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狐妖希光传 » 第九十二章:宿缘

第九十二章:宿缘

    狐狸一直没有苏醒的迹象,可是身体却是温和的,就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靖王一面端详着那画,一面端详着这只漂亮的狐狸,不禁想起小时候的那件隐秘的事。

    那时候他才8岁,而大王也只有10岁。他们常常喜欢去听宫里的夏麽麽讲故事,那天说到了狐妖的故事。夏麽麽说,虽说为妖,但是狐妖也有好的。说来元家的江山还亏得狐妖相助呢。当初兵荒马乱的时候,先祖救下过一名女子。后来先祖生病,有个行脚僧告诉他,他救下的那名女子是一只狐妖,只要用她的血祭祀,就能延缓先祖的寿命,并且还能助先祖定下江山。先祖信了那行脚僧的话,按照行脚僧的指示害死了那只狐妖。先祖果然痊愈,此后在征伐叛乱的时候,无往不利,很快就天下臣服,先祖统一了中原,实现了夙愿。

    然而先祖咽气前几天,先祖十分痛苦,一直口口声声的道歉,而所提到的名字,正是那只狐妖。后来宫里又找了极有道行的术人赶来,解除了先祖的痛苦,将这件事作为一件秘密保存进了宫里的某个地方。之后先祖安然离去,朝廷也一直风平浪静。

    那夏麽麽还说,那被保存的秘密是一个普通的盒子,但是盒子里,却有狐妖的灵力,若是有缘见到了,没准能像先祖一般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受此蛊惑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就拼命去宫里寻找。他们根据夏麽麽的指示,很快就找到了地方。用迷魂香迷晕了老太监,拿钥匙打开了禁地之门。在开启那盒子的时候,也费了很大的功夫,因为位置比较高,即使端了椅子也够不着,又担心被人发现,因此靖王就主动当了肉垫,大王骑在他身上,去拿出那盒子。可是那盒子刚打开,只听得大王尖声的一声惊叫,他就跌下去了。靖王因为他的跌倒,也跟着摔下去,撞到了某个角落,一下就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才知道大王出了大事,一直昏迷不醒,宫里一时大乱。靖王的母妃要求他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靖王照实说了。母妃紧张的跟着随从出去,可是很快她就急急忙忙的回来,要求靖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外说出来,只说不知道。

    靖王问:

    “夏麽麽呢?”

    母妃脸色忧虑的说:

    “她死了。”

    靖王不懂,死了。他说:

    “骗人!之前她还好好儿的呢!”

    他母妃一把抱住他,身体像筛糠一样发抖,她哭着说:

    “她不是今日死的,她是昨日死的。儿啦,你得听娘的话,日后一个字儿都不能提,知道吗?这可是要惹来杀身之祸的呀!”

    靖王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没有再提。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明白母妃要他那样做的原因。因为这个消息一旦传出来,家族统治的根基就会动摇,躲于暗处的势力就会闻风而动,天下就会大乱。又会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战乱纷争的时期。不只是平民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就是身为皇族,那也是今日不知明日事,谁也不会有安全感。

    再加上当时的大王始终没能苏醒,母妃的另一个用意其实也很简单,不知道缘由,就没办法对症下药,如果能让那个昏倒的孩子不再苏醒,自己的孩子就会多出很多机会。谁知道世事总不与她想的一样,那孩子最后竟然苏醒了呢?因为这件事,令先王反而对那孩子另眼相看,格外的疼爱,以致于自己的孩子最终没能争取到想要的那个位置。

    而伴随苏醒的大王就此平步青云的,还有一人,就是一个叫张之桥的言官。此后如许多年,他都稳稳的坐着太宰之位。在靖王眼里,这个人极其老奸巨猾,极会运筹帷幄。谁知道这样一个人也会死于非命?

    靖王还记得当时大王苏醒后,他和母妃都极其紧张,一旦大王说出了当时的缘由,那么他和母妃就免不了要被人另眼相看了。幸好大王当时也什么都不记得了。因此这不约而同的说法终于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之后一次也没有。

    靖王也曾私下试探过大王,他是真的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说谎。他也曾悄悄打听过夏麽麽,几乎所有人都一口咬定说那夏麽麽因为偷了宫里贵重之物,被察觉了,巡察的宫人去找她,仓促之下,她畏罪自杀了。用一根白绫,吊死在自己的住处。夏麽麽死的那晚因为是亥时已过。因此并未上报上去。加之一个下人的生死并不值得四处宣扬。因此,宫里知道的人并不多。

    到宫人上报上去的时候,两位小王爷早已经出事了。

    这是一直隐藏在靖王心中的一个谜团。之后他就常常去跟僧道交流,想知道魂魄是怎么回事,想了解所谓妖与人之间的不同。当然获得的答案各有不同。总而言之,若是魂魄不走,要么是有重要的事不肯走,要么是被人为操控。至于妖与人,一般是宿缘的缘故。

