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10、从容脱困诸葛亮

010、从容脱困诸葛亮

    诸葛亮并没回到荀彧他们那里,而是大大咧咧地站在那群壮汉们的眼前,理了理衣角,仿佛胜券在握,趾高气扬道:

    “说罢,你们想要多少?——在下性命无比金贵,可不是你们这群歹人们能够相比的……如今,在下也不想大动干戈,你们亦没去伤害在下,咱们就心平气和,好好地商量商量,何必动刀动武?你们拿钱走人,岂不美哉?”

    那群壮汉们安静地望着诸葛亮,佩服他年少胆大之余,亦觉可笑之至:他以甚么为准,认定了他们是歹人?——吓~眼高手低!目光狭隘!明明……明明他们是游侠,奉命地铲除荀彧举荐失败的人才!

    并且……

    轻哼一声,为首的一位壮汉幽幽地道:“你说此地是太守府邸……那么,太守人呢?——俺们弄出这般大的动静,咋就没见他出现呢?”

    诸葛亮心下咯噔,生出一丝不详的预感,质问道:“甚么意思?!——莫非你们……把叔父打晕了?”

    脸色一青,诸葛亮死死地盯住那位壮汉。

    那位壮汉:“……”

    那位壮汉委实不晓得该答甚么才好:打晕?打晕?——你咋不说打死呢?……他们看起来很软绵么?动起手来,只有打晕的效果?

    似是想起甚么,那位壮汉扯起嗓门,嘿道:“对!晕了!他晕了!你不是说俺们要抢钱么?——快把钱拿出来,俺们即刻就走!否则……”

    诸葛亮扬了扬眉。

    眼见诸葛亮不予表态,那位壮汉徒然地沉下脸来,杀气腾腾地威胁道:“今儿俺们在此和你们拼了——俺们活不了,你也甭想活!横竖同归于尽罢了!你怕不怕死?告诉你,俺们可不怕!”

    诸葛亮:“……”

    讲真的,诸葛亮同样也不怕。

    但他为了符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设,必须装出害怕的样子——

    睫毛象征性地闪了一闪,诸葛亮用一种妥协的口吻道:“好罢,好罢,壮士莫恼,壮士莫恼——”微微地侧过脸去,诸葛亮对荀彧扬了扬眉,“荀先生,速去叔父“密室”里,取出一箱金银细软……要快!”

    荀彧:“……”

    极其配合地,荀彧点了点头,把手挥了一挥,立即有两名随从们转身地离开。

    ——那两名随从们心中苦不堪言:嗷嗷~豫章太守的密室在哪里啊?!

    周瑜微微一笑,收起长剑,安静地尾随那两名随从们而去。

    少时,那两名随从们绷着一张脸,捎上周瑜,如约地抬来了一只大木箱——

    见状,那名壮汉眼中划过一缕惊奇与狐疑,叫道:“打开!”

    一名随从如善如流地将那只大木箱给打开——顿时,各种玉器手镯、华美饰品映入眼帘,耀花了众人的双眼!

    隐约地,那些金银细软的下面,似还铺了一层五铢钱!

    两眼浮起一抹贪婪,那名壮汉又道:“你们退后!全部退后!”

    周围的随从们一动不动,皆都拿瞅看向荀彧。

    荀彧若有所思,轻轻地点了点头。

    周围的随从们尽数地离开,退回荀彧的身后。

    这下,那群壮汉们个个兴奋地咧开嘴来——

    眼瞧那群壮汉们被金钱乱了双眼的模样,周瑜眨了眨眼,不由地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果不其然,那名壮汉又吼道:“退开!退开!你也退开!”

    豁然抬头,那名壮汉是对诸葛亮大吼。

    此情此景,反倒显得诸葛亮与那只大木箱最近。

    诸葛亮耸了耸肩:金钱使人丢了头脑——好罢~他退开就是!

    从从容容地,诸葛亮退至了荀彧的身旁。

    荀彧嗫嚅了嘴唇,瞥了一眼诸葛亮。

    诸葛亮的眼底透出一丝冷意。

    正当那群壮汉们上前,要去抬起那只大木箱时,诸葛亮断然地命令道:“拿下他们!”

