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四大发明开始 » 第八章 磁石

第八章 磁石

    这天,张峰授完课,看了会书,感觉眼睛有些酸涩,便在学堂里踱步,看着学生们摇头晃脑地吟诵文章,眼见学生们所学知识日渐丰富,略有些欣慰,一番心血却也没有白费。

    走了一圈,便来到了门口,看着院子里完成课业的几个学生玩耍,他笑了笑,便准备回去继续看书,但是忽然间,李鑫手中的一个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们看,好玩吧!”李鑫正拿着一条黑色石头,去凑近摆在桌上的一小块铁片,只见那块铁片一下子就动了起来,飞到了黑石上。

    一众学生纷纷称赞:“真好玩,我也想玩!”

    “李鑫,这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啊?”张峰也来了兴趣,这不就是磁石吗,这可是有大用处的啊!

    看见先生走过来了,大家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李鑫急忙回答:“是从村南的山上捡的,那里有不少呢。”

    张峰得到了答案,也不再打搅他们玩耍,回去继续看书去了,只不过,看归看,心神却有些神游天外,没在书上。这么长时间的生活,有一件事情是能确定的,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电,不管是大宋还是胡商,都没有使用电的迹象。然而,磁生电,有磁就有电,如果以发电机为作品,肯定能通过百工大比。不过,在配套的设备出来之前,单纯的发电机实用性却不强,只是个新奇玩意,而成体系的电气时代资料,所需的积分可不是他一个新手能拿的出来的,更何况他也做不出来,还是先去问问情况吧。

    晚间,刘兴家院子,吃过晚饭后,张峰取出下午去捡的磁石向刘兴询问:“刘叔,这个您认识吗?”

    “我看看,这个当然认识啊,磁石嘛,也有叫子母石的,村子里挺多的,每次大战过后,大伙都会带着磁石去战场上走走,都能有所收获,不过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用处,拿到县城一斤才一文钱,路费都不值当。”刘兴接过磁石,看了看,确定地说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磁石没有其他用处吗?”张峰追问。

    “没有啊,这东西还能有什么用?吸力又不大,最多也就几斤的东西,要不然还能有些用。现在只有一些给小孩子的玩具里有用到的痕迹。”

    “刘叔,现在胡商和海商在行商时,靠什么分辨方向的?”张峰继续追问。

    “白天自然是靠太阳,晚上就得靠星象了,大差不差,海上行商还是比较危险的,毕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偏差,就容易迷失在茫茫大海中,所以很少有人走海路,最多也就是近海。”刘兴感慨。

    张峰露出了压抑不住的笑意,看来不只是缺失了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指南针也没有出现,四大发明一个不落。这就是一个纯点力学物理的世界啊!

    从百兵楼中的所见所闻来看,大宋的武器已经非常强大了,二楼便有十五石的弓,大宋一石等于120斤,十五石就是1800斤的力道,射出去的箭堪比子弹,甚至远超一般小口径子弹,虽然对使用者要求也很高,但是也有普通军士就能使用的弩,威力也不比常规轻火器小。而且火药太过危险,张峰暂时也不想触碰。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则明显会打击到世家大族,目前世家大族对高端的学问都属于垄断状态,只有世家大族才能读得起书,起码也要寒门子弟才能有书可读,平民百姓如果无法拜得名师,根本无缘习文。

    大宋的情况较前朝已经大有改善,除了在各地建立书院供一些读得起书,又有天赋读书的人进修,虽然若非世家子弟,还是难以进入,但起码有了希望。此外,大宋还开创了百工馆,让读不起书的人也有另一条出路,不论出身如何,都可以通过学习技艺或者凭借发明天分亦或者灵光一现公平地获得进入械学院的资格,也算是功德无量。

    如果有廉价的纸和印刷术出现,书籍就成了普通百姓就能买得起、买得到的东西,读书人将会暴增,导致世家大族的地位大幅下降,这绝对不是他们所能容忍的。百工馆可是太祖皇帝携立国大势亲自创办的,但当时仍然困难重重,几度失败,甚至主持百工馆创办工作的朝廷大员都被刺杀了几位,最终还是太祖带兵踏平了涉及刺杀的几个豪族杀鸡儆猴,才算稳定下来。因此,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张峰不会也不敢去碰这两项技术。

    但指南针则大有不同,其虽然所涉及的利益也极其重大,但属于做大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目前准确指示方向的方法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所有出远海的人都是抱着葬身海底的决心出发的,有了指南针和罗盘,不亚于给自己多加了一层保险,如非必要,没几个人愿意在刀尖上跳舞。

    决定了以指南针为百工大比的作品后,张峰就开始找系统开始查找资料了。考虑到时间不是很充裕了,而且这只是进入百工馆的基础考试,张峰不打算用罗盘等更先进的东西,直接制作一个简单的指南针就好。

    最早的方向指示设备其实并不是指南针,而是司南,如在《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上)》一文中所述:“自周末至李唐\u0082古人所称述之‘司南’或称‘指南’为一种辨别方向之仪器\u0082其物便于携带及测验\u0082宛如指南针之用矣。”,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唐朝之前有的其实是司南而非指南针。至于指南针,其实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所介绍,“方家以磁石磨针锋\u0082则能指南\u0082然常偏东\u0082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u0082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u0082运转尤速\u0082但坚滑易坠\u0082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u0082取新扩中独茧缕\u0082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u0082无风处悬之\u0082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u0082予家针南北者皆有之。”——王振铎:《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上)》\u0082《中国考古学报》第3册1948年5月商务印书馆

    这个时候的指南针其实是使用磁石对钢针进行摩擦从而传导磁性制成的,属于方士的技术并且发现了指南针所指实际有南偏东的磁偏角。

    《管氏地理指蒙》中其实也有类似的介绍:“磁者母之道\u0082针者铁找。母子之性以是感\u0082以是通。受栽之性以是复\u0082以是完。体轻而径\u0082所指必端\u0082应一气之所召。土局中\u0082而方易偏\u0082较轩辕之纪\u0082尚在星虚、丁癸之踱\u0082惟岁差之法\u0082随黄道而占之\u0082见成家之昭然……针之指南北\u0082顾母而恋其子也。”实际上也是阐述了铁针可以受到磁石的影响得到磁性,指示南北。此书据潘吉星先生考证表明为唐人托名管格\u0082集本朝及前朝堪舆作品写成。作注者的王伋为宋初堪舆师\u0082则此书当成于晚唐(九世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由此可见,指南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u0082至少在唐五代的时候\u0082现代意义上的指南针已经基本成形\u0082这些在那个时代的堪舆著作中都有所反映。——王从好:《古代堪与著作中关于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早期史料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论文

    指南针的制作除了上面的磁化方法,还有高温磁化的方法,《武经总要》中所记的“全法用薄铁叶剪裁\u0082长二寸\u0082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u0082置炭火中烧之\u0082候通赤。以铁铃铃鱼首出火\u0082以尾正对子位\u0082蘸于水盆中\u0082没尾数分则止\u0082以密器收之。”就是说明此法,将铁鱼加热到通红(居里点600-700℃),然后头朝南,尾朝北放置到冷水中,就能得到人造永磁体。——曾公亮(宋)\u0082武经总要(1044),前集,卷十五,乡异,见:中国古代版画丛刊\u0082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