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夏风雨情 » 第424章 和而不同

第424章 和而不同

    益王同着大军回到虎牢关,在郭凯、韩良臣、陈鲲等将领的陪同下,将酒水喝好,将肚子填饱,漱洗一番,换上一套衣裳,迎来军医的把脉切诊,将身上的伤处理一番,睡进大房子里,安然睡去。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吃过早膳,出得院门,坐上马车,被郭凯、韩良臣、陈鲲等人欢送出虎牢关,朝着黑石关飞奔而去,赶往京城。

    随着马车一路奔跑,过黑石渡,于偃师县城寄宿一晚,直抵京师。

    益王披着霞彩,从西门而入,回到王府。谢别相送自己回京的二十来虎牢关将士,入得府内,漱洗一番,换上华贵的衣裳,连夜入宫,拜见重病中的父王。

    老皇帝见益王归来,很是高兴,硬要来个把盏对饮,为父子相见尽尽兴。董宁跟益王几经劝慰,无效,只好陪着老皇帝喝上一杯,点到为止。

    喝过美酒,老皇帝见益王少了些往日的天真无暇,问其故。益王告知黑石关之事,父子俩一片漠然,整得董宁都不知道该怎么将气氛缓和过来。

    寝宫沉静片刻,皇帝华隆到来,益王正儿八经地给皇帝华隆行礼问安,口中欢呼“吾皇万岁”。

    皇帝华隆见九弟益王突然生分起来,很是纳闷,不禁问道:“九弟,你我亲兄弟,在父王面前,为何如此生分?”

    益王答道:“皇兄,既是兄弟,也是臣子,往后这礼不能少。”

    老皇帝让董宁给他后背加了一个垫枕,坐正身来,微言道:“隆儿,蔡文柱以前可是禁军将领?”

    皇帝华隆答道:“回父王,以前是太子门生,在禁军中当差。京师保卫战作战英勇,擢拔为黑石关守将,镇守黑石渡。”

    老皇帝道:“你可知他在黑石渡袭击王猛,还将益儿抓了起来,要当成礼物送给安思景?”

    皇帝华隆一惊,答道:“父王,儿臣不知。”

    老皇帝冷言道:“算了,坐上那把龙椅,人就会变的。”

    皇帝华隆一听,伏拜在地,道:“父王,儿臣......”

    董宁被老皇帝看了一眼,赶忙将皇帝华隆扶了起来。

    老皇帝叹息道:“隆儿,我以父亲的身份问你几个问题,你能如实回答我吗?”

    皇帝华隆答道:“父王,儿臣定会如实作答,绝不会有半句谎话。”

    老皇帝问道:“刘云飞对我们华家好吗?”

    皇帝华隆答道:“没有三叔厮杀于疆场,就没有大夏国,对我们华家来说,恩重如山。”

    老皇帝问道:“那我为什么将他逼走了?”

    皇帝华隆答道:“父王见他声望太高,怕他不知收敛,结党营私,会危害大夏国的长治久安。”

    老皇帝问道:“你觉得你父亲做对了吗?”

    皇帝华隆答道:“三叔爱国爱民之心可昭日月,今日看来,自是不对。”

    老皇帝问道:“王猛跟他师傅刘云飞相比,孰轻孰重?”

    皇帝华隆答道:“三叔为开国之功臣,王猛为护国之良将,无分彼此。”

    老皇帝冷笑道:“你既然知道我逼走刘云飞不对,你为何对王猛又要来个除之而后快啊?”

    皇帝华隆回话道:“父王,我......”

    老皇帝叹息道:“隆儿,你我父子两代皇帝,他俩师徒二世将军,刘云飞东征西讨,帮我华家建立大夏国;王猛南征百战,帮你华家守住江山,我负了其师傅,难道你也要负了其徒弟不成!若是如此,日后又有谁愿意来保大夏国的长治久安啊!”

    皇帝华隆答道:“可是父王,他王猛拥兵十几万,部下士兵皆他一手培养,部下将领皆他一手提拔,要是他真有异心,大夏国拿什么来与之匹敌啊?”

    老皇帝反问道:“他王猛拥兵自重了吗?”

    皇帝华隆答道:“没有,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叫他打哪儿就打哪儿?”

    老皇帝问道:“你在他的部将面前说话不作数了吗?”

    皇帝华隆答道:“没有,对我毕恭毕敬。”

    老皇帝问道:“安思景发动叛乱,他是不尽心尽力地剿匪?还是养寇自重了?”

    皇帝华隆答道:“都没有,他时刻想着快速平定叛乱,还天下以太平。”

    老皇帝问道:“若是换成是你,心存异心,是选择快速平定叛乱,还天下以太平后,再跟朝廷杀个血流成河,做那乱臣贼子?还是选择借叛乱之机,养寇自重,独步侵蚀朝廷权威,徐而图之?”

    皇帝华隆答道:“当然是借叛乱之机,养寇自重,徐而图之了。”

    老皇帝问道:“他王猛既然选择快速平定叛乱,一心想着天下能早日过上太平的日子,你为何硬要想着他心存异心,欲除之而后快呢!”

    皇帝华隆答道:“父王,我......”

    老皇帝温言道:“隆儿,皇帝二字,本代表天地,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平等。他王猛虽是将军,但也是大夏国的臣民,你应该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敬之爱之,而不是心里有着恐惧,就轻言加害。况且他活着,是有益于社稷,而不是有害于社稷。”

    皇帝华隆回道:“父王,依你看,儿臣该怎么善后啊?”

    老皇帝转向益王,道:“益儿,依你看,你皇兄该怎么善后啊?”

    益王听过,暗处王猛写给皇帝的书信,递了过去,道:“皇兄,王猛黑石关遇袭,深知背后有你的默许,为了不给你添麻烦,而选择让我涉险,以此为由,顺理成章地将蔡文柱消灭,来个死无对证,不了了之。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事最好。”

    皇帝华隆接过书信,认真看过,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极为伤心的样子。

    老皇帝见之,问道:“隆儿,怎么啦?信上说了些什么?”

    皇帝华隆答道:“父王,王猛在信中说,他只是一个工匠,除了打造一些刀枪剑戟外,就是告诉那些来购买刀枪剑戟的人,怎么使用好这些东西,怎么善待这些东西,其他的他一窍不通。”

    老皇帝感叹道:“多好的一个孩子!明知你想杀他,不但不加以反击,还幻想着你能放过他。”

    皇帝华隆看向老皇帝,轻声地问道:“父王,儿臣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益王接话道:“皇兄,你绝对是做错了的。若是没有他,你只不过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皇子,何谈当家做主,何谈对天下拥有生杀之权。”

    老皇帝慢言慢语地说道:

    “隆儿,父王当年给你取名华隆,就是希望大夏国运昌隆。

    要是自己一人吃饱,全家可以不饿,那无疑没有做错;要是别人挨饿,自己也吃不下,那无疑是做错了。因为昌隆二字,对应着的就是一个‘和’字,有人-才需要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家和万事兴,国与家是一个连体,有国才有家,无家何来国。”

    皇帝华隆对着老皇帝俯首道:“孩儿受教!”

    老皇帝温言道:“去吧!忘记过往的种种不是,将王猛看成你的子民,保护好他,是你应尽的职责。他那天答应了我,一等平定了叛乱,就解甲归田,放下过往的一切,真真正正地为自己的家人活一回。”

    “是,父王。儿臣告退。”

    皇帝华隆拜别老皇帝,话别九弟益王,出得老皇帝的静心殿,消失在夜色中,忧虑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