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单挑三国:开局教化张角 » 第八十七章 紧急朝议

第八十七章 紧急朝议

    张杨急忙上前两步,恭恭敬敬地抱拳应声。

    “回邢太守,在下正是张杨张稚叔!”

    邢纪眼神微闪,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张杨,随后赞道:

    “早便听闻稚叔勇猛过人,乃张刺史麾下得力佐员。

    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张杨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谦虚道:

    “稚叔些许薄名,皆是靠刺史大人及诸位师长肯定方才得来。

    若说真本事,却是有限。”

    “哈哈哈,稚叔不但有勇武之力,且尚有几分文人儒姿,这倒是难得的紧。”

    邢纪摇头笑着,招呼二人相继落座。

    “我西河郡萧条的紧,这家酒肆已是离石城中最好的一家。

    此番招待有些寒酸,还望张刺史莫要埋怨。”

    “岂敢,在下每番前来离石,太守皆会设家宴款待。

    今日又破费在外宴请,在下受宠若惊尚且来不及,又哪里敢埋怨?”

    张懿急忙称谢,随后轻叹一声道:

    “西河郡户数仅有数千,总人口不足三万,比之太原郡可是差了近十番。

    如此僻困之地,邢太守仍能够治理有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已是极为不易矣。”

    邢纪亦是唏嘘道:

    “西河郡确是萧条的紧,想那豫州汝南郡、荆州南阳郡,皆是人口超过两百万之大郡,也是我大汉人口最多的两郡。

    西河郡与其相比,差距何止数十番?

    不过比之定襄郡与朔方郡,我西河郡却尚算好的。

    尤其是朔方郡,总人口尚不足万,委实凋敝、萧条。”

    张懿点了点头,语气莫名道:

    “并州总人口七十余万,然匈奴、乌桓、鲜卑之数却也有六七十万。

    且匈奴等部族大都上马即能战,真要是作乱,光靠我并州之力,可无法抵御。

    我等身负保境安民之重责,平日里可要多多留心三族异动才是。”

    邢纪眼神微闪,却是不再接口继续,而是招呼着几人动筷。

    事实上,此时邢纪的心中已然生出了几分不愉。

    保境安民乃是太守之责,张懿此番提及,非但有僭越之意,更隐约有指手画脚之嫌。

    如此,他又岂能高兴?

    酒过半晌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自外间街道上传来。

    未几,一道满头大汗的身影仓惶冲入。

    “报!启禀太守……刺史!

    蔺县张县长急报,南匈奴五万余骑兵自蔺县城外穿过,正一路向南疾掠而去,意图不明!”

    “南匈奴……五万?!”

    邢纪、张懿、张杨等人齐齐愣住,尤其是邢纪,手中筷子竟都惊得掉落于地。

    “南匈奴在长城以南总共只有万余口,且几乎尽在上郡,这五万骑兵又是自何处而来?!”

    张懿阴沉着脸,喝问出声。

    只是那报信之人显然也给不出答案。

    此时,张杨眉头紧皱道:

    “规模如此庞大之骑兵,定然是从长城关口涌入无疑!

    只是,对方究竟是从哪个关口冲入?

    为何关口未有丝毫警示?

    是被突袭来不及示警,还是有内应相助?”

    邢纪狠狠一拍案几,咬牙切齿道:

    “南匈奴如此大动静,为何使匈奴中郎将未曾有丝毫警示?”

    张懿深吸一口气,脸色沉重道:

    “南匈奴必然是早有预谋,料来那位使匈奴中郎将已然陷入困顿之境。

    眼下最紧要的,非是追查缘由,而是如何应对!

    南匈奴身为我大汉臣属,如此不报大动,定然包藏祸心!

    这五万匈奴骑兵浩荡南下,其目标多半是河东郡无疑。

    当即刻向朝廷飞鸽传书,请朝廷迅为处置!”

    只是还不待邢纪应答,外间却又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报!太原郡羊肠仓被数万匈奴骑兵攻占!

    眼下匈奴骑兵已然兵分数路,向阳曲、晋阳、平陶等方向涌去!”

    听到这道消息,众人无不骇然失色。

    张懿更霍然起身,一脸震怖道:

    “太原郡?又是数万骑兵?

    卑鄙南匈奴!这些乱民竟敢倾巢而出,祸乱我大汉?!”

    邢纪只觉双腿发软,脸色一片苍白。

    身为西河郡太守,却任由匈奴大军自境内一东一南呼啸而过犹不自知,他仿佛已然看到了自己的凄惨下场!

    “即刻向朝廷奏报!”

    悲愤担忧之际,邢纪怒吼一声,之后却是猛地双眼一白,晕了过去。

    张懿脸色铁青地扫了眼乱成一团的太守属吏,侧头看向张杨。

    “马上随本刺史前往太原郡,设法消弭贼祸!”

    “诺!”