    此时,诸葛亮早已脱离危机的范围,根本不惧那群壮汉们的威慑。

    迟疑地,所有的随众们一拥而上,采取人海战术,终是拿下了对方——

    抿了抿嘴,诸葛亮却相当不满:这群随从们……这群随从们,但凡听话一点、配合一点,也不至于那般缓慢地拿下对方!刚才要求他们攻击那伙壮汉们,他们非得请示荀彧——莫非不经过荀彧的同意,他们难道仍要原地站着不成?

    不能变通一下么?

    再瞟一眼周瑜,诸葛亮侧过脸去,狐疑地心想:及时地搬来大木箱,并将箱里装好金银细软,是不是他的主意?——换作那两名随从们,未必会快速地想到这一层……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金银细软,究竟是谁的?——诸葛亮百分之百地确认:自不是叔父家的……当时,他无非是随口一提叔父的密室,纯粹是用来混淆那伙壮汉们!

    回过神来,诸葛亮看过周瑜,问道:“这些……”

    手指那只大木箱,诸葛亮迟疑了片刻。

    周瑜微微一笑,笑道:“自是为兄的家当。”

    诸葛亮:“……”

    ——啧~老实说:真多!

    还有,“为兄”是谁?——他才不认!

    “不过,亮弟请放心,箱底堆放的是石头。”话锋一转,周瑜老实地解释。

    诸葛亮:“……”

    ——收回前言……该说真少么?

    果然……箱子里不可能装满了金银细软!

    还有,“亮弟”是谁?——他才不应!

    “还请你们再把这只箱子搬走……里面的东西原处放回!”转身过来,周瑜对那两名随从说,“事后,在下可会细细地察看,倘若少了甚么,在下可会找你们先生说坏话的。”

    那两名随从忙说不敢,一前一后地抬起大木箱,迅速地将其搬走。

    松了一口气,荀彧走上前来,拱了拱手,慎重道:“彧闻主公常赞诸葛一家,彧本不信,如今见了,彧不得不信——请受彧一拜,权当以前轻慢,还望小先生体谅。”

    荀彧对诸葛亮改了称呼,改唤诸葛亮为“小先生”。

    换作一般儒士,被一代名士荀彧如此赞誉,早就受宠若惊了……可是,诸葛亮却波澜不惊地接受了荀彧的大礼。

    此时,诸葛亮除了个矮脸嫩,完全看不出来他只才十二岁的年纪。

    定定地看着荀彧,诸葛亮又瞄了一瞄周围的随从们,不由地心道:好罢~那些随从们,毕竟是听从荀彧的命令——若是改听自己的命令,他们才要犯错了呢?

    周围的随从们一边牢牢地抓住壮汉们,一边微微地低下头去,默契地效仿荀彧,对诸葛亮敬畏起来。

    见罢,诸葛亮心平气和了不少——现在,可不是纠结这种事情的时候!

    深呼一口气,诸葛亮首先板脸地要求道:“尔等将他们押去豫章大牢,稍晚定罪!”

    诸葛亮虽然看也不看那群壮汉们,但是众随从们都知诸葛亮说的“他们”是指谁。

    然而,那群随从们仍然再望荀彧——

    荀彧站好,沉默片刻,方道:“小先生不去审问他们?”

    ——审问甚么?审出他们根本不是来打劫的?

    诸葛亮垂下眼帘:听他们腔调儿,便已得出他们来自北方……还要审甚么?难道还能审出个“北方秘闻”,诸如北主重视荀彧,而荀彧却被北方世家排斥,并被他们时不时地刺杀之流?

    一脸无奈地,诸葛亮随便地找个理由,接着道:“小子年幼不懂事,哪有甚么资格审问他们?——不如交给叔父处置罢?”

    完美地转移话题,诸葛亮盯着荀彧,紧接地追问:

    “叔父、兄长他们皆没来,到底出了甚么事儿?……对了!阿均!阿均呢?”

    后半部分,才是诸葛亮询问的重点。

    诸葛亮左右地张望。

    ——搁到此时,诸葛均仍不见一丝动静,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