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讨点说法

第一百五十五章 讨点说法

    可是,令公孙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等了二十多天,江东确实来人了,可来的兵还不够一千人,倒是粮食、铠甲、兵器送来了不少。

    江东的船队从大海开进了大辽水然后进入大梁水,直接就开到了襄平城下。

    对于公孙康两兄弟之间的战争,孙权不想搭理,也许你们打的时间越长才好。不过,目前还有乌桓人南下,这个问题孙权就得需要考虑考虑了。

    按照常理来说,孙权是从两千年后而来,而且孙权前世的时候就是个小愤青,最见不得什么外敌入侵这种事了。可现在孙权却似乎不怎么担心。

    乌桓人,看似来势汹汹。如果公孙康要一心对外的话,乌桓人根本成不了气候。而且,在辽东附近曹操还撒下了十万大军在这里驻守,曹操本人更是在赶来的路上。所以,根本不需要太大的担心。

    而孙权的思量,并不只有这些。孙权虽然在曹操走的时候表现的大义凛然,可孙权心底里还是希望曹操能在北边耽搁的时间越长越好。

    战争,打的就是钱打的就是粮。曹操在北边打的时间越长,损耗也是越大,对于这样的事,孙权自然是喜闻乐见。

    而按照原本的历史,如果不是孙权今年北伐,曹操在收拾了冀州、幽州之后,就会继续收拾乌桓人、匈奴人,而到北方基本安定曹操南征时,距离现在还有三年的时间。

    三年啊!如果曹操打上三年仗,得话费多少钱粮?而自己用这三年,能继续组建多少大军?

    所以,代表孙权来辽东的使者根本没去管公孙兄弟之间的战争,而是对公孙康非常抱歉的说了一句,我家主公正在徐州跟曹操开战,实在是没有兵力往外调了。不过,粮草补给这些东西我们江东多的很,用的着尽管开口!

    前面说了,公孙度称霸辽东这些年,几乎没有闲着,每一年都会派兵出去劫掠。然而,整个江东以大辽水和大梁水为界,南边就好像是战备供应区,北边就是战争准备区。所以,支撑着公孙度游戏东北主要靠的就是辽东南部的产粮区。

    如今,整个辽东被公孙康和公孙恭以大辽水、大梁水为界分成了两半,公孙康占据着军事力量强的北方,公孙恭占据着生产能力强的南方。由此一来,导致的就是公孙康的战争后继力量不足。而江东恰好在这个时候送来了一批粮草军械,也算是解了公孙康的燃眉之急。

    不得不说的是,公孙康果然是条汉子,在公孙康的军队得到补给之后,公孙康写了一封信,托从江东来的使者送到了公孙恭的手里。

    公孙康的意思很简单,我要去跟北边的乌桓人打仗了,咱们兄弟怎么打都是自家事,这个关键的时候我希望你能想明白。我不奢求你听到我北伐之后还来捅我菊花,我只希望你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后面,等我干掉了不老实的乌桓人之后,咱们兄弟再继续算账。

    信中,公孙康绝口没提乌桓人是公孙恭引来的这个事实,只是告诫公孙恭咱们先对外。由此,便可见公孙康确实不一般。

    而到了现在,也许公孙兄弟两个意识到了兄弟之间可能会有什么误会。可即便如此,兄弟两个也不可能再坐到一起仔细的聊聊,冰释前嫌了。

    因为,这俩兄弟,都已经体会到自己当家做主的滋味。如果再让他们委曲求全听别人的指挥,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兄弟俩的大打出手,并不是像我们普通人家的兄弟吵架一样。有了隔阂,还动了刀兵,这个隔阂就不再单纯的只是隔阂,而是带着鲜血的深渊。

    无论是谁,都不敢以自己的小命再加上背后一家人的性命去赌,赌对方会不会还念着曾经的兄弟情!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继续现在的对峙。可公孙康的灭亡是迟早的,因为公孙康所拥有的地盘的生产能力太弱。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而公孙康精简军队,那只能成为公孙恭与北边异族的夹心饼干。

    第二条路,那就是兄弟两个一决胜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再也没了别的选择。

    公孙恭接到信之后,立刻下令,在北线的军队一律撤退二十里安营扎寨。而在那个时候,公孙康早就领着军队渡过了大梁水,往北而去了。

    而在公孙康北行不久之后,从江东而来的大船上下来了几个人,“将军,就带这么几个人?您的安全?”

