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07、多了个周瑜到访

007、多了个周瑜到访

    事实上,诸葛亮吃得味同嚼蜡。

    不知为何,诸葛亮总觉得自身被荀彧和年轻人时不时地关注。

    真是奇了怪了:荀彧注视他还好说,那人则……

    再次地瞟了一瞟那人,便见那人和兄长谈得极为投机,根本没注意到他!

    果然,那是错觉罢?

    少时,众人吃个半饱。诸葛玄见罢,又命人将碗剩饭剩菜尽数地辙去,换上一碟碟点心,以供众人品味。

    诸葛均却皱起了眉头,盯着一碟点心,小脸满是忧郁。

    诸葛玄好笑道:“均儿,你怎么了?”

    诸葛均道:“均儿吃得太饱了,再也吃不动了……”

    言罢,诸葛均盯着那碟点心,十分失望。

    “均儿。”诸葛瑾小声地低斥。

    这实在太失礼了。

    诸葛玄却挥了挥手,表示无妨。

    末了,诸葛均一副困倦的模样,诸葛玄便让诸葛均带上那碟点心,由一名婢女领他回屋休息。

    待诸葛均半夜饿了,可食那碟点心,以便开胃!

    随后,诸葛雅和诸葛茹仿佛预感了甚么,也以吃饱犯困的理由,端走两碟点心,相继地离开。

    见状,诸葛亮悄悄地朝诸葛瑾递个眼色——

    是时候了!

    ……其实,诸葛瑾和诸葛亮早在前往豫章之前,就曾私下地约定过:与其犹豫要不要去冀州,不如把这个问题交给叔父来解决就好了——

    只要叔父不同意,任凭荀彧如何天花乱坠,他们也绝不去冀州!

    毕竟呆在叔父身边,远比独自前往北方闯荡要来得安全……尽管年少需游历,但是如今世道混乱,倘若一个不留意,别说游历增长见识,怕是小命都难保!

    更何况,荀彧的存在,隐约也不受北方世家的支持——

    这次,他们前往豫章,若无荀彧,的确麻烦许多……可是,话又说回来,正因有了荀彧,他们才会不停地受到袭击!

    假如他们真的答应荀彧的举荐而前往北方,还得当心北方那些世家派出的刺客们!

    私底下,诸葛亮也佩服荀彧:不好好地呆在北方,偏要南下!南下也就罢了,偏被对手攻击!被攻击也就算了,还不考虑自保,依旧坚持地陪他们南下……到底图甚么呀?

    难不成,是想图他们知遇之恩吗?

    诸葛亮默默地心想,便听诸葛瑾道:“叔父,有一件事情,侄儿必须向你禀报……”

    荀彧目不斜视地看了过去。

    诸葛玄“哦”了一声,问道:“何事?”

    诸葛谨看向荀彧,迟疑道:“叔父,他是荀彧先生……”

    荀彧?

    打个激灵,诸葛玄猛地转看荀彧,惊道:“你就是荀彧先生?……北主的第一军师?!”

    诸葛瑾立刻闭上了嘴:看来,叔父也知荀彧的名声?

    荀彧及时地起身,行了行礼,温声道:“在下荀彧,见过豫章太守。”

    诸葛玄上上下下地打量荀彧,不住地点头,赞道:“不愧是北主的第一军师,确实气语轩昂……北主与袁将军乃是兄弟,老朽虽未见过先生,却听过先生的大名!今见先生突来豫章,是为何事?”

    顿了一顿,荀彧开门见山道:“令侄风采令彧欣赏不已,并且吾家主公也极其看重令侄……不知太守愿不愿意让令侄北上,去北方历练几年呢?”

    “啊?……”诸葛玄吃了一惊,愣愣地瞧向荀彧。

    荀彧张了张嘴,还想说甚么,却被一人打断了话——

    “这不大好罢?”那名年轻的英气年轻人为难极了,“公瑾早与太守说好,要替子瑜谋个差事,以便子瑜安心地办事,不用总因亲人离得太远而分心。”

    “你是……?”荀彧转向那名英气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去询问那名英气少年的来历了。

    “他姓周,名瑜,字公瑾。”诸葛玄轻拍脑袋,一副恍然的样子,“老朽本想把他介绍给你们来着,却是人老迷糊,竟给忘记了……”歪了歪脑袋,诸葛玄抱歉地望向那名英气少年,惭愧道:

    “公瑾,可会生气?”

