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奕红楼 » 第二十三章 解试题搬赋六国论

第二十三章 解试题搬赋六国论

    荣国府。

    周瑞家的本欲寻王夫人汇报刘姥姥一事,听闻王夫人去了梨香院,便跟了过去。

    一进梨香院,便见几个丫鬟打扮的小姑娘聚在石桌前玩闹。

    其中一个周瑞家的自是熟悉,乃是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另一个倒也常见,是薛姑娘的丫鬟莺儿,剩下两个,周瑞家的却是好一阵打量,有些不敢认了。

    只因这两个丫鬟虽是丫鬟打扮,但样貌精致得却不比小姐姑娘们差,且一个乖憨可人,一个风流灵巧,神态飞扬间,远比寻常丫鬟下人来的扎眼。

    “这是晴雯吗?”周瑞家的凑上去笑道。

    几个小姑娘见周瑞家的来了,也止住嬉闹。

    晴雯抬眼看了一下周瑞家的,盈盈笑着回道:“周姐姐怎么不认得我了?”

    晴雯当初在荣国府进行“上岗培训”的时候,是曾见过周瑞家的。

    “哎哟哟!这才多久不见!出落得这么标致了?”周瑞家的绕着晴雯打量了一圈,调笑道:“你这真是成了凤凰了!要让宝二爷见了,怕不是要悔青了肠子,哭闹着找夫人把你要回去呢!”

    晴雯闻言,一张俏脸霎时间阴了下来,冷笑道:“我算什么稀罕玩意?哪入得了眼。再说了,我先前也只是老太太屋里的,回也回不到宝二爷那里。”

    香菱见状,低头扯了扯晴雯的袖子。

    晴雯冷哼一声,对老脸涨红的周瑞家的道:“周姐姐再不要提这种话,我如今是我们爷这边的人,身契也早拿了过来。这话说出来不中听。”

    周瑞家的方才被晴雯怼得一时难应,如今缓过神来后哼笑道:“怪道都传奕二爷比起宝二爷来,对丫鬟还要珍惜疼爱,果真不假,竟养得这般风采动人,神气十足,比姑娘小姐们还要厉害几分。”

    “你……”晴雯听闻周瑞家的阴阳怪气,如同被点着的火药桶般就要蹦起来,幸而被莺儿和香掳着合力压了下去。

    周瑞家的冷笑一声,转身去了薛姨妈屋里。

    “死蹄子,你们拦着我作甚?到底是哪一伙的?”晴雯挣开莺儿和香菱,怒道。

    “你小声些,太太们都在里头呢!”莺儿提醒道。

    晴雯闻言,也知分寸,轻哼一声,不再嚷叫。

    “何须与她一般见识,不过妒你罢了,与她争辩起来闹到了太太那里就不好了。”金钏也帮着劝道。

    “看她年纪大,我且让她一回,再有下回我非跟她争个高低。”晴雯放了一番狠话,转而对金钏道:“不提那丧气婆子,金钏姐姐,我有件事烦请你帮我。”

    “什么事?你说,凡能帮得了的我自然不会推脱。”金钏笑道。

    “一些小事,替我给赖嬷嬷带些东西。”说着,晴雯回了屋里,拿出一包沉甸甸的东西交给金钏。

    金钏掂量几下,惊疑问道:“这是银子?足有一百两了吧?”

    晴雯道:“合够一百二十两,你帮我送与赖嬷嬷去。若非她将我买来带进国公府,我也不能遇见了我家爷。于情于理,我都该孝敬她一回。”

    金钏咋舌不已,难掩艳羡道:“可见周瑞家的有一句没说错,奕二爷待你们真好。你这才过去几日,且成了一位女财主了!”

