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奕红楼 » 第三章 无情女偏逢无情郎

第三章 无情女偏逢无情郎

    “十成把握不敢拿定,七成七的把握差不多。”李奕淡淡道。

    “太好了!妹妹。你这病有治了!”薛蟠大喜过望。

    屋子里其他人也都面露喜色。

    李奕却道:“不过薛姑娘暂时还需先用这冷香丸续着,想要根治此病,我需要时间拟一个专门的药方,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实验。”

    “约莫多久?”薛蟠问道。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李奕回道。

    “不久不久,这病生来跟着咱妹子十多年,若只花一年半载就能除去,一点都不久!”

    闻言,薛蟠倒是依旧欣喜,薛宝钗神情无异,只是跟着轻笑,反而薛王氏,神色有些黯然。

    李奕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平白无故,自己怎么会费心劳力为其研制这药方,只不过薛蟠开口,自己不好断人念想。

    薛家对于李奕,只是止于薛蟠这层关系就可,毕竟李奕和薛蟠有些生意上的往来,其余的,便不必深交。

    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身腥臊事,非不得已,李奕是不想去纠缠的。

    就算要借势,李奕也有更好的人选,没必要趟四大家族的浑水。

    至于薛宝钗……

    薛宝钗不同于林黛玉,也不同于大多数女子,她是一个具有“事业心”的女子。

    这个时代的女子,鉴于时代局限性,所谓上进事业,即为良禽择木而栖,寻一门好人家嫁了,如若嫁不得好人家,也应身具停机之德,督促丈夫上进争气。

    辅佐丈夫出人头地,妻子自然“事业”有成。

    这事业心,或许来自她本愿,或许迫于家族压力,比如现在难掩黯然之色的薛王氏。

    薛王氏的黯然,八成是因为短期内病治不好,会影响她宝贝女儿的“事业”,即为进京待选公主伴读一事。

    不论选得是秀女妃子还是女官伴读,一入深宫,就有机会得见天颜,飞上枝头变凤凰,岂不是一等一的“大事业”?

    李奕不动声色打量薛宝钗一眼,叹其姿色果然寻常难比,自己也算见过不少江南绝色,薛宝钗之容貌,当数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那种端丽如雪的气质,是其他女子不具的。

    记得前世黛玉党和宝钗党的读者常常互怼,不喜欢的说薛宝钗她外热内冷,功利现实,城府深沉,就是高级段位绿茶。喜欢的说她,端庄得体,八面玲珑,双商极高,当属大家闺秀典范。

    李奕倒不置可否,某些评价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一个人八面玲珑,你也可以说她见风使舵,一个人功利现实,却也可以说她明智上进。

    李奕觉得薛宝钗的性格和自己有点像,是低配版的自己,做事谋而后动,力求完美,如若不可成,果断决厉地改换计划。

    这类人说是无情,实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情,他们的“无情”,是不会感情用事,是保持理性,尽利尽便来解决问题。

    可惜……就前世前八十回书中所写的那个薛宝钗,还不够狠辣,狠辣的人作者不会赞她“山中高士晶莹雪”。

    当然,“山中高士晶莹雪”这句话也可能是站在贾宝玉的立场上反讽薛宝钗世俗现实。

    但不管怎么说,如若薛宝钗再狠辣一点,那么其结局也不会是“金簪雪里埋”。

    以上,都是李奕对前世书中那位薛宝钗的印象。

    就是不知道这个真实红楼世界里的薛宝钗,到底是想凭风借力入青云呢,还是真的就是雪满山中高士卧呢?

    李奕心中所想,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薛蟠说完,薛宝钗却温声道:“李公子此番上京所为功名大事,岂能因我之杂事而耽误宝贵时间,莫要教我做那万恶罪人。”

    李奕心里暗赞一番薛宝钗的言语得体,道:“不碍事,春闱在即,不过月余便可完事,过后我即可着手研制药方之事,既不会误我,也可尽早助薛姑娘脱病。薛姑娘请宽心。”

    “嘿呀!如此一来甚好!”

    没等薛宝钗说话,薛蟠兴高采烈道:“奕兄弟可真是我薛家贵人,不禁与我志趣相投,又先后救助我与妹妹,这便是有缘有分!依我看,不然,咱俩就此义结金兰,结为异姓亲兄弟如何?”

    “啊这……”

    薛大傻子一番话,着实将一向稳重的李奕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是逼自己和薛家产生纠葛啊!

    可现在气氛烘托到位,薛蟠说得又情真意切,李奕根本没有立足点去拒绝。

    只能说,这波是李奕失误,误判了薛蟠行事跳脱程度以及对自己的喜爱程度。

    李奕只是略一迟疑,便朗笑道:“文龙兄若不嫌我李奕出身微寒,我又如何敢辜负了文龙兄的真情好意!”

    “好!奕兄弟虽是读书人,却多的是豪爽直快,我们这就结拜!”

    薛蟠大喜,令人速速准备好了所需物件,不过船上物资不全,也只尽量凑了些。

    两人焚香结拜,跪拜天地,起身后,薛蟠唤道:“二弟!”

