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晚些走

第一百六十九章 晚些走

    早在公孙康回到辽东之前,方悦一行早就从北边的草原上回到了辽东。这不方悦几人还没到侯成,两匹快马就迎上了方悦他们。

    刚一见面,其中一个较胖的人对着几人见了一礼,问道:“几位,江东来的吧!”

    方悦一愣,点头应是。如果不是那人说话用的是江东的口音,恐怕这会方悦早就拔剑杀人了。

    俩人立刻翻身下马,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后,焦急的说道:“将军们啊,真是让我们一顿好找啊!”

    “这不是回来了么!”凌统自知理亏,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几位将军,还请立刻随在下去见使令大人吧。”

    这个使令大人就是这次出使辽东的江东外交官。这不因为方悦几人没了踪影,还一直在辽东拖着呢。要不然,他早就回江东去了。

    两拨人见面只有,寒嘘问暖了一阵,方悦几人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个热水澡,然后再踏踏实实躺在柔软的床上睡一觉。

    仔细说起来,其实这次方悦来辽东还真没什么任务,孙权只是提起这事之后,方悦便主动提出来要北行一趟,看看能有什么所获。而听到这个消息的凌统也忍不住跑到孙权那报名去了。至于吕轲则是被孙权强拉的壮丁。

    次日,方悦精神抖擞的走出房门的时候,正好遇见使令焦急的来了。

    “将军,我们已经在辽东逗留了近一个月了。也该是返回江东了。将军您看,什么时候启程?”

    方悦尴尬的笑了笑,“此事,有使令大人定夺便好!”

    也是,仅仅是送来了一批粮草,虽然也能算是公孙康的贵客,可再贵的贵客在主人家一待就是一个月,哪有这种客人啊。

    使令答应一声,就走了。可还没等方悦伸个懒腰,忽然一个侍卫进来报告说外面有人求见方悦,来人也没说自己的身份,只是说有要事告知。

    方悦一想,便想到了昨天将自己引回来的锦衣卫,便赶紧出府去了。府门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也没有任何的标记,方悦想也没想的一头就钻进了马车。马车里还有一人。

    两人见面后,对方便向方悦行了一礼,“在下锦衣卫驻辽东黄仁拜见将军!”

    方悦抬手示意,“不必多礼。”

    “在下奉主公之命潜伏于辽东,探查辽东一切状况。本来在下是不能与将军相见,可有一事,在下不得不呈报于将军。还请将军定夺。”

    方悦一听,神情顿时来了紧张,难不成有什么大事?

    黄仁见方悦的神情,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将军不必紧张。虽说不是什么至关紧要之事。可这事不方便由在下出面。”

    方悦一听更纳闷了。

    黄仁赶紧解释道:“在下在辽东潜伏已经年余,这期间在下得知有几位名士因为中原战乱而到辽东避祸。在下调查过,这几人都有大才,若是能请回江东为主公所用,主公之伟业必能事半功倍。只是以在下之身份不便与这几位大才相见,所以想请将军出马。将军身为我江东麒麟偏将军,倒是不会失了礼数。”

    方悦想了想,“也好。此行本将军几乎毫无所获,若能请得几位大能回江东倒也是不错。放心,若事成,主公面前,本将军定不会忘了阁下!”

    “那便多谢将军了。”黄仁说着话从怀里掏出了一份竹简,“这里是几位大能的名册、住处以及资料。”

    方悦接过竹简,黄仁继续说道:“将军,在下还得继续潜伏,不宜露面,还请将军谅解。前面便是一处集市,将军便在此下车,在下告退了。”

    “也好!”方悦答应一声,马车随之也停了下来,方悦将竹简塞进袖口,便钻出了马车。

    等方悦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恰好又碰到可能去了辽东办事处办理回江东手续回来的使令,方悦抱歉的一笑,“可能,我们得晚些回江东了。”

    黄仁给方悦的竹简上的人并不多,只有四人。这四人分别是邴原、管宁、王烈和刘政。

    方悦看着黄仁给的资料其中居然还提到了太史慈!

