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满宫醉 » 第一百零二章 后手

第一百零二章 后手

    焦嬷嬷心头一颤,默默的转头看向大长公主看去的方向。

    窗外白云低垂,几只雁正向远处飞,渐渐的小成几点黑痣,消失在天高水阔中。

    她知道,越过公主府的雕栏围墙,越过盛京的繁华富贵,越过大陈一座座的山峦,一条条的溪流,就会到达一望无际的草原。

    那里是西夏!

    那里是齐王陈元盛的逃窜之地!

    焦嬷嬷陡然醒悟,她转头看向安康:“殿下…………殿下…………那是…………齐王……”

    安康冷冷道:“因为小艾,我才能忍下陈元昭的不公,才能忍下他对小艾的冷漠,只是为了能让小艾得偿所愿。可是现在,我的小艾被淑懿妃那个贱人和一帮后宫女人害死了,陈元昭却一丝怜悯都没有……放任我的小艾躺在冷冰冰的荒山野岭,凶手却能鲜花着锦,身居高位。嬷嬷,我这一生,有父皇护着,有皇兄疼着,从未有人敢这样欺负我!”

    她的父皇是隆兴帝,皇兄就是陈元昭的父亲景嘉帝。

    一生顺遂,晚年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安康一辈子安康,怎么能接受得了这样的悲剧?

    陈元昭欺她辱她,如何对得起父皇和皇兄?

    这个孽子!

    放任别人害死自己的亲表妹,如此荒唐可笑,怎配为天下之主?

    焦嬷嬷冷汗直冒,慌乱的摇头:“殿下,皇上的名字可不能说出来,您就算生气也不能再说这样的话了,小心隔墙有耳啊!”

    公主府的奴婢虽然都是家生家养的,但听说皇帝的密探无处不在,街边卖糖人的、酒楼跑堂的、秦楼楚馆的龟公、书院的教习先生……都有可能是皇帝的耳目。

    焦嬷嬷听多了当朝高官轰然倒塌的例子,心里一片惶惶然。

    偌大的公主府也不是无孔不入的啊!

    “嬷嬷,你怕什么,当年孤身一人前去给齐王送信的是你,乱兵相夹时装成我引开追兵的也是你,现在要为小艾报仇,我什么都不怕失去了,嬷嬷!”安康大长公主声音尖利,像两杆翠竹相互打击,但她的气势在说完话后就低落了,仿佛一个漏水的木桶,一块木板被抽走,满当当的水就不可阻挡的流出去了。

    她的气势也是这样,慢慢的,就被颓然和哀伤淹没了。

    发髻乱糟糟的缠在头上,在越来越暗的光线里,她黑发里一枚没有摘下来的红宝石发着幽幽的光。

    头上戴着红宝石的安康不像是个大长公主,像是个青春年少的小公主。

    焦嬷嬷想张口说些什么,却听见了安康的抽泣声,一声一声,仿佛还是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

    焦嬷嬷想起来,安康大长公主公主十三岁那年,最喜爱的一只鹊儿被皇帝宠妃静贵妃的奴婢打死了,静贵妃巧言令色,反倒说那鹊儿惊吓到了她,皇上下令宫中不准再养这样嘈杂的鸟雀。公主百口莫辩,生母又不得宠说不上话,她也像现在这样,在光线昏暗的宫殿里安静的抽泣,一听到她焦嬷嬷进来的脚步声,就迫不及待的从榻上起来,飞奔着跑向她,白皙带泪的脸蛋仿佛一朵盛开的白莲,还滚动着清晨的露珠。

    霎那间,焦嬷嬷的心就软了。

    她觉得这个小女孩是她捧在手心的珍宝,比血脉相连的亲密还要珍贵。

    她一生没有子嗣,安康就是她心中亲亲的女儿,安康也的确视她如母。

    现在,这个当年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子,失去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在幽暗的大殿里,还是安静的抽泣。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往事历历在目,走马灯一般从焦嬷嬷眼前飘过。

    焦嬷嬷出神的望着安康的侧脸,忽然记起前几日帮她拔掉的一根白发,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了,为人妇,为人母……本来快要为人外祖母了……

    只要姬繁艾生了孩子,安康就成为外祖母了。

    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安康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和这辈子唯一可能的外孙。

    焦嬷嬷心口一痛,她不知不觉张口:“殿下,您想做什么,奴婢都会陪着您。”

    这句话,她在隆兴帝时期的御花园里说过,在景嘉末年的乱兵中说过,在新帝登基的皇宫里说过。如今,在公主府里,她又说出了以命相待的这句话。

    安康低着头扯她袖子,好似长不大的女孩:“嬷嬷,幸好一路有你。”

    焦嬷嬷眼神复杂的看着她:“殿下,奴婢老了,大抵老了的人都想要一份团圆安稳,奴婢只想看到您平平安安的。可是这份安稳若是让您用委曲求全,大悲大痛来换,奴婢宁肯把命舍去。”

    安康“嘘”了一声,不知想起了什么,眼睛里逐渐生出些神采来:“嬷嬷,我们的命都金贵着呢,不能平白无故舍出去。小艾这个傻丫头,就是不懂这些道理……现在,能为咱们舍命的人在西夏的漫天黄沙里待着呢!”

    焦嬷嬷了然:“您是说……?”

    安康擦去脸颊的泪珠,踉跄着从榻上起来:“嬷嬷,去竹庵把那封信取来,本宫要看。”

    数月前大皇子陈元盛遣人送来的信,被她一念之差留了下来,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焦嬷嬷也一下子想起了竹庵的信,她不作迟疑,片刻就将信送到了安康手中。

    两人一番诉衷情,天色早已渐渐暗了下来,偌大的殿内无一点灯火,只有安康少女般的轮廓从昏暗中凸显出来。

    焦嬷嬷也不唤人,径自点了烛台,套上灯罩,举着轻巧的烛台走近安康,照亮那封藏了几个月的信。

    安康贪婪的看着信上的每一个字,细细的咀嚼着,仿佛要把这唯一的出路嚼碎了吞进肚子里去。

    她兴奋的抬起头来看着焦嬷嬷:“嬷嬷,明天你就去安排人,按照陈元盛留下的方式联系他。不不不,嬷嬷你亲自去,这样大的事情,本宫谁都不相信。嬷嬷,拜托你了。”

    焦嬷嬷怜爱的看着有些癫狂的安康,伸手又接过信纸,使劲点头:“殿下放心好了,老奴就算把命豁上,也要联系到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