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12、轻装北上求解药

012、轻装北上求解药

    瞄了一瞄身旁的周瑜,荀彧忽然道:“你才多大?即便要留人照顾豫章太守,那也不该是你……公谨,你说呢?——上次,你不是说你和子瑜亲如兄弟么?”

    目不转睛地,荀彧直视周瑜,只差没说:“公谨,要不你留下来照顾你兄弟的家人罢?”

    无视了荀彧的言下之意,周瑜面不改色道:“荀先生说得不错,子瑜宛如公谨的亲兄弟,公谨一定要救回子瑜——请求袁将军赐解药一事,请带上公谨罢!公谨不才,倒也勉强能够击退二流劫匪,一路上也可保护子瑜的亲生弟弟!”

    诸葛亮:“……”

    荀彧:“……”

    诸葛亮被周瑜噎得无语,而荀彧被周瑜惊得无语。

    荀彧万万没想到:周瑜不但不会照料豫章太守他们,反而还想横插一脚,也想瞧一瞧他的主公——北主袁绍?

    诸葛亮狐疑地打量周瑜,不太明白为甚么周瑜也想前往北方。

    不过,假如周瑜和他一起北上的话,好处多多:周瑜跟着,能临时地充当保镖,而荀彧么?……莫要忘记北方世家们似乎不大待见他——若和荀彧一道离开,诸葛亮还得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牵连暗杀!

    如让荀彧留在豫章郡,最好不要住在他的叔父家里,那他就能避免不少荀彧带来的危险——虽然这般排斥荀彧先生,的确对荀彧先生很不礼貌,然而……

    然而,这却令诸葛亮十分解气!

    扬了扬眉,诸葛亮爽快地开口,开口道:“一言为定!”

    抬起头来,诸葛亮惊喜地看向周瑜。

    周瑜莞尔轻笑。

    荀彧看了一看诸葛亮,又望了一望周瑜,好脾气道:“请容彧将大元和二元指派给你们,你们轻装行路即可。”

    想了一想,荀彧又补充道:“大元和二元原是冀州人,他们对冀州很熟悉。”

    ——这样,你们就不必担心不认得路了!

    “谢谢荀先生。”诸葛亮和周瑜一前一后地向荀彧行了行礼。

    的确,有了大元和二元的带路,想必他们应会少走几条弯路!

    遗憾的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就在诸葛亮一行人行驶马车,从扬州的豫章郡赶往冀州的邺城时,他们行至一半,终被所阻——

    快到徐州边境时,诸葛亮一行人惊闻兖州牧曹操正要进攻徐州!

    此地乃钟离一带,距离徐州境地,仅有一里之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际,便已秋季。

    离开故土那会子,还是夏天,怎知几个来回,便换了季节。

    青草渐渐地枯萎,树叶也开始凋零,除却独有的植物诸如枫林、竹林或松林,几乎都没多少漂亮的风景。望着越发萧瑟的四周,诸葛亮也越发地沉默,兀自地坐在一角,时不时地出神。马蹄哒哒,离故乡越近,心跳也就越快,一股名为乡愁的思绪莫名地涌入心间,诸葛亮一时愁绪万千。

    暗地注视诸葛亮,周瑜沉声地吟道:

    “刚辞琅琊国,今乘车归家。

    魂随秋风瑟,目尽荒草林。

    唯有红枫存,依旧思暖春。

    近乡情已怯,何敢复问耶?”

    愣了一愣,诸葛亮回过神来,眨了眨眼,转向周瑜,便听周瑜笑道:“莫恼,莫恼,为兄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亮弟不必在意。”

    收回视线,诸葛亮可不敢随意地附和——

    这一路上,周瑜变着花样和诸葛亮闲聊,诸如“荀先生照顾令叔父他们”、“为兄也想游历一番,好为将来做些准备”、“你且宽心,虽说世道混乱,好在南方相当安定”云云,聊至最后,竟快聊到了天下局势!

    “老爹,孙儿累了,可否歇息一下?——你看他累得都快哭了……”

    “不行啊!再坚持一阵子罢!咱们马上就能离开徐州啦!”

