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重生室:从阻止司马晋开始 » 第五章 取信姜维

第五章 取信姜维

    “卫将军就不好奇孤为何被陛下贬斥来逆魏前线吗?”陈烈面带笑意的对着姜维说道。

    “臣不敢,此乃宫廷之事,岂是我等外臣可以知道的呢?”姜维一脸正色的反问道。

    “难道卫将军就不怕我的到来将打乱你即将开始的北伐吗?”陈烈脸上笑意更重。

    “臣实话实说,怕!臣怕陛下初来乍到不通军事,甚至为了立威而对北伐战略有异议。”姜维毫无畏惧的说到

    以姜维的资历和军功这些话哪怕是对刘禅说他也无所畏惧,更不用说只是太子刘璿了。

    “卫将军倒是诚实之人。”陈烈苦笑道。

    “想必卫将军已经收到曹魏狄道令李简的请降信了吧,此次北伐是准备兵出陇西攻打原道而后兵出狄道进军关中吧。”

    听得此话姜维心中大骇,连忙拱手说道:“敢问太子殿下如何得知?

    此乃军中绝密,而且昨日吾才和几位将军一起定下的战略,而太子您刚来汉中大营并未有与各位将军碰面啊?”

    看着眼前大惊的姜维,陈烈不由勾了勾嘴角,能看到如此失态的天水姜伯约实在是有趣。

    毕竟这可是“为姜伯约胆”的姜维啊。

    “在孤回答卫将军之前,孤想问卫将军一个问题,不知卫将军可解惑否?”陈烈不紧不慢的说道。

    “殿下请说。”此刻冷静下来的姜维心中虽然还是急于知道太子为何会知悉兵出狄道的计划,但也不似刚才般大惊失色了。

    “卫将军如何看待当今天下大势?”

    听得此问,姜维眉头微皱心中略感奇怪,但还是直接开口说道:“当今天下三分,东吴除了少许英才,其余不过鼠辈成群苟延残喘罢了。

    然我大汉局势更是危急,以益州一地之力供养数十万军队,不仅主力军队要防备曹魏还要提防东吴再行背盟之事,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啊。”

    说完此话姜维眼神出神仿佛想到些什么,但是眨眼之间又回过神来继续说道:“而逆魏早已是横压天下之势,但是其国内政局不稳,司马氏似有行魏武旧事之意图。

    若我大汉不失荆州,按丞相隆中对之策,在此时兵出两路便可一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东吴鼠辈实在可恨,唉。”说完姜维左手握拳锤了一下腿,可见其内心何等不甘。

    “但如今我大汉却是没有此等良机了啊,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不过太子殿下放心,只要臣在一日逆魏便绝不得寸进。”姜维斩钉截铁的说到。

    听闻姜维所言,陈烈心中不由感慨道,不愧是“吾有一计可使大汉幽而复明”的天水姜伯约。

    “好!不愧是卫将军,既如此,那孤也同卫将军实话实说。”陈烈抚掌说道。

    “卫将军相信天命吗?”

    “臣之前不信,可是上方谷之战后的这些年却慢慢信了。”

    “那若是孤说孤来前线并非是因为被父皇贬斥发配,而是先帝和诸葛丞相显灵命我前来继汉室先贤之遗志,不知卫将军信否?”

    “臣不信!”

    不出意料姜维还是有话直说,这使得陈烈微囧。

    但还是略微调整说道:”想必将军已经知晓司马师废了曹魏皇帝曹芳,准备另立新帝的消息了吧?”

    “不错,此消息正是由臣麾下的密探传来并送往成都的。”姜维颔首道。

    “那司马师准备立谁为新帝恐怕将军还未可知吧?”陈烈再问道。

    “的确如此,不过按照时间推算这两天密探或可报送而来。”

    “好,那孤就提前告知卫将军,曹魏会立谁为帝。

    司马师会选择曹丕在世诸孙中的庶长孙、东海定王曹霖的庶出长子高贵乡公曹髦为帝。”陈烈斩钉截铁的说道。

    “还有,此刻卫将军恐怕已经接待过了诸葛恪的使者了吧?”陈烈又问道。

    “这。。。?殿下如何得知,东吴的使者的确在数日前来过,可是为保密吾并未与其他人说过。”连续几个重磅消息炸的姜维有些信了太子刘璿此前所说。

    “这些包括之前卫将军的北伐计划细节都是先帝和诸葛丞相显灵时告知我的,若非如此我也不会这么急于奔赴西线战场。

    毕竟此次曹魏动乱实乃我大汉的良机啊。”陈烈一脸真诚的说到。

    这时的姜维已然信了太子刘璿的说辞,若不是汉室先贤显灵告知,这些消息太子又从何得知的呢。

    想到丞相在天有灵还不忘北伐,姜维的眼眶瞬间就红了,于是急忙对陈烈说道:“敢问太子殿下,先主和丞相还说了些什么?”

