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三十七章 乌伤定

第三十七章 乌伤定

    城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家的院墙。

    人们在自己的家里,可以安心的存放粮食、财物以及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将这个家放大,放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家里的院墙也得随之变得高大、宽阔。能站上人抵御外敌侵略的时候,那就变成了城墙。

    城墙里,有无数的人的家,也有整座城里的粮食和财富。所以,当有战争发生的时候,只要能攻下一座城池。那便意味着,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财富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补充。

    城墙可以说是为了保护家里的人。所以,当有敌人侵略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死死的守住。因为,只要敌人突破了进来,被抢点东西是小事,丢了性命那就不好玩了。

    可是,当乌伤城的城门被江东兵攻破之后,守城的山越人却怪叫着往城下跑了去。看那情景,根本没有一点要保护自己财产的觉悟。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座城根本不是山越人的家。山越人,只是客居的强盗。现在,乌伤城这个大家庭的真正的主人,回来了!

    “杀啊!”

    在撞城车撞开乌伤城城门的时候,一名名江东健儿通过架到城墙上的云梯,也登上了城墙。

    最适合山越人的环境,其实是山林而不是城墙。他们喜欢在茂密的树木之间来回穿梭,却不适应正面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大汉正规军!

    一把把锋利的环首大刀在上下飞舞,一串串还热着的血珠飞上了半空又落到地面上,点缀着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之久的城墙。

    城里的山越人已经乱成了一套。由各个寨子首领凑在一起组成联盟的弊端,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谁都不想让自己寨子里的轻壮多死一个,谁都在拼命的把自己的人往后调。有句话说,当一群人被野兽追赶的时候,不用跑的太快,只要自己比别人跑的快就行了,因为野兽吃饱了,也许就不会再杀人了。可是,这群进了城的江东兵是因为吃食而进行杀戮么?

    答案是否定的!

    话说,乌伤城里的山越人即使有两万人马在城外被周瑜击溃了,可城里还是有将近三万人。

    三万人防守一座城池,而且城外进攻的军队只有不到两万人,怎么看,守城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吧。

    可实力上,乌伤城里的山越人的心其实早就已经乱了。从第一批么诸暨城回来的山越人开始,乌伤城里有些山越人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动摇。

    归根结底,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没有人会期盼着死亡的降临。

    当初要造反的时候,为的也只是某一条活路。可是在这条充满了未知的活路上,已经有近万的兄弟丢掉了性命。而目前,在这条充满了未知的道路的旁边,又出现了一条似乎是通往天堂的康庄大道。所以,有的人就动摇了。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个星星之火最怕的却是烧在人的心里。当一个人有什么想法的时候,是最可热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本来只是一点小想法,会演变成什么。

    而现在,燃烧在山越人心里的星星之火却演变成了逃亡。

    逃亡,其实没什么。当一个人面对着不可抵抗的危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逃跑。可是,这群逃跑的山越人,并不是普通人,按照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也算是一支军队,虽然是一支叛军。

    然而实际上,他们只能算是一群人数规模比较大,造反意识比较激进的山匪。

    山匪与军人最的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在战场上的素质。一群山匪打仗,打的赢一个比一个凶猛,一个比一个厉害;可战场上的情况一旦不利,那他们逃的也是一个比一个快。

    乌伤城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乌伤城北门到城中央的这段路上,有一支江东兵在后面追逐着一支山越人,而他们的身后却还有一支山越人。

    江东兵们追上自己前面的山越人的时候,会一刀砍死他,可是江东兵后面的山越人追上来的时候,却根本不会挥刀杀人,只会掉头再跑。

    可是,乌伤城的北城门和北城墙已经全被江东兵攻占了,两万多江东勇士通过城门洞,通过架在城墙上的云梯,呼啸着往城里冲。可城里的山越人,究竟能往哪里跑呢?

    答案当然是城外了。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

    乌伤城虽然不大,可也不不是能一眼看到头的。换一个说法就是,北门的山越人知道城门已经失守了、嗜血的江东兵已经冲进来了。可东南西三座城门那边赶来的援军不知道啊。

    所以,当大家伙一下子碰面的时候就傻眼了。

    “快跑啊,江东兵已经杀进来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什么?这么快?这才多长时间啊?”

