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千世界语录 » 第40章

第40章

    路上,洛边溪反反复复地教小狐狸如何使用信号弹,并且再三叮嘱,如果自己出现异常状况,比如长时间困睡,千万不要惊慌,按计划发射信号弹。

    少年拒绝了族长的护送,人多反而不利于行动。他戴上鬼面,领着小狐狸,登上破庙。

    油灯被点燃,小狐狸和少年盘坐于布毯上。洛边溪没有太多思绪,倒是小狐狸心事重重。少年一个人自顾自地摇骰,抽牌,发牌。

    千百年来,帝国对他族的传承推行既不排斥也不主动的政策。在九州,人们有接触各种文化的通道,但这通道并不宽坦,只有极少数拥有条件且热衷于书本的人才能得到开阔眼界的机会。洛边溪是幸运的,因为档案室里的藏书相当丰富,他便是极少数人之一。

    洛边溪读过一本书,书名《排列组合和概率计算》。里面就有以纸牌的组合进行分析的例子。

    现场动手和拿笔计算完全是两回事,通过手中牌面和已出牌数推断事态概率是一件耗费精力的活动,少年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致估计。

    抓着纸牌的洛边溪陷入了数字世界,以至于忽略了小狐狸的存在。

    因忽略而未存,少年无意间宣判了小狐狸的‘死刑’。她生生蒸发,消失不见。

    这次牌面不错。

    从数字世界里回神,洛边溪发现周围就他一人。菩萨手中的铜镜隐隐发亮,只只蝴蝶穿过镜面飞出。它们闪着诡异的光,黑色,紫色,不断变换,就像会波动的水纹。

    如果把这场景比作一幅画,那画的意境就是混沌。

    南柯曾在《梦境解读》中写道:精灵族有一个非常玄妙的课题——如何寻找四维空间。不少学者认为发现四维空间的标志是生物可以随意进出封闭的环境,而且采用的途径一定非常简单,简单到和饮水吃饭没两样。我赞同这种观点。一维空间无法越过的界限,在二维却轻而易举。二维空间无法逃脱的牢笼,于三维却不值一谈。依此看来,如果跨入四维,三维空间里再也不会存在能够封闭四维生物的环境。

    南柯接着写道:我虽赞成这种观点,但我的想法比它更激进。四维,一直都存在。不过人们给它起了别的称呼。

    思想、梦境、混沌,诸如此类,它们,就是四维!

    此时此刻,洛边溪从画中看到了南柯的话。它所表达的就是混沌、梦境、四维。名字无所谓。

    闪烁诡异之光的蝴蝶围成一个大圆,洛边溪和石像都在其中。

    “受引者,你有义务回答我的问题。如果答案正确,你将安然无恙。”苦涩干燥的声音从多只蝴蝶的腹中同时发出,层层叠加,浩浩荡荡地传入少年双耳,不容抗拒。

    “如果答错了呢?”洛边溪并不紧张。于他而言,想走出这片领域轻而易举。开启破障之眼即可。

    “你将损失一些东西。”

    “损失什么?”

    “精气。”

    “答错了有损失,答对了却没有回报。公平吗?”

    “有回报,你将安然无恙。生命就是最大的馈赠。”

    “好蛮横的口气,好霸道的逻辑。生命是最大的馈赠,但生命是生者父母赐予的,和你可没丁点关系。偷换概念,玩弄语言。你不过是一个强盗,一个工于心计的强盗。从他人身上夺走精气还不想付出代价。”

    蝴蝶沉默许久。

    “问答开始。”它直接跳过洛边溪的反击。

    “镜子,映射万物。请你回答一个铜镜无法映照的物品。”

    “注意,答案必须属于三维空间。”

    听到三维空间,洛边溪一瞬间恍然大悟。那本莲台上的旧书原来是留给蝴蝶的。

    少年可以肯定,蝴蝶背后一定有‘人’。这样一来,所有线索都能串联互证。

    破庙的历史久远,之所以现在才出事是因为有‘人’存在需求,这也解释了蝴蝶为什么要吸食精气。它未必是为了自己,也许是幕后的主宰发生了紧急情况。古村地势偏远,和外界几乎断连,偶尔侵吞人气也不会引起帝国的注意。

    至于为何会有《坐标与空间》这本书,洛边溪猜测,也许古人曾破解过此类问题。他的答案极可能是超脱三维空间的,比如梦境、欲望、人心等等。而这本书,就是幕后之人维修系统所用的补丁。蝴蝶理解了维度,答案也就被锁死在了三维。

    洛边溪觉得很讽刺,古村,蛊村。如果真有这层含义,那村子里的人如同被下之蛊,背后之人简直丧心病狂。

    凶手,就是给村子命名之人。

    “请回答。”蝴蝶催促道。

    答案不难想,三维空间存在无色之物,它们无法被映照。照着这层逻辑,空气、风都可以破题。

    但洛边溪不满足于此。为了探测蝴蝶到底是生命体还是逻辑的集合,他大胆地做了一个实验。

    “铜镜无法映照的,是其本身。”

    光线开始汇聚,一个铜镜光影于镜面被线条勾勒而出。

    “答案错,错,错。”

    蝴蝶始终无法说出错误的误,因为光线的蠕动并没有停止——有一扇小型铜镜于刚刚勾勒而出的铜镜光影中显现,接着,一扇又一扇,层层嵌套。

    无数个铜镜以套娃的方式在菩萨手中的本镜中映照而出,就像无穷无尽的大门延伸到未知。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架构。菩萨手中的本镜映照出铜镜,那么本镜就有两面镜子。也就说,本镜从映照之前的铜镜变为映照之后的镜中镜。按照洛边溪的要求,想要映照本身,就得重新映照镜中镜,结果本镜又变为镜中镜中镜,然后再映照,成为镜中镜中镜中镜……。

    洛边溪反给铜镜出了一道悖论题目:走完没有尽头的路。

    解题方式只有一种。路虽没有尽头,但生命有。

    “错、错、错……”于铜镜而言,这一层映照的结束,也是下一层映照的开始。系统永远没有机会说出那个字。

    砰,铜镜炸开,蝴蝶一只接一只地消亡。这无休止的循环耗尽了系统最后一丝能量。

    “错。”临死前,它还在机械地执行着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