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重生室:从阻止司马晋开始 » 第二十八章 敦煌张氏

第二十八章 敦煌张氏

    襄武城

    自半月前魏军那次夜袭差一点拿下北城门后,张翼便将他的帅帐从城中挪至了城墙最矮的北门旁,亲自督促士卒抵抗曹魏的猛攻。

    所幸姜维离开襄武之前给张翼留下了足够的粮草和军械,如今襄武虽然被曹魏十万大军围攻半月有余,但是士气还在粮草也足,张翼有信心继续拖下去。

    而襄武城外的魏军中军大帐中,一众魏军高级将领们正愁眉不展的围在地图旁商讨着对策。

    就在这几天,陆续从凉州各大州郡逃出来的魏国官员们带来了一个让他们不寒而栗的坏消息。

    姜维在魏军驻足襄武城外不得存进的时候,不仅仅拿下了祁山堡一线,更是带领蜀军大部队朝凉州进发一路平推金城,西平,武威所向披靡。

    而后敦煌张氏居然响应姜维叛魏投汉,敦煌郡被姜维传檄而定,至此对酒泉和张掖郡形成了夹击之势。

    坚守数日见毫无援军支援,无奈之下酒泉太守和张掖太守不得不献城投降。至此姜维为大汉光复凉州全境。

    刚听闻这个消息的司马昭气的差点没晕过去,但是随着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巨大的恐慌便随之而来。

    这可是丢失一州的罪责,作为曹魏雍凉地区上除了已经病入膏肓不能下地的车骑将军郭淮以外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个大锅自然要他征西将军司马昭来背。

    后来司马昭在邓艾和杜预的劝谏和献策之下才从惊恐中挣脱出来,并且和一众将领们商讨挽回战争失利局面的办法。

    一开始杜预献策,由司马昭率领八万大军绕过襄武,直接攻打蜀中至凉州交界一线,切断姜维的后路使其首尾不得相顾,再由邓艾胡遵率五万人马继续驻守襄武城外,防止张翼放弃襄武转而攻击前往凉州的魏军后路。

    但是随着魏军一次攻城中,一小股蜀军居然杀进了只有数千人驻守的魏军大营之中烧毁了魏军很多粮草,杜预的计策便无法实施了。

    因为曹魏军中没人能够想到,蜀汉太子居然没有绕回蜀中,冒着巨大风险带着仅仅数千人继续在魏国境内游走。

    至此曹军便陷入了困境之中,在下一批粮草运达之前无法动弹。

    “哈哈哈,太子殿下这司马昭居然只留了几千人看守大营,我等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烧了他们好些粮草,想必对襄武城中的同袍会有帮助。”张嶷笑着说道

    陈烈用衣角擦了擦自己宝剑上的鲜血,对张嶷说道:“是啊,不过今天过后就再无此等良机了。”

    “也不知道襄武城中的袍泽们还能撑多久?能不能等到卫将军拿下凉州后回返!”

    陈烈心中明白局势并不乐观,曹魏西线汇聚了太多兵马和良将,他们拥有完整的补给线哪怕这次烧掉了他们大部分粮草,但是过段时日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从关中运过来。

    而自己这不断减员的几千人和襄武城中被魏军团团包围的守军能撑多久都是未可知的。

    甚至一旦敦煌张氏没有按照陈烈预想中的那样叛魏投汉,说不得姜维大军都会被困在在凉州无法回援。

    至于为何陈烈会认为敦煌张氏会为了大汉背叛曹魏,则是源自他在大学时期看过的一本书中关于敦煌张氏的记载了。

    这个士族的起源便是那出使西域,名震边陲的西汉博望侯张骞了。

    汉武帝时期,众多世家大族皆被这位强大的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唯有霍去病和霍光二人独得武帝宠爱。

    这两位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踩在众多世家大族的尸骨上上位的。

    汉匈之战中,霍去病是最耀眼的明星。但是他成功的背后是匈奴休屠王国的覆灭、李广含恨自刎嫡系子孙皆在战争和后来的巫蛊之祸中被杀,张骞也因为延误战机被判处死刑。

    巫蛊之祸后,即便作为卫子夫的亲属,但是霍光依旧崛起,连续清除了上官氏和扶风马氏等世家大族。

    汉宣帝刘询因为巫蛊之祸全家被杀,他自小被送到祖母史良娣娘家抚养,舅舅史高对他呵护有加,而史高的父亲就是与张骞共同开辟西域和凉州的大汉凉州第一任刺史,史恭。

    公元前七十一年霍光的夫人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汉宣帝刘询的皇后毒杀了许平君,公元前六十九年司隶校尉张襄上奏霍光之妻毒杀皇后之事,而后因为畏惧霍家报复举家迁往敦煌。

    那里是匈奴金家(休屠王)的故地、是遍布史家门生故吏和张骞成就伟业的圣地。

    以张骞在河西走廊的威名,张氏一族毫无阻挠的在此帝国边陲之地繁衍生息开来。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在巫蛊之祸中霍光做了些什么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或许是背叛或许是冷漠。

    但是在霍显杀死许皇后的那一刻,凉州史家、敦煌张家、休屠金家、陇西李家这几大凉州世家便下定决心结成同盟共同抵御来自霍家的威胁。

    公元前六十六年,皇舅史高检举霍光长子霍禹谋反,至此霍光全家除了女婿金赏因举报有功幸免遇难,其他族人尽皆被杀。

    至此在巫蛊之祸中受到波及的各大门阀世家把对太子刘据的亏欠和对汉武帝刘彻的怨恨统统释放在了霍家身上。

    在这之后和张骞同宗的张汤之子张安世接替了霍光总览朝政,后世口中的金、张、许、史这西汉四大家族也是在此时形成。

    那本书上记载正是因为此事,四大家族和汉宣帝刘询达成了协议,为孝景皇帝后裔誓死效忠并通过祖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们自欺欺人的跳过了汉武帝刘彻。

    但正因为此,陈烈才有把握说服至今仍然显赫且在河西走廊势力庞大的敦煌张氏。

    因为自己附身的蜀汉太子刘璿,正是孝景皇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血脉后裔。

    可是数百年时光荏苒,这敦煌张氏究竟是否还会遵守祖训,陈烈也没有把握。毕竟此时他并未收到姜维的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