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18、北主的那些往事

018、北主的那些往事

    “胡说!胡说!”那名女孩立刻把头抬起,大声地嚷道,“他骗人!他骗人!他明明是……”

    “快把月英小姐带下去!”袁绍扬声一喝,打断了那名女孩的叫嚷,顺便地瞪向那两名办事不利的仆役们,“让外人瞧见,像甚么样子!”

    那两名仆役们打个哆嗦,连忙地应了一声,这才放心大胆地冲向诸葛亮的身前——

    “月英小姐,快回府罢!”一名仆役生硬地劝说,“回府之后,这便带你回老家!”

    一提“回老家”这三个字,明显打动了那名女孩。

    两眼一亮,那名女孩顿时透出喜意,松开了诸葛亮,追问:“真的吗?真的吗?——只要回府,就带月英回家?……你们可别诓人!”

    “小的哪敢啊?”眼见女孩的神情略微地松动,那名仆役卖力地劝道,“您要回家,总不能不坐马车罢?——回府之后,这便给你备上马车去……否则,您在外面,哪里能坐得到马车呢?”

    这也就欺负欺负那名女孩懵懂不知事。

    若是换成年长的女子,哪里就能轻易地被人唬住呢?

    诸葛亮一言不发,周瑜亦保持沉默,袁绍目不转睛地看着,众人也不敢乱插一句话。

    不由分说地,那两名仆役们半是哄劝,半是强硬地带走了那名女孩。

    那名女孩终是离开了。

    疑似进府之后,隐约地传来那名女孩的愤怒之声——或许是他诸葛亮听错了罢?竖起两耳,诸葛亮再去细听,却是甚么杂声也听不见了。

    适当地释放一丝好奇,诸葛亮眨眼道:“她是袁公的亲戚么?——她叫甚么名字,看起来相当活泼啊!”

    袁绍古怪地瞥了一瞥诸葛亮,摁下内心的吐槽,苦恼道:“她姓黄,名月英,只才十岁,向来好动,倒让小先生见笑了……绍一直替她发愁,都没个娴雅的模样,将来可要怎么办哟~”

    说得好不坦然自若,仿佛黄月英真是袁绍的远房亲戚。

    并且——

    这话也极其直白,活像袁绍还要替黄月英拉媒似的!

    诸葛亮忍不住地安慰道:“袁公一代霸主,家中亲眷亦不会逊色,月英小姐还小,待她长大了,自会成为袁公满意的娴雅模样,到时您还会发愁么?”

    这下,袁绍真真惊奇地再瞧了一瞧诸葛亮。

    诸葛亮目不斜视,一脸认真。

    诸葛亮都能猜出袁绍的想法:他诸葛亮莫不是眼瞎了?——此等女孩哪有甚么美人胚子可言?更别提甚么娴雅了!

    的确。

    黄月英不是美人。

    诸葛亮也不觉黄月英是个美人,然而……

    一场闹剧,来得快,去得更快,正当袁绍张口,歉意道:“让小先生和小将军久等了……进府说话。”

    话音刚落,便见远处跑来一位风尘仆仆的士兵,边喊边喊,喊道:“报——报——主公,主公,吕布那厮又来了!他带人……”

    那位士兵很有眼色,一见众人惊疑连连地看向他,立即明白了自身的处境——毫不犹豫地,那位士兵果断地住口,并从怀里抽出一份文书,朝袁绍晃了一晃!

    袁绍示意诸葛亮和周瑜他们先进府去,尔后才在众文士武将们的拥簇下,同意那位士兵的靠近。

    那位士兵倒也干脆,先将文书递给袁绍,再在袁绍耳边附声地说明——因路过袁绍的身边,诸葛亮和周瑜不自觉地竖起双耳,勉勉强强地听见以下几个字来:

    “吕布……嫉恨……洗劫……夺貂……”

    诸葛亮:“……”

    皱了皱眉,诸葛亮瞟了一瞟袁绍和那位士兵低声交流的身影,快速地踏进邺府。

    甫一进府,诸葛亮便被邺府的雍容华贵彻底地耀华了眼:放眼望去,府内的院子就让诸葛亮生出了一丝他或许走进了街市的念头——

    这太大了罢?