    ……

    七月十九,雒阳,未央宫。

    今日并非朝议日,是以各部主官皆是睡了个好觉。

    不过日出之后,当代表紧急朝议的钟声在内城四方响起,一应官员的府邸内顿时好一阵鸡飞狗跳。

    待得百官齐聚前殿,已是一个时辰后。

    大部分官员皆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发生了何事。

    不过站在最前方的一些大臣,却大都神色沉重,似是已然知晓缘由。

    朝议大殿最后方,正有两个同列而排的年轻官员低声交谈。

    其中,左侧之人身高仅有七尺二,身材较为壮硕,显得低矮墩实。

    不过一双相对细小的眼睛颇为明亮有神,身上更有一种沉凝不动的气势。

    右侧之人倒是足有七尺五六,体型修长,且面白肤细,生得很是端正。

    不过其神色间却隐约带着些轻佻和浮夸,眼底深处更有一抹若隐若现的傲意。

    这二人却正是当朝议郎曹操,以及中散大夫袁术。

    “孟德兄可知发生了何事?”

    袁术微微侧头下瞥,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曹操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前方,也不去看袁术,只是嘴唇微动道:

    “满堂朝臣,十之八九皆是不知,我曹孟德又何以知晓?”

    袁术眼中闪过一抹蔑视,呵呵一笑道:

    “令尊位居九卿,可是当朝大鸿胪,难不成连如此大事都听不到风声?”

    曹操终于侧头看了眼袁术,只是眼神十分平静,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数息后,曹操忽然低声一笑。

    “区区九卿,怎能与三公相比?

    不过,即便家父晓得一些内情,在下也不会去问。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职、耳不灌风。

    更何况,同为朝殿之臣,若欲通晓大事,合当自身探知。

    托庇师长之口荫,我曹孟德,不屑为之。”

    袁术顿时脸色一僵,感觉十分难堪。

    脸色数番变化后,袁术忽的低沉一笑,收回了目光,同时意味莫名地叹息一句。

    “唉,这天底下,终归是多羡嫉梅子之酸者。

    也对,毕竟不是哪个皆有梅林在园。

    尤其是皇苑出身、族根不全者。

    呵呵……”

    曹操双眼微眯,眼帘开合两番后,淡然一笑,摇摇头未曾应声。

    二人前方的何苗耳朵动了动,眼中闪过一抹惊异之色。

    面对袁术如此明显的暗讽,这曹孟德竟然仍能忍得住?

    究竟是心志不俗,还是畏惧袁家势力,不敢抗争?

    思虑半天,何苗仍未能得出结论。

    索性摇摇头不再多想,反正这曹孟德跟他不是一路人,管他是何心思。

    一炷香的功夫后,当朝天家刘宏终于姗姗来迟。

    一番叩拜礼仪之后,一道沉重的闷响忽然自御案上传来。

    群臣顿时心中一抖,偷眼观瞧着正满脸怒容、狠拍御案的皇帝。

    “反了!当真是反了!

    区区南匈奴,竟敢反叛朝廷,真当朕提不起屠刀?真当我大汉兵锋已然曲刃?!”

    闻听此言,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部分不知内情的官员皆是一脸匪夷所思之色。

    南匈奴竟然反了?

    可他们为何要反?

    此时,张让轻咳一声,尖着嗓子神色沉重道:

    “使匈奴中郎将赵毅及犒军小黄门左丰先后奏报,言称南匈奴左部贵族反叛,囚禁单于,并发兵一万又两千围攻美稷城。

    此外,尚称南匈奴极有可能发兵寇掠朝廷腹地,尤其是太原郡与河东郡。

    因太原王氏及河东卫氏曾与左部贵族生了嫌隙,有可能招致报复。”

    说到这里,张让微微一顿,留给一众神色难看的朝臣消化时间,五六息后才又开口道:

    “得此奏报后不久,蔺县县长杨芾、西河郡太守邢纪又传来急报,称南匈奴已有五万骑兵掠过蔺县,正向河东郡方向疾速奔近。

    紧跟着,并州刺史张懿又传了急报,言称南匈奴业已倾巢而出,分两路向河东郡及太原郡寇掠。

    并且,河东郡之匈奴骑兵已然攻下羊肠仓,正朝整个河东郡分散侵袭而去!”

    听到这里,所有朝臣俱是脸色大变,又惊又怒。

    哪怕是班列最前方的一应大臣,亦是眉头紧皱、脸上阴云密布。

    他们只是收到了一些零散消息,却并不如张让所说详细,也不如这般骇然听闻……

    “南匈奴,这些化外蛮夷,果真不堪教化!”

    已然七十余岁的太中大夫桥玄睁开了沧桑的眸子,咬牙切齿地怒哼出声,气得身子都在发抖。

    群臣见桥玄都这般气愤,心中更是义愤填膺。

    因桥玄曾历任三大公卿、声望极高,故而在朝臣中影响力颇为不俗。

    当下便不断有人开口附和,痛骂匈奴蛮夷、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