    “你都这样问了,公瑾哪敢生气?”周瑜,英气少年,满脸笑意,朗声地反问。

    “周瑜?周公瑾?原来……”荀彧低声呢喃,忽又话锋一转,“阁下的意思是子瑜必须留在豫章,对么?”

    “是的。”周瑜警惕起来。

    荀彧淡淡地道:“那也无妨——只要他的弟弟愿去北方也可!”

    说罢,荀彧盯向诸葛亮。

    诸葛亮一怔,差点被呛着。

    甚么情况?……怎么说着说着,说到了他的身上?

    敢情荀彧目的是他?!

    堂屋之内,罕见地陷入一片寂静。

    诸葛亮被迫接受荀彧和周瑜的目光洗礼——荀彧也就罢了,为甚么连周瑜也……?

    绷紧一张脸皮,诸葛亮一言不发,亦不敢乱瞟,只得默默地跪坐一角,坐等长辈的发话。

    良久,诸葛玄反应过来,看了一看荀彧,又望了一望诸葛亮,再瞧了一瞧诸葛瑾,惊疑道:“你……你不是……?”

    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诸葛玄一时搞不清荀彧的打算。

    荀彧拱了拱手,开门见山道:“彧奉主公之命,替主公特意地招揽贤才!

    主公早年游历四方,打听了不少人才,如今他虽不能随意地走动,却凭个人的记忆,画出相关贤士的画像,以便吾等搜寻——

    不瞒太守,令侄们年纪轻轻,却个个榜上有名!

    主公也说了,若是招揽不到子瑜,能让子瑜的两位弟弟前去北方,亦可!

    而且,他们真能北上,主公愿意将他们送往“邺城书院”,交由一代名士郑玄先生亲自地授课,悉心呵护,决计不会耽误他们……总之,主公也很看重亮儿和均儿,不愿错过他们兄弟俩儿,孰轻孰重,还请太守慎之思之。”

    诸葛玄:“……”

    即便对荀彧心存不满,诸葛玄听了荀彧毫无掩饰的坦诚之话后,反而对荀彧生气不起来。

    诸葛玄抚了抚胡须,快速地思考:均儿尚且年幼,暂且不作考虑,可是亮儿已经十二岁了……如不加以教导,恐难以学业有成!即使亮儿被送往豫章书院启蒙识字,豫章书院氛围再好,也比不过那位郑玄先生!

    诸葛玄虽对“邺城书院”没甚么印象,但对“郑玄”这个名字,不止诸葛玄,在场的所有人们都耳熟能详:

    郑玄,字康成,青州北海人,世之大儒、经学大师,还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诸如《周礼注》、《仪礼注》和《礼记注》之类——他的大名,代表当今权威,是天下所有学子们憧憬的名师!

    只要是他授课,必有求学者不远千里地投到他的门下,必会有所心得——

    他的弟子也极多,几乎遍地全国:甚么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人,皆以“郑学子弟”自称……

    脑袋晕晕糊糊地,诸葛玄虽是反感侄儿们北上,但对名师郑玄却神往不已。

    一时之间,诸葛玄闭口不言,也满是犹豫,纠结地紧锁了眉头。

    诸葛瑾眼里也划过一丝向往。

    扬了扬眉,周瑜沉思,似在回想甚么。

    至于诸葛亮,他越发地肯定:远在北方的袁绍一定有甚么秘密——不然,他怎么会派人四处搜刮人才,并还重点地找他上呢?

    嗯~不是诸葛亮自夸——尽管他现在仍是一名稚子的模样,尽管荀彧提及的是他和弟弟诸葛均……然而,诸葛亮总有一种直觉:荀彧,或者说那北方霸主袁绍,是专门招揽他来着!

    古怪地瞥了一瞥荀彧:这个家伙,最近都和他们同进同出,哪里收到甚么主公的命令?——八成是应付他的叔父罢?……低下头来,诸葛亮不由地询问自己:要不要去一趟北方呢?

    没错:诸葛亮受荀彧的影响,莫名地对北方霸主袁绍产生了一丝好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