    “哇~哇~”孩童的嘹亮哭声骤然响起。

    于是,安抚无知孩童的哄人声、沉湎清苦日子的抱怨声,以及气到勃然大怒的喝斥声,汇成了一股没法忽视的嘈杂之音,飘入了诸葛亮和周瑜的耳里。

    诸葛亮和周瑜相继一愣,各自一左一右地从车窗里瞧去,便见一群风尘仆仆的人们正往他们这边赶来。

    目光一闪,诸葛亮立即知晓了徐州发生何事,但他仍要开口,说道:“这是怎么了?——大元,请将那些人们带来,在下有事想要询问他们。”

    大元领命,跳下马车,走上前去,先是缓声地安抚那群人们,后将一名年迈的老人领了过来。

    诸葛亮见罢,连忙登下马车,拱手道:“学生见过老伯,请问你们慌里慌张,是谓何事?”

    “徐州有难矣。”那名老人定睛一看,看到一位少年,顿时愁眉苦脸,口齿含糊地道,“前天,老朽听人说,有一支来自兖州的步兵,将要进攻徐州!他们拿下了“任城”,正往“下邳”赶去!可惜老朽年迈,恐活不下去,这便遣了儿子、孙子们,提前地逃开……”

    诸葛亮面瘫了一张脸:假如他没记错,“任城”应是兖州地界……这名老人说得好像任城归于徐州,以至于曹操率兵占领任城,反显曹军十分无理一般——狐疑地打量这名老人,诸葛亮有些担心这位老人讯息的正确性。

    那头,两个一大一小的青年和孩童俱是满头大汗,眼巴巴地瞄向了老人这边,生怕诸葛亮会翻脸——要不是大元和二元好言地提醒,估计那个青年早就冲了过去!

    然而,这也令诸葛亮肯定了一件事情:果然……兖州牧曹操终想壮大自身的实力而把主意打到了徐州这块。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徐州人,诸葛亮应不应该劝服曹操,不要攻击徐州?——即使进攻徐州,也不要轻易地造成杀戮,以免徐州元气大伤?

    琅琊国所属徐州……好歹徐州是他诸葛亮的第一故乡,难道他就该眼睁睁地看着对方肆意地挞伐他的故乡吗?

    顿了一顿,诸葛亮轻微地哂笑:他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如今,他乃是稚子,且不说他能不能见到曹操,即便见到了曹操,他开口一劝,曹操就会听从他的劝说吗?

    闭上双眼,诸葛亮飞快地思索,一时拿不定主意——

    如果他要游说,就必须拿出足够的理由和策略,说服曹操用另一种方法拿下徐州……用温和的方式!

    想到这里,诸葛亮已有决定。

    “你想怎么选择?”这时,周瑜走来,“看来,咱们遇上麻烦了?——如若不想卷入麻烦,就必须绕远路了呢?”

    诸葛亮怔了一怔,呆呆地看向周瑜。

    周瑜意有所指。

    “你想绕远吗?”顿了一顿,诸葛亮平静地问。

    周瑜肃然道:“这话为兄本不该说,但你既然问了,为兄便说了……这要取决于你!”

    听罢,诸葛亮睁大了双眼。

    “为兄无所谓绕不绕远,关键在于你——你愿不愿绕远?”周瑜开门见山地追问,“若是不想绕远,你是否拥有不绕远的“能力”?”

    诸葛亮:“……”

    诸葛亮该怎么回答?——夸张地说,只要他愿意,甚至都能灵机一动,立马生出个主意,完美地解决问题!

    稍微地侧过脸去,诸葛亮避过周瑜的视线。

    总觉得……周瑜好像比他本身还了解他自个儿——真是越来越能看透他了!

    抿了抿嘴,诸葛亮暂时地保持沉默。

    另一头,老人的儿子和孙子终是担心自家的亲人,忙不迭地跑来,围着老人叽叽喳喳个不停——儿子道:“老爹,话说完了没?快点赶路罢!别忘了这里仍是徐州!……”孙子则道:“爷爷,咱们要去哪儿呀?咱们何时回家呀?”

    那名老人无视儿子的催促,轻抚孙子,黯然道:“再也回不了家啦!……在外面也没事,爷爷会一直陪你。”

    孙子不太理解爷爷的回答,一个劲儿地拽着爷爷,想拉他回家。

    他的爷爷却不得不抱住孙子,不让他乱跑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