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乡村追梦人 » 第一百零五章 收获的季节

第一百零五章 收获的季节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在日复一日地忙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秋天。白苏一家人在这个季节,收获颇丰。弟弟白斌跟自己一见钟情的恋人结了婚;白和平退休在家休养身体,又拿起了年轻时心爱的二胡,跟着公园里的音乐爱好者们学了起来;儿女工作稳定、成家立业,苏丽梅终于可以坐在车棚下面放心地跟街坊邻居打麻将了,她终于盼来了羡慕多年的清闲日子。

    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相比,白苏父母可谓教子有方、功德圆满,年纪轻轻就安顿好了孩子们,可以心无挂碍、静享清福。在大家的一片羡慕和赞扬声中,苏丽梅终得扬眉吐气,事实印证了她这一生的辛苦没有白费。她思前想后,旁征博引,总结凝练,终于得出了她的一套人生哲理:“孩子和家庭是女人一生最大的事业和追求,女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对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来说,年轻的时候拼自己,年老了只能拼孩子,一个女人,不管有多大的官、多少的财富,如果子女不称心、不成器,家庭不和睦、不幸福,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枉然,这才是世间不变的真理。”

    有了这套理论体系的支撑,苏丽梅便像那执着而热心的传教士,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白苏灌输着这种思想,希望她的人生不要走冤枉路,能够超越迷茫的芸芸众生,切实领悟生命的意义,以便早日穿透人生的迷雾,直达幸福的彼岸。

    苏丽梅每一次激情澎湃地现身说法,都让白苏心里暗暗惊叹于妈妈的口才,那些举例、道理、对比、引用、归纳等等论证方式,在妈妈的训诫里有了最充分和最完美的体现,让白苏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但却无可辩驳。每次她们母女的谈心结束时,苏丽梅总要语重心长地进行一番催生,顺便畅想一下因生育较迟,对白苏未来三十年产生的各种弊端和不良影响。这让白苏竟然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愧疚感,好像不赶紧生个孩子,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蹉跎了这一生似的。白苏往往都是全力配合着妈妈的教育,摆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诚恳态度,同时也简单劝妈妈几句,少操闲心,多注意保养身体之类。

    后来,事实证明,言语胜简不胜繁,苏丽梅的长篇大论没有太多影响白苏,反倒是白苏简短的养生建议,在邻居大妈的推波助澜下,却让苏丽梅深陷其中。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瓜果飘香,秋日的田野里,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玉米咧开了嘴;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院墙边,一架架丝瓜、一树树石榴、一串串辣椒,挂满枝头;花生、土豆、花椒、核桃等农作物都到了收获的季节,村里村外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农人们忙着秋收,田间地头,都处都是村里人忙碌的身影。

    秋天不仅在大自然里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也在人们幸福的脸庞上、欢乐的眉眼间,留下了丰收的印记。在忙着收秋的同时,村里家家户户的喜事也渐渐多起来,花婶儿喜笑颜开地准备着秦宇航的婚事,她心情甚好,时不时哼唱几句“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秦福双家的东配房,也在这个气候适宜的季节,找了一个适合偷修的黄道吉日动工了;魏红婶子和佳慧婶子两家,因为她们男人的回乡务工,家庭日趋和睦,孝老抚幼、挣钱养家,毫不耽搁;村里的合作社收益倍增,品牌宣传小有名气;秦伟俊的养鸡场初见效益;张巧兰主任还是一如既往地热心肠,除了自家田里少量的农活儿,还热情地帮助村里人,人们总是远远就能听到她那极富穿透力的笑声,然后又往往被她的欢笑感染,忍不住多笑几声。

    然而,在收获的季节里,也是“有所丰收有所贫”,村里发生了两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村里有名的富裕户,高大宝家和二愣子家,竟然开始到处借钱了。

    高大宝家借钱是因为他家的宝贝儿子高喜来。高喜来从小被家里娇惯得厉害,虽然长大以后所幸没有变坏,却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他从来不愿踏踏实实工作挣钱,却是痴迷做生意,每天想着一夜暴富,成天以小老板自居,打扮得西装革履,带着一个年轻小秘书到处投资。

    高喜来的生意却没有成就他一夜暴富的梦想,从来都是做什么赔什么。一来因为他知识不足,能力有限;二来他头脑简单,从小生活顺利,从未经历过挫折,总是任谁一忽悠、头脑一发热就投资进去了,然而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市场行情时时在变,处处都有商机,也遍地都是心机,仅凭一腔热血很难成功,于是就这样任他随意挥霍着高大宝两口子多年来的积蓄。

    高大宝夫妇省吃俭用的钱都贴补了高喜来赔钱的生意,同时还得供着他外表光鲜的生活。然而,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的日子毕竟掩饰不了多久,起初,高大宝家还强撑着,经常找女儿们帮忙,私底下帮高喜来周转,勉强维护着富裕的名声,免得落人口舌。可是后来,随着高喜来做生意失败的次数越来越多,高大宝家终于没有足够的钱可供他挥霍,他们两口子不得不四处借钱,帮儿子堵窟窿。

    二愣子借钱,则带有欺骗的性质,起初他以投资为名,承诺村民以多于银行几倍的利息,让大家把钱存到他的手里。慕白怀疑有非法集资之嫌,私下劝过部分村民,不要因小失大,但还是有些村民经不起高息诱惑,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借给二愣子进行投资。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几辆车,把二愣子家里所有能搬动的东西都带走了。大家方才如梦初醒,俗话说:“久赌必输”,原来二愣子因为赌博输了很多钱,他借的钱并非用于投资,而是用来还巨额的赌债,最后即使押上了全部的资产,仍然远远不足以还债。

    二愣子的所作所为,让村里人怒不可遏又深感后怕,能放心借给他钱的人,多是沾亲带故,本来觉得是靠实之人,没想到却被欺骗,于是大家一起找上门,堵在二愣子家门口,让他还钱。

    二愣子夫妇一个劲儿给人们说好话,承诺近期还有要到期的存折,一定不会亏了大家,保证一两天即可还上。然而赌徒的话最是不可信,那天夜里,他们两口子偷偷离开了村子,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将近七十的老母亲,不知去向。

    二愣子的母亲本来就身体不好,连照顾自己都有问题,现在一下子又需要照顾两个孩子,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村里人找不到二愣子,虽然满腹怒气,但是看到他们老的老、小的小,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散去,寄望过段时日,他们两口子会回来,会把钱还给大家。

    慕白把这件事告诉了白苏,他非常担心孩子们,怕两个孩子受了父母的不良影响,心理难以承受,不能健康成长。于是慕白和白苏商量决定今后多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尽力让两个孩子感受到关爱,希望他们离开了父母,依然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慕白和白苏来到老人家里,竭力安慰老人和孩子,让他们不要担心,以后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直接找慕白。老人耳朵聋得厉害,总是他们说东,她却道西,几乎没跟他们正常聊上几句话。

    二愣子家的老大已经懂事,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漠然地说:“他们去哪儿都无所谓,反正这些年他们眼里只有钱和挣钱,从来没有我们,我爸对我们还不如对那尊菩萨像上心,菩萨像他几乎每天都要擦几遍的,而对我们,从来都不闻不问,早习惯了。”孩子们那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镇定自若和冷漠神情深深刺痛了白苏的心,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父母的言行早在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从一开始就是在凌迟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