    “大哥!”李奕脸上带着欣喜。心里叹道:薛家以后算是作死作得较轻的,扯上关系就扯上关系吧,大不了待以后寻个机会再切割出去。

    “二弟几时生日?”薛蟠饶有兴趣问道。

    “本是孤儿,不知生辰,随师父过的,便作正月初八。”

    “嘿,少有比我妹妹还大的生日,你俩同岁,生日大过宝钗,既如此,这声二弟是没错了。”薛蟠拉着李奕来到薛王氏和薛宝钗身前:“妈,儿子又给您寻个好儿子。”

    薛王氏也是极为欣喜,不说李奕外表丰神俊朗,卓尔不凡让人看着就讨喜,就说李奕才华人品,无一不是人中龙凤之资,小小年纪高中解元,前途不可限量,薛家不缺钱,缺的是有权的靠山。虽上京后可依附贾家,但贾家毕竟是外人,而李奕,现在却比贾家人亲近不少。

    这时候的义结金兰,远比后世认个干兄弟干爹干娘来的正式庄重。

    可以说,现在对外人道李奕是薛家二爷,也没人会反驳什么。

    一个前途无量,能帮衬薛蟠,又不会和薛蟠争薛家财产的儿子,薛王氏哪有不喜欢的道理。

    当然,以上都是这时代人的普遍想法,薛王氏哪知道李奕是个道貌岸然且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极致利己主义者。

    “干儿李奕,给干妈问安!”

    李奕向前一步,便要跪下给薛王氏行大礼。

    薛王氏忙过来亲自将要跪的李奕扶起来,略带皱纹却依旧风韵犹存的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乖,乖,蟠儿整天在外面瞎混,唯一做的好事就是结识了我的好奕哥儿,你两兄弟多多亲近,薛蟠这个大哥远不如你这个二弟懂事,还烦你往后多管诫他,宝钗终归是女儿家,劝他又难劝,早晚还要嫁人,现在有了你,我这心是彻底踏实了。”

    薛王氏说罢,从怀里拿出一块精致玉佩塞到李奕手中:“仓促下没什么准备,莫要嫌弃干妈小气。”

    李奕连道不敢,又百般谢过。

    薛宝钗也起身,对着李奕盈盈一拜:“妹妹见过奕二哥。”

    “宝妹妹客气。”

    李奕连忙伸手隔着一段距离虚扶。

    “嘿嘿……”

    薛蟠看着这一幕,没缘由地傻笑起来。

    李奕顿了顿,道:“我这两袖清寒,也无合适的见面礼,不如就献丑,送一首诗给宝妹妹吧!”

    “奕二哥过谦,金陵谁不知奕二哥的诗词千金难求,倒是妹妹得了便宜。”薛宝钗对李奕柔柔一笑,笑得李奕那颗大润发杀鱼之心差点动摇。

    不愧是与林黛玉齐名的女子,当真可怕。

    若日后有能力解决薛家后顾之忧,薛宝钗也不失为一个良配。

    念及此,李奕猛然回神,心有余悸叹道美色果真可怕,稍不留神就要着了道。

    李奕摒弃杂念,作思索状,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倚槛娇无力,临风香自生。旧时姚魏种,高压金陵城。”

    这世界的历史,在五代十国走了岔道,是柴家得了当时的天下,宋虽还是宋,可却大不一样,因此,宋以及后面的历史也不一样,前世那些宋代及后的诗词,这世界是没有的,李奕抄得怡然自得。

    此诗一出,薛宝钗嘴里跟着回味一遍,薛宝钗素有才情,自然品得出此诗是李奕以花喻人,将她比做牡丹。片刻之间作出这般品质的诗句,惊叹于李奕的才华横溢之时,薛宝钗一张如银月似的脸庞也渐渐染上红云,又羞又喜又嗔地看了李奕一眼:“哪里当的起高压金陵城,此诗一出,金陵城的女子们岂不笑话妹妹。”

    话虽如此,可脸上的欣愉之情连薛蟠都看得出来。

    李奕适时再拍上一句马屁:“并非人因诗而得盛名,是诗凭人而更生辉。”

    薛宝钗虽落落大方,但哪经得过男子这等不要面皮的夸耀,且这种夸耀不会让人感到阿谀奉承之意,想斥他轻浮,自己反倒觉得他冤枉。

    薛宝钗终是败下阵来,红脸垂首不做言语。

    一旁的莺儿和香菱已经四目冒光看痴了。

    这时代显露才华,就像前世显摆钞票,这时代慕才之心,就像前世拜金之心一样。李奕这一手,放在前世,就相当于随手甩出一张百万的支票一样。

    再配上这副皮囊,杀伤力惊人,薛宝钗都险些抵挡不住,更何况这些小丫头片子。

    薛蟠不懂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的二弟牛叉,作的诗定是好诗,他还知道这诗是为自己妹妹做的,他让丫鬟记下,打算上京后大肆宣传一番,出风头的事情他最喜欢做。

    一能彰显我二弟的才华,二能宣扬我妹妹的美名,二弟小妹都出风头,他不就出风头了?

    听了这首诗,到时候京城那些美花魁清倌人还不发了疯的往李奕身上凑?那他薛蟠作为李奕的大哥,岂不是也很抢手?

    薛蟠似乎已经预见上京之后的美好生活,止不住咧嘴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