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短视频大时代 » 6、暗流涌动

6、暗流涌动

    第二天上午,华荣集团会议室里正在召开每季度例行董事会。

    董事局主席谭家华坐在会议桌最主要的位置,紧挨着谭家华的是华荣集团另外一位创始人谭家荣,谭家华的亲弟弟,二人年纪相差一岁,一位61岁,一位60岁。

    谭家祖籍义乌,兄弟二人从小家境贫困,初中没读完哥哥谭家华就带着弟弟谭家荣开始了摆地摊创业了。早期什么赚钱就卖什么,只为糊口活命,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一天天好了起来,一次偶然机会,谭家华发现随着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后香港明星的海报异常好卖,也可以说是异常火爆;早上进的货不到中午就被抢光了。于是兄弟二人就专做明星海报批发,后来正好赶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开发建设,兄弟二人终于在商贸城里有了自己的摊位,从此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随着义乌市场爆发式的成长,慢慢变成了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兄弟二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直到发展到今天,如今的华荣集团厂区加起来13万平米,员工四千多人,一度成为国内的装饰画大王。

    哥哥谭家华头脑灵活,敢打敢拼,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但他特别喜欢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痴迷,他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另外渗透在义乌人基因里的经商头脑赶上了时代的大发展,他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红利,一跃成就了今天的华荣集团。

    弟弟谭家荣的性格跟哥哥谭家华正好相反。他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善言辞,对哥哥言听计从,哥哥交给他任何事情都执行的非常完美,四十多年兄弟二人形影不离,生活上彼此依赖,事业上又形成了高度互补,华荣集团发展到今天,谭家荣也是功不可没。

    如今兄弟二人基本退居二线,集团的生意全部交给他们下一代打理。谭家荣结婚比哥哥早,所以谭家荣的两个儿子都比谭雪菲要年长上几岁,接手集团业务也比雪菲早。

    谭家荣的大儿子叫谭子轩,二儿子叫谭子栋。兄弟二人很小就在国外读书,思维理念比较西化,视野也大不相同,因此集团对外贸易都由兄弟二人打理。

    兄弟二人的性格也是有所差异,哥哥谭子轩性格多少像父亲谭家荣,沉稳踏实,兢兢业业,不太张扬;弟弟谭子栋则完全相反,心高气傲,胆大冒进,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

    董秘张良主持着会议,介绍完集团二季度的经营情况后,抬头冲着全体董事会成员说:“以上就是集团二季度的经营情况,整体状况属于稳步增长阶段,各位董事还有什么意见和想法可以发表一下。”

    董事长谭家华气定神闲地先发言:“总体情况我是满意的,如今义乌和杭州两地,国内国外的经营情况还算不错,你们几个年轻人确实做了很大努力。但我们要居安思危,继续扩大市场,锐意创新,发挥更大的潜能这股劲头不能松懈,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时刻记住这一点,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没有危机感的企业是没有进步的,更不会有好的发展。我就说这么多吧!”

    谭家荣随后发言:“董事长说的对,企业发展这些年,都是因为董事长有危机意识才走到今天,我们要让每个工人都牢记这点,反正我是几十年一直把董事长这句话刻在脑袋里的,希望大家也是如此。别的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谭家荣说完后看了看谭子轩,示意他发言。

    谭子轩清了清嗓子说:“关于二季度销售业绩我有不同意见。其实二季度的业绩并没达到年初我设定的目标,按照预期增长目标还差两个百分点;具体欧洲市场因何市场下滑,我已经委托咨询公司开始调查了。所以为了完成全年的目标,后续的半年工作计划需要进行一下调整,具体方案下周提交董事会审议。我也就说这么多。”

    谭子栋此时正漫不经心地看着自己名表,按程序该他发言了,他环视了一下在座的所有人后,开始了他的表演:“我觉得二季度的业绩没达标不完全是出口业务下滑导致的;国内业务同样下滑的严重,拖累了集团全年计划。”

    谭子栋说到这里后看了一眼谭雪菲;谭雪菲本来正在低头记录着,突然被谭子栋这么一说,立刻停住了手中的笔跟谭子栋对视了一下。谭雪菲的表情淡然,随后低头继续在笔记本上写着。

    谭子栋接着说:“三年前集团公司就在杭州成立的电商事业部,但每年四百多万的开销,居然连投资的零头都没有收回来,导致集团每年都需要倒贴这个事业部。另外还有设在杭州的企宣部门,每年花了集团大量资金也没看到公司品牌有所提升。所以我提议解散这两个部门来弥补前两个季度的亏损。”

    谭子栋说完后又看了一眼谭雪菲,可这次谭雪菲没有抬头继续写着东西,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立刻凝固了一会儿,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谭雪菲。谭雪菲写完最后一行字,放下了笔,抬起头也看了一圈会议桌上的所有人:“既然二哥提到了杭州这边由我主管的两个部门亏损的问题我今天就跟董事会解释一下。没错儿,这两个部门最开始是我牵头成立的;成立之初的意图也是如刚才董事长所提到的危机意识。华荣集团几十年的成长确实很快,但这是基于时代发展的红利,但既然是红利,肯定就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都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红利过去了怎么办?难得不该居安思危吗?如今眼前的时代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势头直逼线下实体,如果我们不提前布局,如果被对手超越我们可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谭子栋插话说道:“小妹说的道理都没错,但这两个部门三年已经吃掉了公司利润的三千多万;公司明年就要开始启动上市流程了,如果这两个部门依然无法产生效益,财务上恐怕没法交代吧?报表数据将十分难看。因为这两个部门拖了集团上市的后腿,这可不是你谭大小姐自己的事儿了。”

    谭雪菲目光坚毅地看着谭子栋:“我现在先向董事会口头请示,会后我再补充纸质材料。我请求董事会能给我剩下的半年时间,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两个部门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至少做到扭亏为盈;如果年底之前没有起色,我同意砍掉这两个部门。”

    谭子栋咄咄逼人地说:“只砍掉这两个部门就算完了?损失谁来补?”

    谭雪菲一字一句地说:“从我的股息分红中扣除,不够我可以卖掉股份。”

    二人看似平静地你来我往,但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巨大的利益较量。谭家华连忙抬起手,示意二人不要争吵了:“你们二人都为集团的利益在辩论我本不该站队,但今天既然把问题都拿到了桌面上了,而且雪菲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拿出来了,不妨就再给她半年时间;成了集团获利,不成就只当给她一次教训。至于损失不损失的,在集团没上市之前都好说,所以我支持雪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