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名高北斗 » 第1章 心悦公主

第1章 心悦公主

    1

    此开卷第一章也,作者自云……

    哦,不,不是作者自云,而是本书的主人公宣王尚若缺——

    他现在被囚在监狱里。

    王爵已被削了,官职,也被罢了。

    罪名是,他图谋起兵造反。

    图谋造反,谁都知道,是死罪。

    被抓了下狱,那他的生命,想也不用想,已然走到了尽头。

    等待他的若不是凌迟,也将会是斩首,或腰斩。

    ………………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

    惊晓,重诺洲,重诺洲东部的重诺地区,大宁帝国。

    京都,北阳城,五更三点,大宁帝国16岁的皇帝唐肃,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

    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

    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

    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

    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百官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后,又对着御座后的帘子里面的薛太后,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过,每次上朝,薛太后听到百官,对皇帝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后,再呼她千岁千岁千千岁时,她总忍不住,要冷哼一声。

    这十六岁的皇帝唐肃,明面上是她的亲生儿子,可其实并不是,和他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这当然是一个秘密,而知道这个秘密的,这世上只有三个人:

    一个当然是她自己,另外两个,是她最心腹的心腹。

    当年,薛太后入宫之后,虽一直得明宗皇帝宠幸,可一直没诞下皇子,生出的全是公主。

    大宁,恢复了惨无人道的人殉。

    皇帝驾崩后,许多宫女、嫔妃,都要殉葬;而殉葬的嫔妃,一般都是一无所出的。

    所以,这大宁后宫,嫔妃能诞下孩子,即便是公主,也是值得庆幸的;至少以后的人殉,就没有她的份了。

    薛太后接连诞下了三个公主,虽她对自己的这三个女儿,都很宠爱;但要稳固在后宫的地位,必须得有个皇子。

    是以,待第四次有孕后,为了万无一失,她做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

    她做出了这个痛苦的决定后,心情便一直很郁郁,常常暗自看着自己渐渐大起来的腹部垂泪。

    “唉,若你还是个公主,那母妃……母妃就只能对不住你了……对不住你了……母妃也是没有办法啊,也是无可奈何啊!”

    当临盆时,生下的又是一个公主,薛太后当时的心,就如针扎般刺痛;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可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

    她的心腹,便马上把这刚出生的公主,抱走了。

    另一个心腹,便抱来一个已准备好的、也是刚出生的男婴。

    当时,薛太后第一眼看见那男婴,就说不出的讨厌、厌恶,甚至恨。

    但也没有办法,就是再讨厌、厌恶,以后,也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

    这个抱来的婴儿,就是现在的皇帝唐肃。

    薛太后,那时,也正因为有了皇子,很快,便被明宗皇帝立为皇后。

    …………

    当下,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帘子后的薛太后,见无人奏事,便道:“既无人奏事,那就退朝吧。”

    皇帝唐肃忽道:“母后,齐左都御史有事奏。”

    薛太后冷哼一声,道:“他有事奏,他自己有嘴,他会说;用不着皇帝你多嘴。你好好的坐着就是了。”

    左都御史齐仕鹏奏道:“说宣王尚若缺图谋造反,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就是……就是诬陷!毁了他,就是毁我大宁之万里长城!”

    薛太后听了,禁不住拍案而起,怒喝道:“齐左都御史,你真的好大的胆!真以为哀家不敢杀你么!”

    齐仕鹏毫不畏惧,反而,越加的勇敢,越加的敢说,大声道:“妇寺干政,乃取乱之象!太后你应当退帘还政,安居后宫,颐养天年!想我明宗帝在位时,朝野上下,那是一片祥和。我大宁,眼看就要中兴……唉!却不料明宗帝中兴之业未半,便中道崩殂!而太后你,执政以来,不但不能继明宗之业,反而,还把明宗朝留下来的贤臣良将,不是罢免,就是杀害,排除异己,大肆任用你薛家的人。现在,连我大宁之万里长城宣王尚若缺,你也要……”

    薛太后怒喝道:“来人!给哀家把他推去午门外,斩了!”