    听到此话,陈烈只得说:“先主和丞相还说了许多,不过不到时候有些事情我却不能说,还望卫将军理解。”

    “臣明白。”姜维突然有些落寞的说道,其实他是想问丞相有没有提到他呢。

    “卫将军不必如此伤感,还需振作起来,孤克定中原还于旧都的大事还要托付于您呢!”陈烈握住姜维的手说道。

    “殿下放心,臣未消沉,只是突闻丞相和先主显灵,心神激荡所致,绝不会辜负北伐大计。”

    “好,既如此时间紧迫,孤还有些事情需大将军配合。”

    “殿下请说。”

    陈烈站起身来,走到地图之前指着地图上的阳平郡元城县对姜维说道:“卫将军请看,这里是曹髦的封地,按照时间算他这两日便要启程前往洛阳登基。”

    “而从阳平郡元城县到洛阳,主要有两条路线。

    走陆路从元城县出发,向西经过冀州、魏郡等地,再向北可达洛阳。这条路线主要是通过官道和驿站,适合车马行进。”

    “第二条路则是先乘船沿漳水向南行,到达黄河岸边,再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到达洛阳。”

    “我断定,既然是登基必然会走第一条路,我需要卫将军手下的密谍全力配合我,我要在路上送一封信给曹髦。”

    听完陈烈所说,姜维顿感疑惑片刻后说道:“太子殿下莫不是指望曹魏新皇帝和我们里应外合对付司马氏?

    “卫将军所言不错,正是如此。”陈烈肯定道。

    “这恐怕行不通吧,若真按您所说那曹魏的新皇帝此时不过一少年罢了,甚至未必知晓司马氏的谋划,又岂能和我等联手。”姜维有些迟疑的说到。

    “卫将军有所不知啊,曹髦此人虽年少,确是曹魏宗室之中少有的英杰之人,其天资纵横甚至不输其曾祖父曹操,对于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定是了然于心,不可以寻常稚子视之。”

    “先主和丞相显灵于我之时也是大肆赞赏此人,让我日后要多多关注此人。”看姜维似有不信,陈烈煞有介事的说道。

    “如今的局势若无外界势力参与,司马氏篡夺曹魏基业的大局已经不可避免了。想必以曹髦的聪慧必然能看的透彻,所以我们要与他一内一外联手对敌,否则我看这天下迟早要姓司马了。”

    “还有,之后等此次北伐结束我还要以曹髦的口吻给淮南的毌丘俭写一封信,不然只怕以毌丘俭性子听得曹芳被废,怕是要起兵反抗司马家了。”

    听陈烈说到这姜维连忙问道:“殿下,此时若毌丘俭起兵对我们此次北伐而言不是好事吗?”

    “按说的确如此,但是以我观之毌丘俭此时起兵,司马师只凭洛阳的曹魏中军就可轻易必败他,未必能为我等北伐提供什么牵制。”陈烈摇头说道。

    “毌丘俭其人我也有所耳闻,也算是战功赫赫的曹魏大将,在诸葛恪的牵制下未必就不能牵制乃至击败司马师啊,殿下。”姜维还是说道。

    的确,陈烈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

    哪怕是司马师本人此刻都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击败战功赫赫的毌丘俭,可是作为后世之人陈烈却是知道毌丘俭必败的结果的。

    原本历史上毌丘俭一直准备至公元255年,等到司马师因眼瘤病入膏肓之时才和文钦起事。

    为了说服姜维只得继续说道:“想必卫将军知道曹魏军中所实行的错役制吧?”

    错役制是曹操在建安年间建立的,主要是在新征服地区及边要地区,采取力役交错政策,丁夫不从本地征发,而远从他处调遣;兵役亦如之,兵士必与其室家所在地隔开。

    简单来说,错役制就是将魏国士兵与他们的家人进行隔离,以防止士兵叛变。这种制度在曹魏阵营的实行的确能够有限降低士兵的叛变率,同时也能够帮助恢复经济。

    听得此言姜维恍然大悟,说道:“殿下是说淮南的曹魏兵士会因为家人而士气崩溃,这样司马师就能一战而定毌丘俭了。”

    “没错,不愧是卫将军一点就通,还有若是司马师大军压境,毌丘俭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加上淮南将士心系家人此战必败无疑。”

    “而若是毌丘俭此时不起兵的话,那就像是一柄利剑一般悬挂在司马师的头顶,不知何时会掉落,这用处可比直接起兵大多了。”陈烈淡笑道。

    听完陈烈分析姜维不由拍手叫绝:“太子殿下若是早生20年,必然可以助丞相匡扶汉室啊,我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