    为首的年轻人微微一笑,“没关系。我们人少了才更不容易引起公孙康的注意。”

    这一行人,满打满算才不过六个人八匹马,人数确实少的可怜。船队的负责人,也就是这次从江东来的使者只认识为首的那位将军,对于其余的五人,几乎全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以心底不免有些担忧。可如果仔细看看这份阵容的话,却也是不可小觑。因为,领队的赫然正是江东麒麟军的偏将军,方悦!

    “既然如此,卑职在此恭候将军佳音!”

    “嗯!”方悦点了点头,“走吧!”

    方悦的话音刚落,在其身后的一名骑士就已经打马离去,而在他的身后还背着一个巨大的木盒。江东使者本来还没注意,如今在看到这个木盒之后,才忽然想起来这个木盒的主人,似乎曾经闹过吴侯府!

    没错,那家伙正是吕轲。吕轲在江东的这几年,起先的时候保护着庞统把整个江东绕了一圈。后来,庞统事了,孙权害怕吕轲见到骑乘着赤兔马的关羽而暴走伤人,在半路上吕轲就被孙权调去了锦衣卫,负责训练新的锦衣卫成员。

    至于其余几人,其中有一位江东的未来之秀凌统,剩余的三人则是孙权从锦衣卫和自己的亲卫之中挑选出来的三人。

    方悦一行随公孙康北上了。在江东孙权早在赶在年前回到了吴郡城。

    俗话说的好,小别胜新婚。孙权大婚才不过十几天,孙权就跑去了江北,把步练师留在家里独守空房。孙权终于回来了再加上过几天就是新年了。孙权倒是在家享受起来了,这可苦了周瑜、太史慈、庞统几人。

    这次北伐孙权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可孙权也知道想要一战就干掉曹操,这是不合实际的。而这场战争中,孙权也损兵折将近两万人,各营各军也都得需要补充。

    新年将至,士兵们都放假回家探亲了,周瑜三人还得忙碌着挑选新兵、发放抚恤,整理军队框架……然而,最苦逼的还是方悦一行,因为他们的新年是在大海上渡过的。

    新年这天,孙权在侯府里摆下了大宴,整个江东太守和校尉以上官职的人几乎全到场了。而酒宴上,众人保持了统一的默契,绝口不提这次的战争。大家只是恭贺新春,吃菜喝酒罢了。

    而就在公孙康领军北上的这一天,孙权召来了周瑜、庞统二人。

    时隔将近一个月,孙权也终于再次提起了这事。不过,看孙权的意思,好像……

    “曹操去北边打草原人了,咱们虽然鞭长莫及,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就让曹操安心的整治北方草原吧。”

    隔了这么久,孙权到底是什么意思,众人也是猜测的差不多。只不过,庞统却始终觉得有些可惜,“主公!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给曹操制造一些麻烦,只有曹操在北边拖的时间越久,才会对我们更有利。曹操实力之强,并非只有面前大战中展露的这些。主公未免太瞧不起曹操了吧!”

    孙权怔然,理是这么个理,可当初自己脑子一热就答应曹操绝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发兵北上。既然都已经答应了,那又怎么能反悔?自己已经不是以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道理,孙权还是懂的。

    孙权摆了摆手,“此事休要再提。”

    “此外,军中各营补充如何?”

    周瑜站起来,见礼之后回答道:“各营新兵名单已经拟好,只能二月各营士兵归营之后,再行调配。”

    “好!”孙权点了点头,“五行各营休整之时也要加强训练。以老兵为骨干,即使新兵过多也无需担心。此外,待士兵归营之后,让五卫营向西动动。之前刘表、刘备答应吾合击曹操,仗打了两个月却不见踪影,应该得讨点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