    左望望,右看看,几乎都看不到房屋……全是各种漂亮的植被与山石水池,活脱脱一座新修的花园,白玉砌成的地面,干干净净地,没有一粒尘埃!

    不远处,还有几座凉亭,亭内坐有一群文士们,他们正在一边饮酒,一边赏花。

    此时,正逢秋末,梅花含苞欲放,散发一股淡淡的香气,配合幽静的四周,别有风情。

    绕过那片花园,诸葛亮和周瑜才看见各种房屋终于映入眼帘。

    那些房屋皆是红门白墙黑瓦,门前一左一右,必放两只石狮子,配上两坛花木,显得别有风味。

    若有栅栏,那必由上好的木材所制,表面光滑洁白,不落富丽俗套。

    ……诸葛亮简直快要看不过来了。

    这种大手笔的府邸,就算是昔日大汉天子居住着的洛阳宫殿,怕也不逞多让罢?

    出神片刻,诸葛亮被周瑜叫回了神——却听周瑜道:“亮弟,方才为兄似是听到吕布……你可认得吕布是谁?”

    诸葛亮眼皮跳了一跳,对于周瑜时不时地占他便宜,仍旧有所芥蒂,但他却能完美地掩饰,至少能让周瑜挑不出明面上的破绽——定了定神,诸葛亮虚心地问道:“周……周家兄长,你认识吕布?吕布是谁?”

    突然,周瑜瞄向身后走来的一个文士,客客气气地拦住了那个文士,讨好地鞠了个躬,拱手道:“沮先生,您可知吕布是谁?——刚才公瑾听到那位士兵提到了吕布,公瑾只觉隐隐在哪听过,却甚无印象……?”

    诸葛亮:“……”

    诸葛亮抽了抽嘴。

    便见那个文士瞄了一瞄诸葛亮,又瞅了一瞅周瑜,淡声道:“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乃为一代莽将。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了董卓;又与董卓誓为父子,但又再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后被董卓旧部李傕等人击败,依附袁公;可又不满袁公,故而现在算是依附河内的张扬——他还心怀不满,仍旧时常地掠夺乐平郡和常山郡一带,就仗着乐平郡和常山郡与邺城相距甚远……换授来说,也是主公太软,看在河内太守的面子上才不予追究,否则大军北上,焉有他吕布嚣张的份儿?”

    听罢,周瑜满面惊叹,适时地附和道:“袁公心怀宽广,不愧是北主,但愿吕布将军能够早点迷途知返。”

    忽听又一文士哈哈大笑,笑道:“非也,非也,授所言偏颇也。”

    声如玉碎,颇为好听。

    诸葛亮和周瑜一愣,寻声望去,就见那一文士神采飞扬,眼神炯炯,快步地走来,轻拍沮授的肩膀,反问:“你莫不是忘了貂蝉夫人?”

    貂蝉夫人?

    相继扬眉,诸葛亮和周瑜难得地八卦心起,齐齐地盯向那一文士。

    那一文士被盯得打个哆嗦,干笑几声,说道:“在下姓郭,名嘉……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来话长,咱们边走边说罢?”

    言罢,郭嘉,那一文士,先是拉上不情不愿的沮授,再是陪同诸葛亮和周瑜,并在四名婢女的带领下,直朝诸葛亮和周瑜他们的客居走去。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昔日,洛阳不曾被焚烧,主公虽在黄巾之乱初露锋芒,却非要以游侠的身份,游历整个洛阳!并在一次宴会之中,用一首诗“明月几时有”而震惊了全场,由此结识了一代文学大家蔡邕先生……对了,“明月几时有”你们听过没?”

    乍听郭嘉的询问,诸葛亮和周瑜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轻轻地叹息,郭嘉清了清嗓音,不由地忆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