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二卷末尾部分剧情简述

第二卷末尾部分剧情简述

    1942年2月上旬,日寇第一军向位于晋省东南部的太岳地区发起了大规模扫荡。

    为了彻底消灭已经成为了心腹大患的八路军386旅。

    这次,日寇第一军的司令官筱冢义男,将第一军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调动了起来。

    而号称日寇华北方面军精锐的第四旅团,则作为扫荡八路军太岳根据地的主力。

    第四旅团的第三联队(坂田联队)和第二十二联队,各带领从华夏东北抽调的伪军1个师。

    分别从南、北两个大方向,朝太岳地区发起进攻。

    从地图上看,日寇第三联队和第二十二联队,就像巨大的钳子,似乎迫不及待的要将八路军386旅给夹断。

    日寇第一军的其他部队,则负责牵制和拦截晋省其他地区的八路军部队。

    除此以外,筱冢义男还向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申请,从冀省和鲁省的占领区内,抽调了大约五个守备大队的兵力。

    日寇的一个守备大队,满编时的兵力在800到900之间。

    这五个守备大队,临时组建成了一个由秋山义翁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旅团,可以简称为秋山旅团。

    秋山旅团沿着正太铁路进入晋省之后,被放在了苍云岭的西面和西南面。

    目的,就是为了阻止驻扎在苍云岭附近的晋绥军五个团,前来增援八路军386旅。

    如果这个世界的李云龙,还敢像电视剧当中那样带领新一团玩正面突围。

    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日寇第三联队和秋山旅团合围歼灭。

    没办法,由于某个外来者(刘惠瑾)的搅局。

    使得这个世界的晋绥军与八路军之间,尽管存在着不少矛盾。

    但直到苍云岭之战爆发,两军之间就连冲突都很少发生,更别说兵戎相见了。

    反倒是八路军386旅的新一团和独立团,跟驻扎在苍云岭附近的晋绥军几个团,有着很愉快的合作关系。

    这直接导致筱冢义男无法做到,对驻扎在苍云岭附近的晋绥军122团、155团、611团、622团和358团视而不见。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胶着状态。

    李云龙指挥下的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利用各种防御手段,将苍云岭三个主山头的阵地守得严严实实。

    硬是让拥有飞机和大炮掩护的日寇第三联队,没能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

    尤其是反斜面和坑道工事,以及防不胜防的子弹地雷和木壳地雷。

    令日寇第三联队的联队长坂田信哲,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驱使从华夏东北调来作为炮灰的伪军1个师,冲在前面消耗八路军386旅新一团的弹药。

    好减少日寇第三联队的人员伤亡和武器弹药损耗。

    筱冢义男认为,将五个守备大队的兵力摆在苍云岭主战场外围。

    再加上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派出特使,警告晋绥军高层切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驻扎在苍云岭附近的晋绥军122团、155团、611团、622团和358团,应该不敢再有任何异动。

    包括被晋绥军总部派来充当战场观察员的楚云飞等人,内心深处也是这样认为的。

    哪知道,他们都低估了一个人,那就是晋绥军358团的作战参谋——刘惠瑾。

    刘惠瑾与李云龙等八路军指战员们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37年10月中下旬的娘子关战役。

    虽然晋省省城被日寇占领后,刘惠瑾因为遭到晋绥军总部撤职查办。

    哪怕在几个月之后被放了出来,也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种田养殖上面。

    与此同时,八路军386旅先后转战冀省南部和豫省北部。

    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继续合作。

    但是,自从去年(1939年)5月份开始。

    随着八路军386旅在太岳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他们之间的合作又一次开始了。

    在接下来八个月的时间里,刘惠瑾通过建立起来的人脉网络。

    将晋绥军五个团的老兵、技术兵种、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通过秘密运输通道,交给李云龙和孔捷。

    投桃报李,李云龙和孔捷将他们消灭日寇的战功,全部送给了刘惠瑾背后的人。

    所缴获的钱财,同样有大部分用来作为货款。

    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合作关系,使得八路军386旅的新一团和独立团。

    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实力,甚至一次比一次强。

    苍云岭之战爆发前,李云龙的新一团拥有两千余人。

    武器装备和弹药种类齐全,储备数量是晋绥军一个普通满编团的两倍还要多。

    除了要归功于李云龙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外,还得益于前段时间从日寇和叛国者控制的银行里面抢到了许多硬通货。

    毕竟以内部价格向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和独立团出售武器弹药的,至少有晋绥军五个团。

    每个团凭着战功向晋绥军总部申请补充武器弹药,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

    这也正是直到现在,晋绥军和八路军还没有闹到兵戎相见地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苍云岭之战爆发的数天前,刘惠瑾命令晋绥军358团教导营的官兵们全部换上便装。

    然后趁着夜色,悄悄离开驻地。

    晋绥军358团教导营,名义上是一个营,实际上是一个加强团。

    这个“营”,拥有七个步兵连、两个迫击炮连、两个辎重连和一个警卫排。

    人员、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有三分之二是从晋绥军的122团、155团、611团和622团借调过来。

    平时一起训练,跟李云龙等人交易的时候直接从里面抽调。

    教导营所有军官和士兵们的军饷、伙食费,都是刘惠瑾跟李云龙等人合作去弄。

    可以说,晋绥军358团教导营,相当于是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和独立团的后备补充力量。

    眼看八路军386旅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晋绥军358团教导营自然没法做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