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重生室:从阻止司马晋开始 » 第二十六章 江东毒蛇孙峻

第二十六章 江东毒蛇孙峻

    孙权在晚年之时极不信任东吴的世家大族,而孙峻作为辅政大臣中唯一的一位宗室,被孙权寄予的厚望不言而喻。

    自孙策开拓江东六郡以来,孙氏宗族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平日里军队的统帅虽然都是周瑜、吕蒙、陆逊这些帅才,但是吴军中层则有大量的孙氏宗族将领。

    毕竟让宗族领兵,能够保证兵权不为外人所垄断,由此形成制衡,曹魏八虎骑和孙氏此策略便是异曲同工。

    而到了孙峻这一代人时,孙吴宗室的群体已经十分的庞大了,光是孙权的叔叔孙静就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

    这其中有三人都在江东掌握着重权,孙瑜、孙皎、孙奂又各自都生了五个孩子。

    只有孙暠稍微差点,只生了三个孩子,不过他长子孙绰也生了五个孩子,而孙峻就是孙暠第三子的儿子。

    如果孙瑜、孙皎、孙奂的儿子也能像先辈那样稳定发挥再加上不确定生了多少的孙谦,孙峻至少有七八十位同辈。

    这还仅仅只是孙静一脉!!

    但是哪怕孙氏宗室族人众多,孙峻其人也年纪轻轻就在诸多同辈宗室中脱颖而出,被孙权授命统领禁军,兼领侍中。

    史书记载其人:“少识弓马,精明果决”,与其他宗室子弟看上去就不一样。

    而江东孙氏已历四代,宗室子弟养尊处优,大多数都已没了先辈的勇武。

    向来算得上有识人之明的孙权,便从孙峻身上看到昔年孙策、孙翊的虎影,所以才会决定重用孙峻。

    不过从人性上来说,孙权选择孙峻,颇有些不符合常理。

    孙峻的爷爷孙暠,曾经在孙策死后与孙权争夺孙策大位的继承权,而孙暠最终正是因为争权失败,而在事后被孙权软禁,使得其人才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什么痕迹。

    孙权能够不计前嫌的重用孙峻,除去孙峻本人能力出众以外则是因为其人很令孙权感到信任。

    孙权认为他有足以胜任制衡诸葛恪、孙弘的能力和职责。

    诸葛恪在二宫之争时期极力自保,并且与各派系划清界限。

    但由于诸葛恪原本是孙和太子党一系的主要成员,孙权为了削弱太子党重臣对孙氏皇权影响力,不惜逼死陆逊、张休、顾谭等人,最后只剩诸葛恪苟到最后。

    因为此原因,在孙权病重之际时曾以自己年老昏庸为由,迟迟不肯决定让朝野呼声最高的诸葛恪成为辅政托孤大臣。

    这已不是诸葛恪能力问题,主要是他本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倾向,孙权自己心里也没谱。

    当时孙权的思维可以说已经完全被潘淑所操控,所以他怕诸葛恪上台之后会对孙亮不利。

    否则按他原来构想,是让太后潘淑与诸葛恪、滕胤、孙弘联合辅政,孙峻、吕据在禁中也能发挥作用。

    孙弘早先参与迫害张休、顾谭,与诸葛恪有血海深仇,两人实是难以共存。潘淑则是二宫之争最大获利者,太子党和鲁王党斗到两败俱伤,孙权才选了潘淑的儿子孙亮即位。

    甚至可以认为二宫之争本就是孙权与潘淑,为孙亮上位所做的铺垫。要知道孙权为了扶持孙亮上位,像是疯了一样,大臣朱据、屈晃提出反对,被拖出去杖打一百,陈正、陈象被灭了族。

    只是没想到,孙权才大限将至,东吴皇宫之内就已经杀疯了。

    先是孙弘伪造诏书赐死“驸马”朱据。不久,潘淑因问吕后摄政故事,就忽然被意外死亡了。

    孙峻因在禁中,提前获取了孙弘将要谋杀诸葛恪的信息,他怕孙弘杀掉诸葛恪之后为了独掌大权,一不做二不休也杀掉自己。

    所以便立即通知了诸葛恪并与诸葛恪联手反杀了孙弘,江东政权自此以诸葛恪为核心展开新的格局。

    可以说这件事情上孙峻是有恩于诸葛恪的。

    但是他没想到,诸葛恪上台之后全然不顾此情,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都颇为独断专横,打压自己。

    这让孙峻颇为恼怒,但是冷静下来的他知道自己不是朝野拥护的诸葛恪的对手,所以他便一直装作毫无野心的样子从不与诸葛恪争夺利益。

    这种表现让诸葛恪误以为孙峻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几次出征从未限制过朝野中的孙峻,反而还将大权托付给他。

    之前东兴之战时孙峻便认为诸葛恪要被魏军大败,他都准备已经在朝中串联大臣对付诸葛恪时,大捷的军报却传了回来。

    但是孙峻没有气馁,他像一只毒蛇一样在慢慢寻找诸葛恪下次露出破绽的时候。

    本以为此次攻打合肥诸葛恪会无功而返,但是谁能料到,孙权心心念念的合肥居然真的被诸葛恪拿下了。

    哪怕是隐忍如孙峻也再也受不了这种在诸葛恪的压制之下暗无天日的日子了。

    他要准备除掉诸葛恪了。

    在原本历史上也是这个节点,由于诸葛恪一意孤行出兵北伐,结果兵败合肥二十万大军一战覆灭,回朝后又举措失当导致民心尽失。

    朝野以及民间对诸葛恪怨恨和非议让期盼已久的孙峻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机会。

    而后一向在禁中的孙峻秘密觐见了孙亮,向孙亮诬陷诸葛恪想发动叛乱密谋造反。

    二人商议在宫中置办酒宴,准备在宴席中袭杀诸葛恪。但是诸葛恪前一晚上好像预感到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而辗转反侧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孙峻秘密在内殿埋伏了数百甲士,随后为了以防事情败露诸葛恪看穿不愿进来,便自己出宫去迎接诸葛恪。

    但是进宫之时诸葛恪的心腹散骑常侍张约和朱恩,闻讯赶来并且递给了诸葛恪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今天宫中的部署不同寻常怀疑有所变故,见此诸葛恪顿时醒悟,立马抽身返回。

    可是还未走到宫门就遇到了太常滕胤,便对他说道自己腹痛难忍今日就不进宫了,滕胤此人向来与诸葛恪交好,两人感情很深。

    但是滕胤不知道孙峻的阴谋,反而劝诸葛恪说,您自从回朝之后就未曾见过陛下,而今陛下特意大摆宴席请您,您应该还是见见好。

    听闻滕胤如此说道,诸葛恪最终还是决定冒险进宫一见。

    在宴会上的时候诸葛恪由于怀疑酒中有毒便滴酒未沾,见状孙亮认为此次毒杀诸葛恪已经失败了便离席返回寝宫了。

    孙峻见状也跟着孙亮离开了酒宴的大殿,刚出殿门孙峻就换上了之前准备好的皮甲,随即手持短刀率人返回殿中并大喊道:“陛下有诏,抓捕诸葛恪!”

    诸葛恪大惊之下长剑未能拔出剑鞘,孙峻见状上来就连砍诸葛恪几刀,诸葛恪顿时血流如注倒地身亡。

    孙峻格杀诸葛恪后,非常镇定安抚被惊动的卫士,没有发生其他动荡。

    一代权臣诸葛恪就这么死了,随后三族被孙峻夷灭。正应了诸葛瑾的那句:“此子若不使我家大兴必会使我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