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一百九十五章 荆州大印

第一百九十五章 荆州大印

    “主公,营外蔡瑁求见!”

    “蔡瑁?”孙权一听,想了片刻,“让他进来吧!”

    蔡瑁来见孙权也是迫不得已!

    其实,蔡瑁也可以血性一次,号召城里的守军,宁死不降,也好成就自己的身后名。

    可是,蔡瑁也清楚,如果自己真的发出血战到底的口号,恐怕还没等江东兵攻城,蔡瑁自己就会被城里的家主们联合治住,然后扭送到城外江东大营。

    蔡瑁在荆州军中有威望不假,做了这么久的都督,谁还能没点威望没点号召力。

    可城里各家在军中也是有自己的子弟。这些人虽然在军中职位不高,可数量太多。襄阳城里近一万守军,分散在城中各家子弟手中的人马能占到将近一半!

    这些人马不多,可对于蔡瑁来说是致命的!就算他们没有拿下蔡瑁本人,可在城里制造起了混乱,江东军趁机攻进了城池,那一切的一切包括各世家为了自己向孙权承诺的都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所以,城里的世家家主才忍着还没有向蔡瑁动手。而蔡瑁为了保持住自己的优势,这才出城要见孙权。

    蔡瑁此人,长着一个国字脸,虽不能算是一表人才,却也是相貌堂堂,即便是不会看面相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绝对有富贵命的人。

    “拜见吴侯!”

    孙权手里拿着一本书,抬起眼皮扫了一眼,“你就是蔡瑁?”

    “正是在下!”

    孙权手里的书并没有放下,说道:“找吾何事?”

    孙权并没有说什么两军交战,你身为敌方主将,居然还敢孤身入我军营,难道就不怕我将你拿下以作威胁的话语。因为现在这些话都是废话。如果蔡瑁真的不怕死的话就不会来了;如果这场仗真的能打起来的话,蔡瑁也不会来了。

    “在下以为,荆州与江东远亲近邻,本应和睦相处,却因一场误会而呆滞今日刀兵相向,实在是有伤和气!”

    “伤了和气?”孙权倒是没想到蔡瑁会从这点上下手,随即便放下了手中的书,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蔡瑁的身上。

    而蔡瑁也知道自己不能含糊了,说道:“在下以为,以天下局势来看,曹操虎踞中原,实力最为庞大,而曹操其心更不可能仅止于中原,势必会举兵南下。荆州与江东乃是左邻右舍,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挡得住曹操的攻势,唇亡齿寒啊。”

    孙权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道“没想到将军居然还有此见识!”

    蔡瑁陪着尴尬的笑了笑继续说道:“吴候说笑了。我荆州先主刘表虽然于乱世之中胆小怕事,可也是将荆州治理的仅仅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怪只能怪我先主生不逢时。如今先主病逝,荆州立刻形同散沙。而抵御曹贼,非大能力者不可胜任。然先主之子,均无此才。”

    说着话,蔡瑁的语气有些无奈、有些悲愤,忽然蔡瑁话音一转,“可是,吴候却有雄才大略,抵抗曹贼乃至光复大汉也是绰绰有余。而我荆州,空有沃野千里却无悍将明主。在下这次前来,就是想让吴候提领荆州以图在这乱世中能有用武之地!”

    蔡瑁这话说的也是漂亮,只字不提孙权的这次攻伐,却将自己摆在了制高点上。

    我们荆州的老大本来就不是在混乱时的料,如今他死了,两个儿子更是废物。这样的荆州再乱世中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而你孙权跟我们荆州不仅是邻居,还是个雄主。要不然,我把荆州送给你,也好图点什么。

    果然,孙权一听这话,就笑了,笑的非常开心。因为蔡瑁这话说的,就跟荆州是孙权没费力气白白捡来的一样。不过,孙权却是毫不恼怒,说道:“世人都说蔡瑁无勇无谋,这不尽其然么!哈哈……”

    “好!”不然,孙权轻轻的拍了拍桌子,“既然蔡将军如此深明大义,那荆州吾就却之不恭了!汝且先回去,明日午时安排刘琮携城内文武官员于城外迎吾入城!”

