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满宫醉 » 第一百八十章 麒麟儿

第一百八十章 麒麟儿

    承平八年的冬天来得早,走得也早。

    第一场秋雨下的时候赶着趟子来了,玉液池第一块冰碎的时候又赶着趟子走了。

    春水汤汤,春风荡荡。

    偌大的皇城里到处都是屋檐落水的声音,“嘀嗒嘀嗒”倒也清越。墙角里正好钻出几簇细嫩的草叶子来,有了雪水的滋润,长得越发茂盛。

    方景颐怀胎已近十月,每日在旖霞阁里休养,养得她珠圆玉润,腰身也丰满起来,倒有了几分杜蘅芜的风姿。

    她无聊的数着屋檐上落水的滴数,“一百滴,一百零一滴,一百零二滴……”

    这碧瓦飞甍上不知堆积了多少冬日的残雪,一出太阳就化成了一片湖泊,从屋檐上颇有气势的滚落。

    那声音让她想起了以前李婕妤的歌声,也是这样的清越自然,不落俗套。

    可惜淑妃灌了李婕妤一杯辣椒水,再好的嗓子也暗沉成了破锣之声。

    这半年里李婕妤再没出现在众人面前过,连带着红缨也消失不见。

    怪可惜的。

    日头每天都灿灿的照着,那屋檐流水也依旧淌着,方景颐百无聊赖的过着一天又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放风,却不意她的孩子就是在这样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出生了。

    那天八百里加急,从边关传来了平国公大捷的消息,哥哥方含光的信也终于远远的递了回来。

    安然无恙,家人勿念。

    她攥着信封喜极而泣,一番大喜之下动了胎气。

    那孩子也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喜悦,忙不迭的跑出来赶这次普天同庆。

    她挣扎了一夜,嘴里的人参片咬成了碎块,喝下了一大碗的汤面,才把大陈的三皇子生出来。

    彼时陈元昭也接到了边关大捷的喜报,尚来不及大喜一番,就听到方景颐动了胎气的消息。

    他匆匆赶来,站在旖霞阁的合欢树下,看着一院子的宫女嬷嬷来来往往,屋内是方景颐尖着嗓子的叫声。

    他不自觉攥紧了拳头,在心里默默祷告,惟愿列祖列宗保佑方景颐母子平安。

    从黄昏站到深夜,风露披了一身,陈元昭依旧定定的站着,谁也劝不走他。

    听到大陈三皇子那嘹亮的哭声,他悬着的心悄然放下,称这小子有福气,是大陈的“麒麟儿”!

    于是这刚出生的孩子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陈行麟,寓意吾家麒麟儿是也。

    天下安定,麟儿诞生,这么好的兆头是大陈国泰民安的征兆。

    方景颐的位份也从三品贵嫔晋升到了九嫔之首的昭仪。

    在这个档口,陈元昭想起了许久不见的二皇子,那孩子白胖可爱,灵活知礼,是蒨充仪教养的好,兼之平国公得胜归来,不好薄待了功臣亲眷,于是也厚赏了杜蘅芜一番,但位份却是丝毫未动。

    姚念谙陪着陈元昭在院子里站了大半夜,她那一腔的真情实意让陈元昭动容,他又想起了死去的萧宝莹。

    年少的萧宝莹就是这个样子,质朴天真,满腔热情。

    年长的萧宝莹死了,年少的萧宝莹又活过来了。

    姚念谙稀里糊涂的晋了贵嫔,谁问她她都不知道这是何缘由,于是她笑道:可能是沾了麟儿的福分吧。

    杜蘅芜觉得这不大不小的赏赐不过是鸡肋,方景颐却觉得这次晋位有些张扬了,麟儿诞生的那天是边关捷报的大日子,她们母子已经沾了足够的福分,再有个张扬的位份,岂不更让人眼热。

    这其中的风险,她和麟儿都担不起。

    越是位高权重,她越是小心翼翼,唯恐站到云端一脚踩空,跌下凡尘。

    淑妃实在是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她一死,皇上消沉了好些日子,形容憔悴,连头发都白了许多,往日那个英武的皇帝终于显出了一点老态。

    方景颐从这里看了出来:皇上对淑妃的情谊极为深厚,不是那么薄的一星半点,恐怕比承平八年下的所有冬雪都要厚。

    皇上在雍和宫里闭门不出,连大朝会都没去,边关战事那么火热,他却躲在紫宸殿里哀悼反贼的女儿。

    在朝野非议之中,萧宝莹以皇贵妃之尊下葬。

    她活着不曾得到过的尊荣,死后终于得到了,可有谁能问问她九泉之下是否满意?

    这样的尊荣太讽刺了。

    人活着不值钱,死了就成了白月光。

    但不管怎么说,淑妃和皇上深厚的爱是六宫谁都不曾有过的。

    可就是这么深厚的爱意,皇上也毫不犹豫的舍弃了淑妃,让她孤零零的死在了长秋宫里。

    听到淑妃的死,方景颐不觉得有什么欢喜,反而有种兔死狐悲的感慨。

    她自认为没有淑妃那样的恩宠,再不谨言慎行,将来的下场比吊死冷宫还要可怕。

    她愈发的小心翼翼,陈元昭反而愈发的心疼、愈发的爱惜。

    萧宝莹若是知道这样,他们之间何至于走到天人相隔这一步呢?

    他把对萧宝莹的一腔愧意都补偿到了方景颐身上。

    方景颐七窍玲珑心,自然察觉了这其中的变化,她心里吃味,仍暗暗的忍耐着。

    为了麟儿,也为了自己。

    …………

    承平九年在边关捷报和三皇子的啼哭中拉开了帷幕。

    这后宫里的争斗却并没有因为淑妃的死而减少一分,没了淑妃这只咆哮山林的大老虎,反而人人都敢出来争一争宠、使一使手段了。

    皇后自从大宫女意兰死了就萎靡不振,每日处理宫务都是强打起精神,更不用处理那些细枝末节、盘根错节的心机了,她本来想把宫权分给婉妃一点,但婉妃近来也消沉下来。

    无他,婉妃的祖父葛阁老去世了,葛家后继无人,断了朝廷的跟脚,再无一出息子弟能够襄助在深宫里的婉妃。

    没了淑妃阻碍,婉妃也本欲一飞冲天,但听闻祖父噩耗她只得每日茹素斋戒,诵读佛经,做个皇上眼中的孝孙女。

    襄妃从不踏出平宁宫,段修容因为大皇子教养一事惹了皇后的嫌,这宫权兜兜转转的分到了杜蘅芜的手里。

    这正是要打瞌睡有人送来了枕头,杜蘅芜欣喜的接过了掌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