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当兵回来去打工 » 第六十九章凤英傍晚进新家,众女雪夜谈天气

第六十九章凤英傍晚进新家,众女雪夜谈天气

    直到下午四点,何晓宸和徐凤英拿到大红结婚证书才回到家里。

    这个家,当然是指江心州的这家。

    与两个人同期回来的,当然还有妈妈和妹妹。

    居然还跟来了宫雪妮,何晓宸一行人在宫祥云处小坐片刻后,这小女孩硬要在江心洲待几天,也只好随了她。

    王熠被他送回了返家的客车,王熠。给家在距离县城20公里的地方娄香乡。

    王熠回家看一看父母之后,马上还会过来。

    汽车停在了门前宽大的广场上,一条黄色的狗飞奔过来,它闻着了那久违的熟悉的气息。

    他首先就扑到何晓宸的身上使劲的嗅,何晓宸把它紧紧的抱着,轻轻的拍了拍它的脑袋,把它放下来,又在周荣华何晓妍宫雪妮三个人身上嗅,不停的摇着尾巴。

    最后它警惕地注视徐凤英这个陌生人,她从来没有来过。

    妈妈说:“前几天你岳母她们家里人来过两次……”

    哦,原来如此,也就是说这一次是特地让徐凤英过来看看这个未来的家。

    寒冬腊月4点多,已经显出晚上的迹象,天气阴冷,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对门大伯家的门也关了,亮着灯。

    屋里有人说话,大伯大妈的儿子何容,儿媳许娟,孙子何宇飞从武汉回家了。何晓宸说:“我到大伯家去伸个头,打个招呼。”

    徐凤英目测了一下,厅堂高3.2米,后面是个厨房,厅堂两边是房间,楼梯在左侧的房间后面拾级而上。

    扶着光滑的塑钢楼梯上去,二楼是三个大房间,都不小,过道里窗户风一吹,夏天时一定很凉爽,前后有走廊,后面的走廊有一扇门可以通过厨房楼顶平台,冬天在这里搬张椅子,坐着可以晒晒太阳。

    宫雪妮领着徐凤英继续上三楼,一间是柴房,另一间很大的屋子是练功场所,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沙袋吊着,还有刀枪,棍棒,流星锤等冷兵器,其中一杆大枪金灿灿的引人注目。

    毕竟徐凤英不是练家子,对这个没有太大兴趣。

    她又随着宫雪娓回到二楼,这里是何晓宸的卧室兼书房,一方墙的书架上全是书。

    她也仔细的翻看起来,书架上的书大致分这几类,一是文学方面的书,有小说散文,诗歌,二是装潢装修之类的书,工程之类的书。三是军事上面的书,兵书战策,还有历史方面的书,再就是擒拿格斗,还有拳此方兵器谱等等,还有一本书很厚很厚,全是繁体字《形意洗髓功》,在文学类还有十几本英文版的书,一架小型收录机。放在书架的下面,已经蒙上了灰尘。

    再看房间正面墙上挂着各种奖状牌匾,花海市孝心模范,花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花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固县道德模范等。

    看着这一架子的书,和满墙的奖匾,徐凤英心里空落落的,她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跟他比起来差距太远。

    他知识渊博,她却跟不上他的脚步。

    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他果然还是一个好人!”

    她突然才想起妹妹和妈妈在下面准备晚餐了,她应该下去帮忙,而不能像个老爷似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妹妹,我下去了,准备做饭呢,你也下去吗?”

    “嗯,我要做作业了,今天混一天了,不做作业不行!”

    宫雪妮打开了自己沉重的书包,把书,作业,齐齐地搬到偌大的写字台上,打开台灯,很熟练的操作着这一切,看来她对这里很熟悉了。

    “妈,我做什么呀?”徐凤英走进厨房里,大大咧咧地说。

    刚才在车上她已经叫过妈了,既然登记领证就是夫妻了,尽管还没办婚宴,名分已经摆在那里,何况何晓宸早已经叫过她妈妈为妈妈了。

    何晓妍在锅台上不紧不慢的忙活着,“嫂子你就不用忙了,刚刚来,以后你正式入驻了,就是这家的女主人啦!”

    三个人正说着,只听见大门吱溜,一阵冷风灌进来,随后厅堂里走进人来,三人扭头一看,是对门大妈汪全梅,她儿媳许娟,何晓宸随后掩上门。

    “我来看看,小娘,你媳妇长得怎么样?”人还没有到厨房,但那一连串的笑声冲进来。

    几个人全涌世厨房,十四平米的厨房一下子就显小了,周荣华介绍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徐凤英跟着叫一遍。

    说着说着,几个人就谈起了今年的天气来。

    大妈说:“今年天气怪,北方往年下大雪的,今年下暴雪,大部分地区都是白雪皑皑的覆盖着,从农历中旬到现在快过年了,还是一直在下,就是今天昨天天气好一点,明天又不行了!”