    人家都给了,孙权为啥不要。既然是白捡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可是蔡瑁并没有立刻就走,而是又对孙权说道:“这一切在下会安排妥当。只是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说来听听!”对方送出了襄阳城,不可能不提要求的吧。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也应该是这些要求才对

    “只求吴候能保我蔡家在襄阳不失!”

    权利啊!有谁会放弃权利?

    “这样啊……”孙权沉吟一会,说道:“好!将军有献荆州之功,吾自然不会寒了你的心,吾保你蔡家传承百年便是了!”

    蔡瑁一听大喜过望,跪下行礼道:“多谢吴候!”

    “行了,去吧。明日午时三刻,吾在营外等候!”

    到了现在,襄阳城到底会怎么样也已经下了定论。虽然有些东西还是很模糊的,不过战斗是不可能发生的了。

    次日早晨,孙权刚起床就收到士兵报告说,荆州城的城门打开了,无数的荆州士兵正在城门口披红挂绿、清洁卫生。

    孙权听了倒也是放了心,看来蔡瑁也没耍什么花招。

    差不多到了午时,荆州城里手持仪仗戟的侍卫便开出了城门,只不过他们却又被城外早就等候多时的江东兵赶了回去。开玩笑啊,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用荆州的侍卫。

    时至午时两刻,江东大营的辕门忽然打开,为首的便是一队威武、雄壮的刀盾手,紧接着是一队威风凛凛骑士,稍后才是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马车……

    襄阳城门前,最前面是端着一个锦盒而且年幼的刘琮,身后站着蔡瑁,二人身穿大汉官服,在其身后两侧也都是一身官服的襄阳文武官员。

    从江东大营而来的甲士在与在城门两侧的持戟一丈兵相接的时候,便分列两侧,随之便露出了在后面乘坐在马车上孙权的影子。

    孙权今天也是穿上了大汉的官府,毕竟孙权可是大汉的前将军、扬州牧,这个身份在场的人除了刘备之外,也无人能出其左右。

    孙权走下了马车,向着前面的刘琮走去,也许是刘琮太过年幼的缘故,孙权感觉那刘琮好像很怕自己,连与自己对视的胆量也没有……

    临近前,刘琮“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在刘琮身后的蔡瑁以及众荆州官员也跪了下来。

    刘琮高举手中锦盒,朗声说道:

    “大汉皇室疲软,奸贼当道,侄刘琮乃皇室后裔却无能为力,羞愧难当。今,天降救星于江东,侄刘琮愿领荆州百官归从于吴侯,力挽狂澜、匡扶汉室、拯救天下黎明百姓!”

    “好!”孙权喝了一声,从刘琮手中接过了大印,“荆州与大汉正值生死存亡之际,既然贤侄对吾信任有加,需要的不会辜负了贤侄一片苦心。吾定会将这一切禀奏天子,并请奏天子敕封贤侄为襄阳侯!”

    刘琮也是有趣。按理说,刘表是和孙坚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虽然说孙坚死的早了些,刘表活的长了些,可刘琮居然自己还给自己降了一辈。

    “多谢吴侯!”刘琮拜谢之后便起身站到了一旁,孙权抬头看了看城门口“襄阳城”三个字,干笑了一声,便大步向城内走去……

    城内,孙权径直来到了之前刘表办公的地方,孙权毫不客气的一屁股就做到了之前刘表坐过的地方。

    很快,之前在城门外迎接过孙权的原荆州官员手里捧着一份一份的竹简走到了孙权的面前,“吴侯,这是荆州各郡县人口普查总录!”

    孙权挥了挥手,那官员立刻走了下去,一旁的几个书记官赶紧拿起来送给跟随孙权而来的鲁肃过目。

    随后,又是荆州各郡县赋税总录又是这样那样的总录,总之接管襄阳可并不只是接过那块大印就完事了,其中各项复杂的交接工作多不胜数。

    当然,这一切孙权倒是不必理会,直接就扔给了随军而来的鲁肃与庞统去处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