    加之他自小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深邃的洞悉力,令他对凡尘感到厌倦。正是因为此,所以想求得道成仙,想解开过去和未来的谜团。也想去体验另一种超凡脱俗的全新经历。再加之他与大王敏感的关系,尴尬的身份,醉心于僧道,也是一种放弃权力争夺的宣示。这么些年,他与大王,彼此都心知肚明。也因此,他才能在洛阳城无拘无束的自在的活着。

    看着眼前沉睡不醒的小狐狸,想起前程往事,靖王竟有些安耐不住,他想进宫去,跟如今的大王坦诚布公的说一下当年那件事。还包括眼前这只狐狸。他起身又坐下。他还不宜如此冒失的过去。一旦处理不好,这会毁了他与大王之间这份难得的兄弟情。

    知道实情的两个随从对于靖王的举动一直不太理解,但他们为人机灵,也不会随意乱说话,但要说还继续守候在靖王这里,那也是万万做不到的。平凡的下人只想要过那些如常的生活,对于任何跟死亡走得太近的事,他们都表现得极其虔诚的敬而远之。

    因此靖王孤家寡人似的与一只狐狸独处一室,竟无人前来打扰。就连茶都没人奉上一杯。大家都平心静气的等待主人的吩咐。

    靖王用了一些平常的办法试图让狐狸苏醒,然而毫无反应。他也比较用力的捏了下狐狸的爪子,出于疼痛,它也该醒来才是。然而依然没有反应。他抱起狐狸索性又折腾了一番,却觉得那狐狸的身子在有点慢慢变冷的迹象。呼吸也变得微弱起来。靖王有些着急起来,不能这么让这只狐狸死去,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因此,做下决定的他,就开始密集的向下人们分派任务。不一会儿,府上忙碌起来。很快,平时他器重的三位有些道行的术人来了,还有两名手艺精湛的兽医。那三位术人上前一看,就连连说:

    “这可是妖物呀!趁她没醒,赶紧处置了吧!”

    “对对,这可是九尾狐妖,你看她尾巴已经修炼到五条了,这可是好东西,拿来炼丹,可以增益许多,也能延年益寿……”

    “谁告诉你们我要处置它的?”靖王怒气勃勃的发问

    在场的人都惊奇的望向靖王,不知他又有何高见。谁知道靖王接着说:

    “本王要你们想办法让她活过来!”

    “这可使不得~”靖王遭到了一致反对。有的说这等妖物,她醒过来,咱们还有活命的机会?有的说要让妖物醒过来,恐怕得祭奠一个活人给她。这些东西可不就靠吸食人的精气元神存活的吗?还有的说不如先取走她的元丹,再让它活过来吧。让它重新做一只平常的狐狸,放回山里去就行了。

    “什么都不许做!本王要你们就这样让她醒过来。”靖王郑重的发了话。

    “那她伤人怎么办?”有人问

    “先救活再说,以本王的判断,她不会伤人。因为万仙楼就没有发生过客人死亡的事件。足以证明她不会害人。再说,你们不是也有道行吗?还怕一只受伤的狐狸?救吧!”靖王发话

    一直呆在一旁没说话的一位姓王的术人说:

    “靖王,我有一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靖王坐下来。

    “是这样的,我瞧这狐妖总有种面熟的感觉。靖王有听过建安城张太宰家的事吧?”王术人说

    “张太宰?他不是被抄家了吗?”靖王说

    “是啊!真是世事难料!说来王爷是有所不知,在张太宰出事之前,他们家就已经出事了。他那儿子应该是遇上了狐妖。啧,您看看,以致于最后落到了家破人亡的境地。因此,这狐妖之事上,咱们更应该慎重为宜。她虽说不立即害人性命,可带来灾祸那也应该多加注意才是。”王术人说

    “喔?”靖王纳闷:“说来听听。”

    那王术人,于是将张太宰一家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添油加醋的又说了一遍。王术人引用了建安城中大量的谣传,说得是绘声绘色。尤其说了当日他为妖所捉弄的耻辱。想他跟着师傅走南闯北,日益精进,也救助过不少人。做法求天兵相助这一术,历来是万无一失的,谁想当日未及拆穿那狐妖的把戏,竟被那三只狐妖捉弄了,以致于出了一场大丑。如今想来也深为之恨。

    王术人又明眼如焗的盯着昏迷中的狐狸再看了一圈,捋了捋胡子,胸有成竹的对靖王说:

    “我看着它挺像我当时所见的其中一只。待它化作人形,那眼睛,必是骗不了人的。想不到如今又跑到了万仙楼来残害苍生。真是冤孽。以我的意思,为安全起见,不如先将它用法器困住了,再设法让它苏醒吧。”

    两位兽医吓得心胆俱碎的瑟缩的躲在一旁,生怕狐妖苏醒后找他们报仇,见这三位术人说得振振有词,似乎也没自己什么事,因而胆颤心惊的跟靖王表明意思,请求告辞。在得到同意后,像两只脱兔般的迅速消失掉了。于他们一起消失的,还包括府里的下人们。下人们不常见这种骇人之事,担心惹祸上身,也是人之常情。靖王却倍感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