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股神 » 第三章 挑战权威

第三章 挑战权威

    对功课向来认真的米乐,如果说她这回是败在自己的论文这一关,无论如何她是不会甘心的。这简直就是“将军失手掉了枪”,玩笑未免开得太大了。

    谁都知道她是急先锋,如果要举出提交论文的前三名,她肯定在内。以她向来认真的态度,她也绝不可能成为垫底的学生。

    她自忖,自己可是认认真真的读了60多本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才定下题目,又拟好大纲,再经过科恩教授的批准后才动笔撰写内文的。科恩所指定的参考资料,她都尽量阅读,绝不偷工减料。

    在撰写的过程中,她又几度同科恩讨论,初稿还曾根据他的要求作了几处修改,基本上已经无懈可击。

    如有什么不妥,那就是她有点不识大体,修订了科恩赖以成名的金融危机理论,加入了新的论点,有些角度甚至同科恩相左。可是,这事先也得到他的认同,难道还能有错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鲁班门前弄大斧头”吗?

    其实在师生两人的讨论中,科恩便曾经强调,任何理论都必须尽量贴近现实,所以务必因时因地而变,既然出现新的状况,就有必要相应作出修正。时代不断演进,经济理论没有理由一成不变。所以她针对老师原来的理论提出一个改良版,实属正常。

    他说:“30年前的妙方,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很可能是一剂毒药。”

    他甚至鼓励她另辟蹊径。

    “我是个开明的人,欢迎有创意的学生向我提出挑战,甚至否定我的观点。这在讲究尊师重道的中国人的观念里,可能是莫大的忌讳,但我希望你抛开这种成见。我不会因为你的意见和我相反,就公开宣布和你脱离师生关系。”

    米乐吓了一跳。

    “有那么严重吗?”

    这是科恩式的幽默。但他的幽默感有时带着重金属,往往比较沉重,未必能让人笑得出口。米乐也不敢因为科恩的“恩准”而有所轻忽。

    她回应道:“您言重了!其实中国人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谈,学生也可以超越老师。中国人也喜欢用‘严师出高徒’来赞美严苛的老师。”

    “是吗?这句话不也同时赞美优秀的学生吗?”

    米乐涨红了脸,一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回应。只好迂回的说:“我会把您这番话,当成是对我的激励。”

    科恩还是穷追不舍。

    “要知道,服从权威,跟着教科书盲目走到底,是学术界的通病。我教了三十多年的书,很少有学生敢于挑战我的理论,因为他们大多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气。你是第一个向我挑战的学生。我想知道,你的勇气从何而来?”

    “您是金融专家,我在您课堂上只学了一点皮毛,有多大的能耐敢向您挑战?完全是对学术的忠诚态度,驱使我去深入思考您的理论,并大胆提出一个修订的版本。”

    “我就是欣赏你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你不要害怕提出新的观点。老师不是上帝。大家都知道,没有亚当斯密就没有现代经济学。严格说来,我们都是亚当斯密的徒子徒孙。但是今天数以万计的经济学家,有哪一个会将他视为神明,死死板板的抱着他原始的经济理论不放?”

    米乐有点受宠若惊,不知道自己的创见有多大的份量,却知道在这位专家面前最好保持谦卑。

    “事实上我只是针对实况作出改良而已,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我无意冒犯你的权威性。如有不对,还希望您能点出要害。这根本说不上是挑战,而是发扬。”

    “挑战又何妨?”科恩一派认真的态度。“足以让一个老师感到自豪的,并不在于教导出一批又一批听话的学生,而在于培养出一两个可以同自己划上等号甚至超越自己的后起之秀。杰出的学生便应该勇于挑战老师的学术成果。学术领域就是一块边破坏边建设的广大园地。”

    米乐抬起俏丽的脸,稚气的说:“我但愿自己有那么优秀!您这么说,是否就表示已认同我的理论了?”

    “这还用说吗?你尽管去发挥吧,我会百分之百的支持你,即使你的观点和我有所分歧。”

    米乐顿时信心满满,像得到了一面免死金牌那样,感到无畏无惧。她果然就在科恩的鼓舞之下,大胆的修订了他原来的理论,提出新见。同时,也确实否定了他的部分观点。

    科恩基本上认为,许多金融危机起于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那是因为投机气焰过甚造成,而泡沫爆破的时间难以预期。

    他告诉米乐:“预测金融危机何时爆发,同预测地震几时到来一样困难。无论科学如何进步,许多预测方法跟巫术没有两样。专家学者多认为,我们预测股市的方法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但米乐不同意这个观点。她相信金融危机和股市泡沫必须一分为二。两者固然有雷同之处,可是股市泡沫未必能触发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肯定导致股市崩盘。30多年来中国股市多次暴跌,虽然金融市场出现乱象,可是并未触发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她认为金融危机的引爆时间固然较难预期,但股市泡沫有迹可寻,爆破时间绝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预测出来,而且误差也可以缩小到一个可容忍的范围。

    她很坚定的说:“学术界向来将市场预测视为无用的科学,这很可能是一种偏见。我认为市场预测是一门被忽略的科学,绝对是一个可以开发的领域。”

    科恩说:“非常了不起!金融学者忌谈预测,跟经济学家不喜欢预测经济衰退是一个道理。我们都不认为预测能够达到精确的水平,所以不须太过在意。你如果能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也许真能为金融学带来重大的突破。谁知道呢?”

    “我确实想在这方面继续探讨,不只是为了学术上的理由,同时也是为了实用方面的需要。”

    “学术界对预测感到悲观,或许是因为这方面的吸引力不大,不疼不痒,即使错了也不用赔命。但是投资界不同,预期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投资组合的盈亏问题,那很可能是成败的关键,所以会格外认真。两个阵营立场不同,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也是正常的。你既然看到预测学的潜能,就应该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得到科恩的鼓励,她果然在论文中另辟蹊径,也顾不得行文是否过于直率,陈述的方式又是否会引起科恩的不快,明确又坦诚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大胆的预测。

    现在回想,才觉得年少无知的自己简直不知天高地厚,竟然用浅薄的知识去挑战权威,还在那里沾沾自喜!万一科恩的那道免死金牌是赝品,岂不是死得非常冤枉?

    但是现在似乎为时已晚。这15到20分钟的路程,竟然如此漫长,她步履沉重,感觉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向阎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