    荣国府的丫鬟月钱并不少,像金钏这种王夫人座下首席大丫鬟,月钱足有二两银子,已经是最高一档,再加上平日里主子的赏赐,算下来积蓄也有不少,可即便如此,也没到能随手拿出一百多两送人的地步。且她摸爬滚打许久才混到这一步,而晴雯正式做丫鬟才不过月余。

    晴雯轻笑一声,搂着香菱道:“我算不得什么,这位才是真的女财主。”

    香菱羞涩笑道:“我无亲无故,爷赏我的我也没处花,倒不如存着,万一爷以后有急用的话也能帮些小忙。”

    金钏感慨于香菱的忠心耿耿之时,更不免好奇,问道:“便是于礼不合我也难忍得住问了,你们月钱有多少?”

    这回没等晴雯香菱回话,莺儿先回道:“她两个月钱都在宝姑娘这里领,我们都是三两。说起来我还是托她俩的福,原先我只二两来着。”

    言语间,语气酸酸的。

    晴雯啐她一口,笑骂道:“别在这装可怜,你道我不知宝姑娘赏给你多少首饰吗?”

    “宝姑娘给的是宝姑娘给的……”莺儿嘀咕一句。

    晴雯玩笑道:“好啊你,吃着碗里的还惦记着我们锅里的,真不要脸!”

    莺儿回呛道:“你个小蹄子神气什么,有些人守着锅里的还没吃到肚子里呢。”

    “你……谁说我没吃到?”晴雯梗着白皙的脖颈嘴硬道。

    莺儿嗤笑一声:“我还不知道你,你要是吃到了,平日里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

    “……好你个小浪妇,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晴雯吵不过,就去动手,两女围着香菱你追我赶嬉笑打闹起来。

    香菱早见多了她们斗嘴打闹,只是浅笑着看着,不时帮晴雯一把。

    李奕曾对她说过,晴雯这个妮子,看起来牙尖嘴利好勇斗狠,其实斗嘴斗不过几个人,动手更是也闹不过,叫什么又菜又爱玩。

    金钏掂着银子看着她们嬉闹,心中滋味一时难言。

    京城贡院。

    由于会试延期,为了不因此延误殿试,因而此届会试三场乃是连续进行,每场三天,一连九天。

    “外交之事者,非战即和,和为上也。”

    李奕望着桌上这第三场考试的考卷,剑眉微微挑起,嘴角含着一抹莫名意味的浅笑。

    前两场考的是四书五经八股文以及史事国政论,考验得是这时代读书人的书本理论才学。

    这最后一场,考的是时务策论。如果说前两场考的是书本才学,那么这最后一场,则考的是立场。

    考试,尤其是文科考试,本身便就是一门学问,一门……取悦“阅卷老师”的学问。

    考生的想法,一文不值,契合阅卷人的想法,才算解对了题。

    因而,这一题,所答并非“战”与“和”之事,而是朝堂派系之事。

    当今永康皇帝,向来主张刚硬政策,求战必战,是主战派。而朝廷以内阁首辅为主的百官,却是以劳民伤财为由,主张谈判讲和。

    但,若朝堂政见真有这么泾渭分明,一目了然,便不会有那么多人折在里面。

    朝堂派系内,表面虽为主和,但实则,大多人心里,却更喜欢战争,更喜欢国难。

    打起仗来,粮草,装备,兵丁,这……可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自古战争如灾荒,凡骨似海换得奸人金山。

    朝堂许多人,嘴上喊着以和为贵,心里想着打得越狠越好,手上忙不迭从里面捞油水。

    至于国破?倒不必过渡担心。

    谁做皇帝都是皇帝,只要做的是炎夏人的皇帝,那么他们这批炎夏人的官员就还有用武之地。

    这等世家长存之法,这些读书人比谁都明白。君不见,自古至今朝堂几经改换,衍圣公却一家永传。所谓昨夜秦汉今朝晋,唯我士者可衍圣。

    这些年来,真正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早就辞官的辞官,被害的被害,现今能留在朝堂上的,皆非良善之辈。

    无论是皇权派还是士林派,都需要一个明面上主战的人进入朝堂。皇帝需要发展派系,而士林党们需要立一个靶子来与他们唱对角戏。

    是以,这题,绝不能“和”,要“战”为上。

    既要劝战……李奕心中已有了思路。

    他蘸蘸墨水,便开始笔走龙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