不测,此事必将惊动整个天界,可是会产生极为严重后果的。这地尊在地下如许长的时间,为何要突然冲破桎梏降临人间呢?而且出来就制造如此大的祸端。可见此事必然不简单。

    幸好那大王命数还在,在袁真人、林真人和汪天师的一番辛苦之下,缓缓苏醒了过来。那大王而立已过,却依然不减少年心性。情绪起伏毫不掩饰,他刚一苏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他的一个新进的美姬境况如何,在他昏迷期间,有没有慢待美人?继而听说太后因他的昏迷而迁怒过美人,如今被关在碧香阁里不准外出之后大发雷霆。

    那大王生得并不是十分强壮,对比于上回去见过的靖王,这位大王的身形显得要单薄些。两位王爷面容有几分相似,只是靖王爷带着七分冷峻,三分温和,自带一股威严感,而大王则带着七分温和,三分冷峻,脸上隐约透着一股孩子气。明明比靖王年长几岁,却显得更为年轻,尤其是这样一种毫不避忌的个性,直截了当的表达自我好恶的性格,看着就不太像个劳心于生民疾苦的大王的样子,更像是一名不知世事的贵公子。

    那大王似乎十分信赖三位道长,毫不将他们当作外人看待。因为钟爱的美人遭受委屈一事,大发一通脾气后。竟邀请三位道人一同去见见他的美人。他和靖王一样拥有着剑削的眉毛,朗星一般的眼睛,鼻子挺拔而雄伟,单从相貌看,是生得一副好相貌的。可惜好相貌并不能为此拯救苍生于水火,袁真人心下难免叹息。而眼前的这位大王却尚在运用自己的这副好相貌沉湎于儿女私情而不可自拔。

    那位大王当时唯一为此紧锁住眉头的地方是因为说到他的这位美人的身份问题。就因为这位美人的身份问题,以致于她迟迟得不到太后的认可,要他多日来总要为美人担惊受怕。因为在宫里没有身份的女子,就如同没有庇护的杂草,说不清哪时就会被无情拔掉。

    而他之所以要带三位道人去见一见她,是因为这三位道人既然有如此大的法力能拯救他于危险,就一定能替他看一看美人是否是太后所说的祸国妖女。太后之所以这么讲,乃是因为此女的出现颇为蹊跷。因为大王膝下无子的问题,太后决定另选一批大族之女为大王侍奉巾帜。就在大王昏迷的半个月前,太后私下与恭王达成商议,准备让恭王的女儿云娥提前入宫,太后亲自调教一下,以期能陪伴大王身畔。那晚恭王府的轿子一进到太后的万华宫,太后就亲自去迎接,谁想那轿子的挡风帘子一被掀开,恭王府的下人立马大叫说这不是小姐,此女是谁?

    那马车里坐着一个仓皇陌生的绝色女子,她手里抱着一把琵琶,那琵琶上镶嵌着紫色的水晶,琴弦也是紫色的,看似一把十分珍贵的乐器。太后让下人将女子拖入内殿,亲自审问。恰巧当日大王赶到,就见着地上匍匐跪着的美人。那女子吓得不住发抖,口不能言,本来整个头都深埋于胸前的,却就在大王询问太后的当口,她惊惶的抬了下头,恰好被大王瞧了个正着,她那绝世的容颜,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楚,加上那闪烁着泪光的绝美的黑白分明的眼睛,就像雨后清洗过的天空一般,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

    真是一见如故,一见沉沦。大王当即为了保护住这位可怜的美人,不惜谎称这一切是自己安排的。从此守着美人,不离寸步。自从有了美人,池湖的水更美,园子的花更香,就连絮絮叨叨的老太监,大王亦能感知到他的那颗真诚的心。美人就像天上瑶池的水,能洗净大王身上万种的浮华。她就如同珍宝一般的被他爱护着。绝不容出半点差池。

    趁此机会,让三位道长帮着见证一下,美人她不是什么祸国妖女,美人她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啊。袁真人对于这位长絮不止的单纯的大王也不知要说什么好,他只能在心中喟叹:他不应属于江山,他应该属于美人呀。可不知这天地为何是如此凌乱。袁真人想,若他们三人为邪魔幻化,这大王的生死可就悬于一线了。然而他竟不知,自顾述说着他的美人。

    然而美人十分怕生,只是远远的隔着纱帘,袁真人、林真人和汪天师三位道人只远远的望着她,她抱着琵琶,身姿窈窕,静坐于内,浑然天成一种秀静之气,确是一位难得的美人。只是从她身上,三位道人并没有瞧出半分异常来。若说没有异常,那也不是,因为她整个就像被一个什么气泡笼罩着一般,竟看不到她究竟是什么。袁真人甚至利用元神出窍亲自飞到女子身旁审视,瞧着女子就像一块水晶一般,但依然毫无收获,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此女并非邪煞,没有恶意。也许是她不起动恶念的缘故,也许是其他缘故,既然暂不知底细,大王又如此珍视她。三位道人也只好暂且放在一边,三言两语支吾过大王也就告辞了。

    可是当袁真人一行准备离开的时候,这女子却通过大王让三位天师给王宫布下个结界。这是一桩善行,为此,三位道人竟确实摸不清此女子的来路了。

    后来汪天师也因为送辟邪镜的缘故,判断此女该是魔族。如今想想,恐怕是了。那么那大王当初身上中过的魔族魔法,是该女的手笔吗?袁真人想了想,应该不是,因为如果她是要取那大王的性命的,早得手了,何必又布结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