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起沧溟:浮生梦 » 第十九章:明天日记1

第十九章:明天日记1

    嘿,我是明天。

    今天是我努力工作的第一天。也是我在人间修习本领的第一天。

    很开心,工作也很有冲劲和动力。

    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人间的第一天。

    自我有记忆开始,我就住在山里。和师兄师姐们一起修习武艺,从最简单的扎马步开始;跟随老师傅一起学习文学,从一个个字符音节开始;和所有的山里的孩子一样参加考试,从每日的小测开始。

    学习永无止境,学海无涯,从没有佛家的回头是岸一说。

    从小时候师尊就说师祖除魔卫道、匡扶正义,以一己之力平定百年前乱世之功,教导我们也应修习好本事为天下人、天下生灵做些实事,也算不愧此生。

    成年前过完十八级考核才能有机会下山看这人间。

    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习武,一点也不喜欢看书,这完全就是生活所迫。

    要是单论学习的好处,我可比那些师傅、掌戒师兄更加头头是道。

    什么为天下兴亡而奋力拼搏,什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能改变天下百姓之苦的大人物。

    太扯了。

    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可计数的婴孩随着一声啼哭降临这世界,也有无数的人随着各位亲朋的叹息离去的老人。

    时间滚滚如长河,并不会为任何人停留驻足。小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人为什么会活着,死后还会有月亮山川吗?死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就年幼的我来说,似乎死亡之后的世界更未知,更有趣一点。

    之所以苟延残喘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怕死吧。

    其实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毫无痛苦的死亡渠道。像我这样怕疼的人,能想到的死亡的痛苦可能就是巨大的疼痛吧。

    毕竟咱也不敢真去试试不是。

    俗话怎么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喜欢睡觉,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总觉得,可能睡觉就是最舒适的死亡模式了。因此,我得出结论,睡觉是我离死亡最近的时刻。

    死后自会长眠,故而,我就不再纠结于找死这件事了。

    平均来看,一个人的一生我计算过,大概是六十年,我们习武之人因身体强健,故而大多可以活七八十载。

    岁月如烟波浩渺,我如沧海之一粟。总觉得莫名孤孤单单的。

    后来,随着夫子师尊的不断教导,我渐渐了解到一些伟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奉献之事,被记载在历史中,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些许意义上的长生、永存。

    在他们的故事被一如我这样阅读、学习他们事迹的人看到,记住,他们的生命再一次被重提,有了意义。

    然而,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想,虽千万人,也不一定会出现那样一个。

    所以,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小时候,我就在山间地头发呆,一想可以想一天,没人知道我隐秘的思想,在天马行空的思绪里,我觉得我无比自由。

    最后,我总结,同一件事对于不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体会达到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想要成为那样一个站在不同角度,对于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后来人都能在同一段故事中找到意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对于我,明天,这个一如浮萍一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让所有人满意,总会让自己不开心。因为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不同的,总没可能迎合所有人,让他们都开心。

    在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里,在历史的洪流里,无数的评价标准里,我,明天这一个名不见经传,取名草率的家伙,生来也没有什么天降异象,经历也未必见得多么波澜壮阔,,表扬优异学子之时常和无数学子一起浓缩成为一个等字,若我在画本子里,可能连个标点符号都算不上,怎么也不像一个主角的模样。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在无数学子幻想自己会成为一代伟人,改变世界,建功立业,名扬青史的时候,我早已清醒的明白,那种生活可能注定与我无关了。

    嗐,其实谁还没有幻想过,从心底里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过呢?只不过在很多考评考核之中,我的成绩都平平,故而从心底里接受了我也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设定。

    但,我也不打算浑浑噩噩过这一生,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七十年,这出去前十多年,还剩余的五十多年。

    倘若,真的,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和所有死去的人一起生活,那么能活这一场,这短暂的七十年,是不是我在那一个世界里拼尽全力,放弃很多东西,和其他已经去世的人不断竞争从而才有这样的机会呢?

    我不知道,这个机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因为走往生桥之前我就忘记了那个世界的一切,所以,我应该把握住这七十年,才不愧我当时在另一个世界那么努力过。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无数次在梦里梦到过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经历现实中不曾经历的事情,但是醒来统统忘记了,在无数个瞬间却觉得熟悉,好像在哪见过,或者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情的时候。

    我去问师尊,他说,有一种说法是,在世间里有许许多多个我在做不同的事,做梦的时候,可能会在其中穿梭,又有一种说法,是未来有新的法术,可以回到过去提醒过去的自己不要做日后会让自己万分后悔的事,所以才会有这种福至心灵的时刻。

    师尊并没有说真假,他只是给我讲了这些像故事一样的说法,但我觉得很美好。

    我依旧向往死后的生活,但我知道,死亡终究会来临,死后的生活,我终究会知道到底是什么说法,可我活着的时间只有这七十年,甚至不到,我想等到时候我回归死人堆,亡灵魂中间,我得好好吹嘘一番,我活着的那些日子。

    于是,我不再想着死亡之后的许多事情。

    于是,为着有牛皮可吹,有闲话可说,我觉得我的每天都要活的多少不一样些,每天都要有一定的精彩可言。

    就像柳青喜欢的话本子一样,每章回都要有些新鲜事可写才行,这样我这个读书的人才有乐子可看不是?

    《通世纪》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负韶华。”少年的今天不应是昨天日程的冷淡摘抄。

    所以,在没能修行足够多的学分,能够下山有行万里路的机会之前,我最喜欢的便是窝在藏书阁,看那些书。藏书阁有一种阳光落在书页的味道,我很喜欢那种万籁俱寂,我轻轻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来者不拒,什么都看些。其实最爱的还是游记。

    每修习一段的学分,学子便能去更远一点的地方游走,游走的时间也会更长。

    渐渐地,我从趁着夫子背过身书写课中要点偷偷吃果子的混不吝,变成了,学堂、演武场、藏书阁三点一线。

    所以,我终于有机会真正的行万里路了。

    每位下山的弟子手上都有一袋碎银子,些许灵石,用以刚下山的过渡时期。

    在这些银钱花完之前,得找到养活自己的营生才行。

    青阳派和其他派别大有不同。我们是可以在人间再找师傅,并追随他修习本领的。

    我知道,我大约是没有改变人间、改变世界的本领的,现在的我,首要便是多学本领,多长见识,多些生存能力。

    但,我也敬佩以自己力量,荫泽众生之人。

    顾楠就是这样的人。

    这一个多月,我的细细考察以及见闻告诉我,她绝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傅。

    我隐隐觉得,我的人间生活,或许会因为跟随这样一个人精彩纷呈。

    嗯,精彩纷呈,从扛起这袋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