    许娟说:“南方也一样,南方今年虽然有的地方没有下雪,但是冰雪灾害很严重,有的高压线都压塌了,路上尽岀交通事故!”

    徐凤英说:“可不是咋的,我在路上就看到有四五辆车撞在一块,我们那一条路还好一点,就是慢慢走嘛,要不然的话早就到家了,我们走的也挺早的,天不亮就走了,大概5点就……”

    几个女人谈论天气,越谈越感到恐怖。顺利的把车开回来,是不幸中的万幸。

    徐凤英继续说:“而且晓宸说,这个天气叫小冰河时期。”

    汪全梅许娟婆媳俩几乎异口同声:“什么叫小冰河时期?”

    周荣华说:“我晓得。”

    徐凤英惊讶:“哦,妈妈晓得?那你说什么叫小冰河时期?”

    周荣华解释道:“我从我儿子的那本历史书中看到,在明朝崇祯年间,最南方东州下了一场大雪,东州的人高兴坏了,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快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明末小冰河时期的开始,第2年全国大旱,尤其是陕西米脂北方地区大旱的时间很长,导致粮食颗粒无收……”

    许娟说:“对,我好像也听别人这么讲过,反正明年可能有大灾,不知道在哪里。”

    饭菜好了,可以上桌了,已经是7点了,好像到了深夜似的。

    何晓宸跟大家一起二山来时,却并没有进厨房,而是直接上了二楼。

    回到家里的何晓宸仿佛回到了童年,不论离别故家乡多久,他都觉得过了很长时间,可他仍然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连脚下的土地都散发清新的气息。

    他坐在沙发上,看一本书,今年新买的《百年孤独》。

    他感到只有坐在家里,这样一种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考虑,清幽的环境下优雅地看书,能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记得父亲还在世时,父亲也是一位书迷,应该说他受了父亲的影响,一直把这种喜欢阅读的习惯保持到现在,很顽固的坚持了下来。

    “叔。”宫雪妮从课本中抬起头,美丽的大眼睛一闪,嫣然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怎么了?小妮?”他问。

    “叔,我每次考英语的时候都能考得很好,但是口语练习却总是很差,比如说这一句我总是都不顺口,怎么办?”

    “哪一句?”

    何晓宸把脸凑过来,“你再读一遍我听听!”

    宫雪妮的英语:“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映红了大地……”

    他听出来了,是她的翘舌音有问题,方法不对。

    “小妮,不对,你应该这么读,你注意听……”

    他反复的纠正着她这一句。

    宫雪妮反复的跟着练习,渐渐的掌握了这个翘舌音的正确读法。

    晚饭后大家洗洗涮涮,就感觉到夜里更冷了,准备睡觉了。

    周荣华问:“小妮,你今天晚上跟谁睡呀?”

    她看看这个,又望着那个,全是比她大的人,中间只有一位男性,她在这些人当中目光游移不定,一时还真拿不定主意跟谁睡。

    之后她的目光落在何晓妍的脸上,“我跟妍姑姑睡。”

    随后她又问:“叔,你跟谁睡呀?”

    何晓晟指着旁边站的徐凤英:“跟她睡,我们是夫妻!”

    宫雪妮点点头:“你们是两口子,我知道。”

    何晓妍说:“夜里更冷了,小妮跟姑姑上那边睡吧,把书包也带上看看书!”

    宫雪妮把书包也拎走了。

    房间里床头灯照着昏黄的微弱的光,很有情调的释放在洁白的墙壁上。外面还在下着雪。厚厚的被窝温暖着两个人。

    “明天有大领导来,你紧张吗?”

    “也不紧张,我见过的领导比他们大的多的是,还跟他们在一起拼过酒,没啥好紧张的!”

    所谓的大领导,也就是市里的市长,县里的县长,上一级的领导不可能的。

    徐凤英有点好奇的问他:“那你明天说话是不是打官腔,就像电视上一样那么说?”

    何晓宸点了一下她的脑袋:“想什么呢?别想好事了,睡觉!”

    可是徐凤英还是没有睡着。

    “你说闹的事情也不算太大,他们把这事情整出这么多,是不是有点过了?”

    “你以为这是虚名是吧?我告诉你,虚名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虚名往往会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就是你这个人成名了,一方面舆论和监督的,另一方面人家知道你,我就可以包更多的活,以后做事情各个方面都要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