    “你管多长时间,反正你不跑就等着被砍吧。”

    “跑,我当然跑了!可是,咱们往哪跑啊?”

    “对啊,咱们往哪跑?首领没发话,我们往哪跑?”

    “管他往哪跑,先跑了再说,不跑就是一个死!”

    “你们不跑是吧,你们不跑,我跑!”

    也许,作为一个小兵,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反正大家都跑了,我为了自己的小命,我为啥不跑。

    可但凡是有点官职,还有点责任心的,就开始考虑,我们该往哪跑?虽然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寥寥无几。可只要有一个,那他下意识的就会大喊,“不要乱跑,集结起来。”

    也许听他话的人很少,可只要有人停下来,那就会对整只逃亡的队伍造成一定的堵塞。而一旦有了堵塞,那就可以呵呵了。因为,后面追击的江东兵,隔得实在是太近了!

    而且,不止如此!

    两支队伍相遇的时候,方向是相对着的。在经过简单商议之后,才决定大家一起逃。可动辄就以几千人为单位的大规模团体行动。哪能说一声令下就能全部做出反应,尤其又是在这么混乱的环境里。

    等来援者的最后一部分掉头开始跑的时候,后面的江东兵早就已经追上来了。

    大刀片子闪闪发亮,排在最后面的山越人也肯定会往前挤,而这一挤就好了。

    本来就混乱又拥挤的队伍,呼啦一下挤成了一个团。往前走又走不动,往后退?拉倒吧,那么锋利的刀,谁不害怕啊。

    那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投降吧,也许降了就不会被杀死了。

    呼啦一下,乌伤城的街道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山越人开始成破浪式的投降。而只要有了第一个人带头蹲下、抱头,后面不明所以的人为了活命也会蹲下、抱头。

    领兵追的最凶的凌操一看前面自觉性异常合适的一幕,立刻大喊,“让开中间道路,来一卫跟我走,其余的将俘虏沿街道两侧押出城外!”

    虽然说山越人一般生活在大山丛林里,可对于汉语还是懂的,即使有不懂的在听的懂的人的带领下,也很自觉的靠向了街道的两侧。

    这个时候,山越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刚才还谁也不听谁的,如今刚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便立刻照办执行还非常听话,尤其是在战场上的敌人。

    乌伤城里的战斗进行的非常的顺利。按照周瑜的理解,乌伤城已经是山越人最后的地盘。只要乌伤城破了,他们就只能回到原本的小寨子里,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所以周瑜以为,虽然乙方已经攻破了城墙,可在城里的战斗依旧是很理解的。因为,山越人已经没有了退路。

    可是,周瑜不知道的是,前几天在乌伤城外自己击溃的那支山越人,就是由这次山越人叛军的总盟主带领的。

    乌伤城,是山越人这次叛乱爆发的起点。在这里也是聚集了这次参加叛乱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寨子的首领。

    山越人并不笨,也知道大家虽然聚在一起,可没有个统一的号令也不行。可几十个首领谁也不服谁,谁也觉得自己有把刷子。所以,举行了一次“华山论剑”推选出恳盟主。

    可是,前几天盟主大人亲自领军出城了,而且在城外还被打垮了。这下,群龙无首了。再选盟主,显然城外的周瑜不再给他们一次“华山论剑”的机会。所以,这几天以来,乌伤城里的山越人其实就像是一群群的无头苍蝇一样。各自忙活自己的。各自管自己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乌伤城的城墙被攻破的消息传到各个首领的耳朵里后,有的首领义愤填膺要决一死战;有的首领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路;有的首领立刻去找自己的部曲所在;还有的首领,直接就跑了。

    更搞笑的是,还有几个首领立刻冲进了乌伤城的府库里,准备大捞一笔,回家做土豪。可是,土豪没做成,却是在府库里被江东兵来了个瓮中捉鳖!

    从孙权下令攻城开始到孙权接到哨骑说乌伤城被解放了,才不过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这样的速度,几乎就是士兵们进城跑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