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爹是袁术 » 第三十二章:扬州书院

第三十二章:扬州书院

    扬州学院建在金陵城外一处高山上,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房屋成片,袁耀最初是按上万学生的规模建造,此次共有七千多人报名,因此绰绰有余。

    学府操场上坐满闻名而来的学子,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子是来自世家子弟,其他的大都是求学无门的寒门子弟,当然还有少数不远万里从其他州赶来的学子,基本上都是奔着司马徽等三名大儒的名声,外加扬州学院免费上学的条件。

    此刻他们的前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袁耀身为主办方,一改往常的穿衣风格,今日一身浅蓝色长袍,坐在中间。

    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名大儒与袁耀并排而坐,而后是袁耀麾下一些文职官员,再下就是一些世家中人,最后是一些声名鹊起的儒者。

    徐庶做为今日的司礼,见人差不多到齐了,又看到袁耀向他点头,拿起手中的喇叭喊道“诸位请保持安静,今日是扬州学院开学典礼,也是学子们求学的开始。首先,我们有请扬州学院的创使人,袁耀发言”

    通过喇叭的功能,徐庶的清晰的声音在书院中回响,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听到,所有人将目光转向袁耀。

    袁耀从座位上站起,坐到前方,目光锋锐的扫视台下的学子,高声朗道“诸位学子,某家袁耀,首先感谢诸位相信某,才选择来到扬州学院求学。但某知也有少数人心中有一丝怀疑,扬州学院可是打着免费的旗号,是否真的”

    “学府的环境诸位大体上都看过,虽比不上鹿门书院以及颖川书院,但谁让我们是免费的”袁耀一句幽默的话语,惹得众人放身大笑。

    袁耀指着高台下一排身穿白袍的老师,道“这些是某从各地为学子请来的先生,他们的薪水由扬州学院负责。那么只剩一个问题,书本,没有书本,谈何读书!而请一名读书人抄写一本,代价诸位想必都清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下面就让我们见证这奇迹一刻”

    一群士兵随着袁耀的话音刚落,抱着用纸张做成书本走了出来,他们一边移动,一边慢慢向众人翻动书本,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看到。

    汉末的读书人都以竹简方式学生,当他们看到字迹清晰的纸张书本时,无不拍手称赞。

    “这就是某为学子们提供的书本,因时间关系,无法全部搬来,但某保证只要成功入学的学子,人手一份”

    这时,有一名青年站起来大喊道“州牧大人,学生有一问,不知何否解答?”

    “请说”袁耀微微一笑,道,提问之人是袁耀找来的托,袁耀自然不会回避。

    “大人创建扬州学院,所为何求?”学子问道。

    “某创建扬州学院所开销的费用,足够武装一支军队,但武能定天下,文才能治天下。如今汉室未落,各诸侯称帝,仿佛回到春秋战国时期。某可以依靠武力击退来犯的诸侯,但要想百姓安居乐业,光靠武力可不行,这也是某创建扬州学院的原由”

    “州牧大人,是否每一个入扬州学院的学子,将来一定要在你麾下任职”有一名学子提出众学子关心的话题。

    “某会随时欢迎学有所成的学子,为百姓效劳,但如果学子认为与某观念不同,某绝不强留,任其自由发挥”

    袁耀说的都是场面话,如果真的有杰出的人才,选择投靠别人,他绝对不会让对方活着离开荆州。

    ……

    提问的方式,让现场活跃了起来,袁耀一一为学子们解决了心中的疑问。

    徐庶见提问的人越来越多,再次拿起喇叭道“诸位,因为时间的关系,提问时间到,下面有请司马徽大儒致词”

    袁耀从前台走了下面,换成司马徽走了上去,司马徽接过徐庶的喇叭,喊道“某很荣幸受州牧大人邀请,成为扬州学院一名导师,师者传教授业解惑也,某会一视同仁,尽心教授扬州学院的学子……”

    ……

    而后黄承彦、庞德公二人轮流上台演讲,演讲环节结束后,徐庶宣布扬州学院入学考试开始。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成绩,将他们分配到相对应的班级对,而后再根据成绩,将成绩差不多的学子分配到一起,如同现代的入学考试。

    考试的内容是一张试卷,上面除了有关书籍内容填写外,还有一道专业个选题。

    学子们需在上面书写一些对当局看法或建议,可包含农业、科技、生活等等,这道个选题将是未来分班的重要决定性。

    黄承彦抬头看着天空上的热日,又见不少学子已汗流浃背,冲袁耀说道“袁公子,看来你没挑选对日子”

    袁耀微微一笑,淡然说道“非也,这正是某想所要的”

    “哦!此话何解?”司马徽三名大儒被袁耀的话,提起性子。

    “许多人求学无路,若在场的学子们连这点苦都受不了,又何必占用学位”袁耀笑着解释道。

    “三名大儒如觉得无趣,可下去观看学子们的写作”袁耀而后又提意道。

    “这恐怕会影响到学子们”黄承彦皱着眉头道。

    “如若这样说明他们心性不够,何况某又不是只招收这一次,如果这次没通过,但可以等下次机会”袁耀反驳说道。

    “既然袁公子这么说了,我们就下去看看吧!”司马徽一锤定音道。

    “请”

    除了司马徽三名大儒外,一些儒者也随之跟下,闲来无事,袁耀翻开扬州学院学子们报名的名册,看能否给自己一个惊喜。

    袁耀翻看完名册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在名册中发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名字。

    费袆,字文伟,史书上蜀国四相之一,深得诸葛亮器重,主张休养生息,后被魏降将刺死。

    向朗,字巨达,与宠统、马谡、徐庶等人为好友,因街亭之败后,为帮马谡脱罪,隐瞒军情被免去官职,而后潜心贯注于书籍,深处蜀国百姓尊重。

    向宠,字巨违,向朗之弟,随刘备伐吴,在大败的情况下,唯有向宠之营保存最好。

    罗宪,字令则,蜀国投降后,依旧选择坚守阵地,并且数次击退吴国的攻势。

    阎宇,字文平,在演义中他是蜀国权官黄皓走狗,但在史书中有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说他有代替姜维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