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汉 » 第082章 定了

第082章 定了

    “既然很快就会大乱,可能会有人称王称霸,生灵涂炭,汉室江山也有可能不保,不知刘郎准备在乱世当中何以自存,可有何平叛之道?”李瓒问道。

    他感觉到自己精力有些不济,不见得能够看到大乱平定的那一天。

    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心家人与族人,有秦末之乱与王莽之乱的前车之鉴,他知道幸存者可能只有两三成。

    另外,自从知道了刘玘的事情之后,他确实有招婿的想法,毕竟刘玘出身宗室,身份自然没得说,而且按照何颙的评价,几乎与曹操毫不逊色,这样的人可并不多见。

    刘玘一听,今天这个状况,不来点真的肯定不行,李瓒明显是在考自己,他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府君,这大乱一起,百姓命如草芥,沦为刍狗,朝纲和法纪会荡然无存,无论是守令还是大族,唯有拥兵才能自保,这是唯一的出路,中原地区尤其如此,江南肯定会好一些。

    小生倒是有一建议,府君若要想在乱世当中自保,应该速想办法选择一大郡为太守,然后暗地里结交一些勇猛之士辟为左右门下吏,最好是有一些死士。

    如大乱一来,府君可带兵平叛,然后趁机逐步壮大自身实力,只要手中有兵有粮,最低也不失为一方诸侯,否则单单凭东平之实力,不可能有丝毫作为……”

    他没说自己要怎么样,而是给李瓒提一个建议,变相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其实在他看来,李瓒的太守职位也未必能够当多久,毕竟现在买官者众多,李瓒本身又是李膺之子,那些宦官恨之入骨呢!

    “这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不过要找到合适的人帮忙可不容易,需要有识人之明,一般人可没这个本事。

    至于带兵平叛,那就更不容易,需要有统帅千军万马之才能,否则恐反受其害。

    我不大看得懂兵书,无临机处置之能,自信不是当将军统兵打仗的料,刘郎可曾熟读兵书?”李瓒道。

    刘玘一听,李瓒倒是非常有自知之明,这可非常难得,很多人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呢!

    “小生倒是认真看过孙子兵法、尉缭子兵法等等,也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小生以为,一支军队的要想有强劲的作战力,必须要做到三点:严明的军纪、不惧死的将领、赏罚分明是统帅。

    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上,万不可生搬硬套兵书,因为兵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关键还在于临战运用,在于把握一个关键战机,只有善于把握战机的将领才是优秀的统帅。

    另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打仗打的其实就是钱粮、人口、装备,到时候谁手中有粮有人,谁就能笑到最后,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若双方实力接近,谁的训练更好,谁的装备更先进,则可能决定战争的走向。

    小生对于战争的装备很感兴趣,最近正按照师傅所传授的方法再进行总结,希望可以尽快搞出几样冠绝天下的新装备!”

    刘玘心想,自己虽然从未打过仗,那曹操又何曾打过仗?

    只要做到自己所说的那三点,那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再弱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道理,刘郎看来是个文武全才之人!”李瓒倒是很有几分佩服。

    旁边李宣突然插嘴道:“阿翁,刘郎准备在本城建一大造纸作坊,还曾言争取几年之中,用纸来取代竹木简,看来的确是得到过高人指点,否则哪有此等奇术?”

    “哦?刘郎,这可是真的?”李瓒一听,更加震惊。

    “回禀府君,确有其事,家师曾言,只要是地上长的皆可造纸,如今纸张很贵,只不过绝大多数造纸者不得其法罢了!”刘玘点点头。

    李瓒一听,这可是大事,如成功,刘玘或能得为长吏,就是封爵也有可能。

    “好,何伯求果然未妄言,我就拟辟你为五官掾,并且暂时署市掾、郡文学掾、上计掾,同时协助荀功曹监察各曹事,原上计掾接替于平,迁督邮。”李瓒很兴奋,他想让刘玘多锻炼,以积累从政经验。

    兵曹?刘玘一听,自己原来以为只有三职,没想到又多了一个职位。

    而且,上计掾马上要进入雒阳上计本国账簿,自己能够到京城去逛一圈也不错,可以认识不少达官贵人。

    反正汉代太守的权力大得很,就是超员朝廷也不管,他可以让自己担任百石以下的所有位置。

    甚至还可以让自己去署理千石无盐县令,把真正的无盐县令架空,这样的事情也有过先例,汉代的两重君臣关系可不是简单说说。

    “多谢府君,府君如此看重小生,小生只有来世衔环以报!”刘玘赶紧叩首行礼。

    “免礼,至于察举一事,你更不要着急,现在流行以名取人、以族取人。

    你既然是宗室子弟,如果没有好名声,无真才实学,轻易举荐会遭清流非议,还是要养一个好名声才行。

    你或许不知道,如今有人就为了那虚名,居然‘三察不起’、‘九辟不就’,由此可见名声多么重要。

    你虽然现在有了些小名声,不过与真正的大名士相比还差得远,养几年名或许比早日察举更为重要!”李瓒说道。

    “多谢府君教诲,小生愿意一世追随府君!”刘玘也只得说上几句言不由衷的话。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形势,也知道李瓒的话很有道理。

    三察不起、九辟不就者的确是大有人在,士人一旦有了名之后,几年时间,就可能从郡功曹、州从事这样的百石吏直接做到九卿或太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后来唐代的那些“南山隐士”就学的这些人,故作清高,走“终南捷径”,皇帝与宰相还真买帐。

    “对了,那曹孟德很不错,何伯求对其评价也极高,今年雒阳上计,你也可与其交往,相互取长补短!”李瓒提醒道。

    “府君,伯求先生也曾经给小生多次提起过孟德兄,小生自然要相信多多请教!”刘玘点点头。

    请教曹操?我可是一千九百年以后的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