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夏余歌 » 第十五章 群臣宴上

第十五章 群臣宴上

    三天后,杨荀带着黄倩倩来到李哲的府邸,李哲带着他们坐在前往王宫的马车上,见到黄倩倩,李哲问道:“这位姑娘师承佛家?”黄倩倩见李哲询问她的来历,主动道:“大乘佛教黄倩倩见过院长。”

    李哲听到黄倩倩提到大乘佛教,嘴里喃喃道:“黄倩倩。我倒是听说当今佛院院长悟空和尚也来自大乘佛教。”黄倩倩道:“那人正是倩倩的师叔。”李哲听后,问道:“倩倩,不知这次来帝都所谓何事?”

    黄倩倩道:“此次出行,主要是倩倩得一些私事。”

    李哲看着眼前的黄倩倩,感受到她体内潜藏的巨大能量,猜测她可能是大乘佛教的佛子之一,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不在大乘佛教潜修,反而跑来了大夏帝都,看来西北佛教可能出问题了啊,真是一个多事之春。李哲抬起头,面无表情的向着窗外的西北方望去,眼中满是担忧。

    “院长,到武临门了。”这时,车外的马夫喊道。

    武临门是大夏王宫的外门,所有大夏文臣武将的马车到了这里就必须停下来,而大臣们自行步行前往内门。然后,再前往不同的宫殿。李哲在带刀武士的搀扶下下了马车,杨荀和黄倩倩则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四人往内门走去,到达王宫内门后,带刀武士将手中宝刀交给在此等候多时的侍卫,然后,一行四人被一太监领着继续向前走去。

    天色渐晚,往王宫的大臣渐渐增多,只见每个大臣身旁后跟随着一个或两个年轻男女,杨荀猜测这些年轻人可能是大臣们的孩子。这种群臣宴大夏一月一次,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结识交流的机会。更何况还能带自家孩子露露脸,就更加上心了。每个人都身着正装,那些女子也是一个个打扮的精致又得体。

    来到会场,大臣们陆续落座寒暄。李哲吩咐宫中侍女将杨荀和黄倩倩带到青年桌后,就自己一个人向上桌走去。

    杨荀和黄倩倩来到青年一桌,只见四周坐的都是老熟人,王家的王守仁,王守义,木家的木华庭,李家的李志才,李婉儿。

    “小弟,来这里。”这时从青年桌中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出,杨荀抬头望去,是自己的老姐杨英,在杨英身旁坐着的还有柳如是,诸葛欣。

    杨荀向杨英走去,然后,带着黄倩倩坐在了杨英身后。刚一坐下,杨荀就忍不住问道:“姐,姐夫他们不是还没回来吗?你怎么一个人带着欣欣就过来了?”

    杨英道:“还不是因为你,李哲带你过来,我不得看着点?”

    杨荀道:“老姐,你的意思是他们可能会趁机发难?”

    杨英道:“还有比这个场合更好的机会吗?既能打压你,又能抬高他们,耐心等待,看看他们能耍出什么花样吧。”杨荀笑道:“不是我看不起他们,就他们除了老三样,还能有哪些招?都是玩烂了的老套路。”杨英道:“有时候老套路才最有用,简单实用。关键还是看谁能力更强。”

    这时一位太监快步走来,嘴里喊道:“夏王到。”喧嚣的人群也因为这句话变得安静,当夏王走上台前后,众人作揖行礼。礼毕后,群臣入座,歌舞上台。

    一番歌舞暖场结束后,进入本次宴会的主题,各方诗才武功展示环节。

    这时青年一桌上的大臣子弟一个个向台中走去,他们有的展示一门飘逸灵动的剑法,有的进行现场诗词创作,有的高歌一曲,真是不亦乐乎。杨荀看着场上那些或青春洋溢,或挥斥方遒的年轻男女,心里也是跃跃欲试,但一想到自己就会一门奔雷拳,难道上台表演手速?想想还是算了,安安静静的坐在了台下。

    这时,身旁有一道身影站起,柳如是站了起来,她走入台前,坐在台上,还是那一身白衣,干净的一尘不染。她轻轻的一划,不是划在琴弦上,是划在众人的心弦上,所有人都被她的玉手吸引,沉浸在她优美的琴声中。

    当柳如是弹奏结束,王守仁走上台前道:“听了柳姑娘弹奏的琴声,我想我三日都不能忘怀,此曲真是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不经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洛浦疑回雪,巫山似旦云。

    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

    自有狂夫在,空持劳使君。”

    王守仁话音刚落,台下一片沸腾,这种赞美诗一出,以后倾国倾城这个词就相当于是柳如是了。台下的李志才道:“这首诗是王公子所作?”

    台上的王守仁道:“不是在下,这首诗的作者,另有其人。”

    李志才道:“敢问守仁兄,这人是谁家子弟,竟有如此才气。志才竟从未听闻。”李志才话音刚落,人群中,就有人喊道:“这人在哪?”“这人是谁?”

    王守仁笑了笑,指着杨荀道:“这位仁兄就在台下,他就是杨荀。”

    台下有些人很诧异,杨荀,这个名字熟悉又陌生,因为之前杨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他有个倒霉儿子,叫杨荀,但是,要说杨荀有多大的才气,他们是不信的,这么多年,根本没听说过他在诗坛上有什么好作品。现在,王守仁拿出一首诗,就让他们承认杨荀的诗才?他们做不到。

    台下的李志才见状,站起身道:“这首诗确实是杨荀所作,但是,是不是他本人所作,就不得而知了。”

    李志才这句话,颇有点杀人诛心的味道,既不明确指出自己的立场,又让大家对杨荀产生了怀疑,怀疑这首诗的作者不是他,他是抄袭的,在这种场合下,如果确认杨荀是抄袭,那对杨荀,对杨政,对整个杨家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这时,木华庭站起身来道:“我相信是杨兄所作,我前几日在画舫上偶遇杨兄,杨兄一首临江仙当场就惊艳到了我,当时柳姑娘也在场,不信各位可以问问柳姑娘。”

    众人齐齐看向柳如是,很多人也对柳如是选杨荀而不选木华庭的事有所耳闻,今日也想看看这位道家的柳仙子会如何做。

    柳如是平静道:“那日确实有一首临江仙让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