    齐仕鹏依然毫无畏惧,被推出去时,仍旧大声道:“我死不足惜!可惜我大宁天下啊!眼看就要中兴!如今,却要毁于一妇人之手!妇人之手啊!……”

    齐仕鹏的大叫之声,渐渐的小了,已听不见了。

    薛太后从帘子后面,走了出来,站在皇帝御座旁。

    皇帝唐肃愣了一下,跟着,便赶紧起来,让座。

    薛太后走上御座,坐下,冷眼看着下面的百官。

    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她双眼,盯着景王。

    景王景升也不惧,出班,拜罢起居,奏道:“臣也有一本,要奏。”

    薛太后听了,冷哼一声,冷冷道:“景王,你就不必奏了。哀家知道,你景家自来和尚家交好。你和那尚若缺,更是忘年之交。你的女儿景淑淑,也差点成了他的宣王妃。哼哼,景王,我看你,也老了,往后,就不用来上朝了。哀家令你在你这京都的王府里颐养,没有哀家的令,此后,不得踏出你这王府半步。来人,送景王回府。”

    门外转进四位典签卫卫士,也不容景王再多说,就推拥了出去。

    薛太后又看着百官,道:“还有事要奏吗?没有了,那就退朝吧。哀家也乏了。”

    2

    延福殿。

    薛太后最宠爱的公主,她的三女儿、心悦公主唐思浓,无比坚决的道:“母后,你……你绝对不能杀他!绝对不能!若他死了,女儿也不会活!他死了,女儿也死!”

    薛太后听了,气恨得浑身发抖,却又毫无办法,半晌说不出话来。

    隔了良久,薛太后有些无力的挥了挥手,道:“好了,退下吧,退下吧……”

    唐思浓道:“是!若女儿知道他死了,母后就来帮女儿收尸吧。”

    说完,唐思浓便退了出去。

    薛太后又气又怒又恨又悲,同时,又感到无计可施;斜靠在宝座上,眼看着前方,呆呆的发着呆。

    “这尚若缺,是必须得杀!留着他,永远是个大大的祸患;弟弟的仇,也必须报!可……三儿?我的三儿!……”

    想到这里,薛太后对尚若缺,更是恨的几乎要咬碎上下两排牙。

    一时,一太监,进来报:“启禀太后,中书阁右阁主徐恭、典签卫指挥使刘勉,在外求见。”

    薛太后回过神来,道:“宣。”便忙整衣危坐。

    正三品中书阁右阁主徐恭和正三品典签卫指挥使刘勉进来,跪拜罢。

    典签卫指挥使刘勉开口道:“太后,那尚若缺……以臣愚见,当快刀斩乱麻,立刻杀了。若一直把他关在狱中,恐怕会生变。”

    薛太后听了,什么也没有说。

    徐恭道:”尚若缺现在不能杀。”

    刘勉道:“为何不能杀?越早结果了他,越好!”

    徐恭道:“尚若缺,名高北斗,海内人望。现在罢了他的官,削了他的爵,已是惹得天下人愤怒、不满;还有,边关那四十万将士……”

    刘勉打断他,道:“太后不是已派亲信去接管、控制了吗。”

    徐恭道:“是,太后是已派人去接管、控制了,可你以为,一下子,就能控得住他们?他们就能乖乖听命?”

    刘勉道:“不听命?难道他们还敢反不成?”

    徐恭道:“反,他们是不敢,但现在,若立刻杀了尚若缺,那就很难说了。尚若缺在他们心目中,素来被他们敬爱之如父母,仰望之如日月。更何况,尚若缺和他父亲尚煜,统率他们有十余年之久;里面的将官,有几个,不是他父子俩,提拔上来的?又有几个,不是他父子俩的亲信?你说,现在立刻杀了尚若缺,他们会毫无反应?”

    薛太后听了,说道:“徐卿说得甚是!虽然,哀家已经派亲信,去接管、控制;并想方设法,拉拢、分化。可一时之间,是很难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