    当年太史慈也曾避祸辽东。后来太史慈听说多次帮扶老母的孔融被黄巾军围了,就准备回家报恩。而就在太史慈准备走的时候,邴原找到了太史慈,要太史慈护送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公孙度的刘政回中原。当时也不知道啥情况,太史慈就和刘政走了。可邴原却还一直待在辽东。黄仁给方悦的建议就是说不定用当年太史慈的这个人情就能搞的定邴原。

    当即之下,方悦便让使令准备了一份礼物,按照黄仁给的地址直接找上了门。

    邴原其实在辽东的名声很大的,因为邴原本人就是各大儒士,尤其是在经过刘政事件后,附近的士子前往求学的更是络绎不绝。

    今天方悦来的时候,邴原正好送走了一位前来求学的士子,咋一看方悦这人虽说不上风度翩翩却也是一表人才,尤其是在方悦身后整整一马车的礼物……

    “这位先生,莅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邴原也省得再走一趟了,直接在门口对着方悦行了一礼。

    方悦赶紧回礼,“在下乃是代先生一位故人前来探望先生!”

    “故人?”邴原一皱眉,显然是没想起来。不过邴原还是赶紧将方悦请进了家里。待两人份主宾就座之后,邴原也没拐外抹角,直接问道:“阁下所说不知是何故人啊?”

    方悦也没客气,大大方方的说道:“不知先生可还记得东莱太史慈!”

    邴原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太史子义。真是失敬失敬!”

    方悦本来就是各粗人,干这种请贤出山的事也是迫不得已,有些反问道:“先生还记得我太史将军!”

    “记得!记得!”邴原呵呵一笑,说道:“太史子义,矢志全忠孝,信义为先,气勇有胆烈!”忽然邴原转念一想,问道:“老夫记得太史子义可是东莱人,可阁下话音似乎不是青州人士啊!”

    方悦笑了笑,“实不相瞒,在下来自江东!”

    “江东?”邴原想了想,再结合之前方悦说过的一句话,对着方悦一抱拳,“汝主吴候,老夫钦佩之!不过弱冠之年,志在大汉更在百姓。老夫听闻这次公孙将军与乌桓之战,吴候可是赠与公孙将军粮草无数啊。”

    方悦低头一笑,“些许小事,不足挂齿。能为大汉分忧,乃是我家吴候幸事。”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话题就扯到了太史慈的身上,邴原问道:“太史子义在江东可好?”

    “岂能不好!”这会的功夫,方悦也是跟这老头熟络了起来,说话也没之前那么拘谨,“太史将军目前已经是我江东右都督,统领我江东马步军十余万。在下正是太史将军副手。这次来辽东太史将军言与先生有旧并告知了主公,主公便派在下前来拜会!”

    “子义有心了!”邴原点了点头。不过邴原又听到了一个敏感的词,问道:“吴候遣阁下拜会老夫可有何事?”

    这才是到了重点。方悦也不含糊,起身对着邴原行了一个大礼,“太史将军向吴候举荐先生大才,吴候听闻高兴不已,想请先生出山协助吴候共襄大义!”

    邴原沉思一会,说道:“此地虽与江东相隔十万八千里,可吴候大义,老夫还是有所耳闻。当年孙破虏不惜万里会盟讨伐董贼,小霸王孙策义无反顾剿灭袁术叛逆,吴候孙权接密诏北伐曹操。老夫不才,虚度光阴数十载,怎敢以卑贱之身侍奉于吴候。”

    方悦道:“先生此言差矣。有志者不在年高。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已是从心所欲之年。先生身有大才,居于辽东委实屈才。而我江东不同,吴候区区弱冠之年便立志铲除曹贼、匡扶汉室,而我江东将领也朝气蓬勃,若有先生这般老成持重之人掌控大局,灭曹兴汉不过是翻手之间。难道先生习得一身贤才,就不想一展抱负、名扬四海、光宗耀祖?”

    其实,这邴原避祸,避的是当年的黄巾军,而且当时的官场也确实黑暗。只有辽东在公孙度的保护下还算安定,这里还离着中原远,自己想清静也不会有人打扰。可现在不同了,天下格局已经乱成一团。本来安静的辽东也因为公孙度的去世而乱成了一锅粥。所以,邴原就打算回到老家,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却不曾想到,孙权的人主动的就找上门来了。

    邴原的心里虽然有些小小的激动,可仔细想想,江东之地毕竟还是不如中原。毕竟中原才是大汉的文化起源地。可人家这么盛情,自己又怎么好意思拒绝。再加上,人家刚来就搬出了太史慈。好像自己不去,也要坏了自己的名声啊。

    方悦不知道有没有看出邴原的疑虑,只听方悦说道:“在下临行前,主公曾有言。主公说先生大可先到江东游玩一番,若是先生不满于江东,再离去便是,吾绝不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