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采薇录 » 云王

云王

    先帝算计了一切,儿孙也不见多少眼泪,是人都能瞧出其中虚伪。

    但是早已守候了许久的宫人们,见此场面也不免拭泪,纵是做做样子,生离死别也动容。

    然而饶是拭泪,动作也极小。个个垂首低眉,目不斜视不敢多瞧。连呼吸都比平日里轻缓了些,到底是多事之秋,若非必要躲开这些贵人们远远的才好呢!

    是以,为先帝整理遗容的诸位,自然满心也只求顺利脱身。不约而同的,各自动作越发快了些。因为明了,这哀戚震天的恸哭只是表象,而隐于表象之下的,是汹涌的暗潮。只希望于此乱境之中,能早些抽身。

    左右都是伺候人,伺候谁都一样,只希望贵人们的纷争,莫要牵连了太多无辜之人。更何况,这一声接一声的哭声未免吵人,早些脱身才是紧要。

    宫人们如此想法也属正常,毕竟自从东宫太子于去岁秋猎造反,却是兵败丧命,东宫之位便空悬至今。朝臣上奏,后宫试探,诸多手段,应接不暇,却也始终未能等到尘埃落定的一日。

    是以,接下来是可以预见的修罗场,谁也不敢逗留。只想一切明朗之后,再做打算。至少对于宫人们来说,是如此。

    世间大事大抵如此,能够洞晓风向左右进程的永远都只是少数。于普罗大众,等待最终结果,便是唯一道路。

    是以,当丧钟响彻京都,匆忙换上丧服的满城百姓明了,角逐已见分晓。

    新皇人选已定,大盛王都该要迎来第三位帝王。

    风声鹤唳,正值国丧,但是对于昭明宫中新出炉的胜出者,世人自然好奇。

    想来新君,定是云王罢!人们如是想着。

    毕竟除了云王,再没有第二个人选了。

    先太子早已在乱局中被先帝亲手斩杀,而原本与太子相争的启王和平王,也尽数灭了气焰。虽不至于落得个丧命的下场,但是同东宫妃嫔子女一样,被皇室除名流放至极寒之地云州,终身圈禁。

    之后的京都之中,除云王之外,皇子王孙们或平庸或怯懦,弱的弱小的小,再没有三王之争时一般出彩之辈。走到最后的,只能是云王。

    云王也并非是矮子之中拔高个儿,云王自身本就非凡。年纪轻轻便战功赫赫,且在京都三年,无事便安分守陵,有事挺身而出也是一鸣惊人。

    其他或可不论,单单只是去年秋猎谋逆事件之中,云州军两千精兵,便阻断了东宫联合的三万冀州军,已是当时奇谈。

    更不消说,云王本人更是单枪匹马先行,救驾成功,也避免了猎场屠戮发生,居功甚伟。

    去岁逼宫事件之后,百官争谏自幼被打发到了云州,镇守边关的云王为东宫太子。

    毕竟为安民心稳社稷,东宫不得空悬。而先太子谋反落败,云王当居首功。加封太子,也是众望所归。

    无人在明面儿上揣测帝王之心,兹事体大,确也忧心如焚。不论是哪方势力,看到始终没有明旨下发,难免惴惴。

    然而还未等到昭明宫中的明旨,却见各路亲王奉旨进京。大盛朝臣们不由暗自纳闷儿,难道云王也不是圣上属意之人?

    但是遍数王子皇孙,再无一个能够与云王媲美,人心又轻轻落下。

    不论军功也好,实力也罢,终是无人能与上马能战下马能治的云王争锋。

    但是这诏令各地藩王入京都的举措,到底是云山雾罩,谁也看不分明。急于了解朝局风向的许多人,心也就无法真正放下。

    帝王心难测,云王便成了出口,偏生云王那边也是滴水不漏。不论是谁,如何试探,也都不见松口。问得狠了,一双深不见底的黑眸古井无波一般,其中几分嘲弄几分漠然,竟是与昭明宫中的帝王如出一辙,至此再无人敢问。

    如此倒也安生了一段儿,虽然人心也几多不安。

    到底先太子起兵谋逆之事太大,还未醒过神。便听闻东宫太子落马,被帝王反杀,紧接着又是与东宫争锋呈三足鼎立之势的启平二王,也都因此尽数连根拔起,雷厉风行委实骇人。

    经此一事,总算是有人回过味,明了原来圣上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是云王。

    谁也想不到是云王,毕竟诸皇子皆是在京都长大,直到成年大婚之后才携妻前往封地。

    唯独云王,七岁稚龄生母过世,而后便被打发到了云州,一待便是十来个年头。

    京都繁华未曾想起过他,冲锋陷阵也从不曾少了他,论功行赏也总是遗漏了他。

    直到太后离世,在云州多年的云王才得以回京都奔丧,尽管初入皇城甚至都无人认得。

    既是奔丧而来,丧仪结束也该各自回去封地才是正经。毕竟成年皇子久留京都,难免引发非议。年长的几位亲王丧程一结束,便匆忙离开京都,片刻不曾逗留。

    瓜田李下,须得多多注意。更何况,不走,守陵的任务便要落到头上,远离是非方得清净。

    云王年轻,地位也低微,初来时认不得人,想走却走不了。

    终究,为皇祖母守陵的差事,便落在了这位少年郡王身上。

    无人知他愿不愿意,只是也不被在意,毕竟推诿不得。

    孝,天经地义。

    如此,便也长留京郊,守护皇陵左右。

    彼时无人知晓,云王宛若神兵天降之时的震撼。但是到底猎场谋逆一事之后,终是有人想到,或许云王的路早已被铺好。是以,请封云王为太子更是无需思量之事,朝臣争相上表。

    虽然崔太公在围猎之后就继承人之事,一言不发着实奇怪,却也无人放在心上。

    折子一道道的上,如雪花一般的飘进昭明宫,终究是一道都未批复。

    但是昭明宫中对云王的倚重,确实高调。赏赐不断,夸赞更是不少,虽然有些心虚,却也都认定了云王。

    直到数位亲王奉旨入京都,本来明朗的局面,瞬间浑浊,越发地看不真切了。

    天子心思难测,朝局宛如迷雾,任谁都不免乱了阵脚。

    直到成武四十三年腊月二十日,帝于昭明宫中宾天,悬在了大盛百姓心头长达一年之久的疑问,终是有了定案。

    然而,当先帝遗诏公开,个中内容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