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那年花开夜微凉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宰相府

    宰相看着面前的箱子。不语。

    银峰显着有些尴尬说道:“下官听闻,那三皇子和唐远要回朝了。下官没想到他们真的得胜了”

    宰相看了一眼银峰“上次我让你办的事,你就办成这样给我?”

    银峰解释道:“虽然这次有些阻碍,但是下官听闻,那王伦已经伏法了。而且皇上也没有追究此事。朝廷现在查这件事比较紧,下官也不敢轻举妄动。”

    宰相呵斥得:“朝廷和我的钱有什么关系?你就把这种结果给我看?”

    “下官已经着人在办了,还需要一段时间。”

    “那老夫这次的损失你打算怎么补救啊?”

    “下官闻言,那南王没有派那么多兵力去支援唐远,想必也是有所保留。若是我们拿这件事做文章,说服皇上派使者前去讨要,不知宰相打人意下如何?”

    “那你认为何人能够胜任这件事呢?”

    “回宰相大人,三皇子是最佳人选。”

    “?此话怎讲?”

    “三皇子是主张联姻之人,此去南王处是最佳人选,若是半路中因病而逝,或者因为南王派的刺客刺杀了,那也与我们无关了。”

    宰相听完拿起了桌子的上的茶喝了一口。随后放下茶碗道:“算了,这次的事,也是我补救及时,不然被皇上知晓,可就没办法了。老夫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住你,毕竟这粮食的事,有你一半的责任。”

    “你先下去吧。”

    “是。”

    管家疑惑:“大人,这次就这么放过银峰了?不怕别人会议论吗?”

    “议论?银峰是懂规矩的人。他知道老夫和皇上喜欢什么,能为老夫在关键时刻排忧解难,老夫为何不重用他?就算那银峰不是什么文人,但是知道什么时候抓住机会,学问是用来干嘛的?做文章,文章是用来干嘛的?朝廷设宰相不过是辅佐皇上统率百官。百官之上,众位皇子就非宰相所能管。二皇子虽然是老夫的女婿,但他毕竟是皇子就算谈规矩讲原则,人家凭什么和老夫谈?那要看老夫值不值得谈,有没有筹码去谈。有些事也不能太张扬。就像江南的事,就连公开的都只能是经过包装以后的辟谣。收礼要雅,不然就俗了。什么珍珠翡翠,那是什么?那是世间所有,并非老夫所有,金钱不可往,亦可往。古代官府修建牌坊为某人歌功颂德的时候,为什么总会搭配物质奖励?因为他们也知道那些形式主义毫无意义,给点奖励才有意义,才能起到模范作用。既然都是这样,那老夫何必在乎呢?你先退下吧。”

    “是。”

    夜晚

    宰相命人将那几口大箱子贴上了封条。装在马车上同自己入宫。

    皇宫内

    “皇上,宰相求见。”

    “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是。”

    宰相看到皇上,跪下行了大礼“老臣,拜见皇上。”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回皇上,臣将这几个月的税收送来了。”

    南宫玺看了一眼箱子。

    “怎么这么少?这连今年的俸禄都发不下来,你就让朕拿着这些发俸禄?”

    宰相依然跪着低着头,不正面面对皇上“回皇上,老臣已经在弥补了。”

    南宫玺摆了摆手道:“算了。你抓紧办吧,这次允祁办的很好,允灏表现的也不错。朕要封他们为靖王和逍遥王,宰相意下如何啊?”

    回皇上“皇上是天子,皇上的旨意就是天意,臣没有别的想法,老臣与皇上所见略同,只是这还没有立太子之前就同时立王爷的,在本朝中还是头一例。”

    “宰相说的有理。只是朕想等后宫再添几位皇子的时候再立太子也不迟,唐远不日回京,这迎接仪式就由宰相和众皇子们一同办理吧。朕乏了。你跪安吧。”

    “是,臣告退。”

    三更

    银乐姬在侍寝时,皇上叹了一声,银乐姬连忙问到:“皇上这是怎么了?是乐姬伺候的不好么?”

    南宫玺摇头道:“不管他,咱们抓紧时间再睡会。”

    眼下夏国被打败,本是一件好事,眼看着唐远大军班师回朝。可南王却没有履行承诺将剩下的兵送到余国。这让南宫玺心中不舒服。

    清晨

    允灏和唐远刚到城门外,就看到大皇子允祀和允祁带领着文武百官在城门口守候着了。允灏一看这阵势,这么大的阵仗,想必是早早的就预备了。

    只闻得,吹箫抚琴者,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允灏疑惑道“唐将军,这是什么音乐?怎么听着如此气派?”

    唐远听了一会子说道“回王爷,这乐声气势滂沱,好像是皇上凯旋归来时用的乐曲,这曲子好像只用过两次,一次先皇出征,另一次是皇上征讨赵国时用的。”

    允灏看着唐远问道“当真?”

    唐远点头道“老臣不敢虚言。”

    允灏冷笑道“这人啊,还是谦虚的好,若是一味的骄傲自满。只会盲目了前进的方向。我这还没见到皇上呢,就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可谓是煞费苦心了。左不过是为了那件事罢了。”

    “王爷所说的那件事是什么?”

    “南王的三万兵。”

    唐远感叹道:“怪不得。王爷可想好应对之法了?”

    “父皇既然让宰相和众皇子前来,就是想看看我会不会隐功勋而自满,若是自满。必定防着我,更何况本王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说的好听是王爷,不好听点就是皇上的征西将军,这‘错’与‘不错’就在那一念之间。”

    “要不老夫命人让他们散了?”

    允灏摇了摇头“不必了。既然摆这么大的排场迎接本王和将军,岂有不授之礼?来人,让奏乐的宫人将曲谱换成迎接将军归来的曲子。”

    “是。”

    唐远说道“王爷,这不合适吧?你是王爷,我是将军,若是将迎接曲谱换了,岂不是委屈了王爷?”

    “本王说过,皇上说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不能揣测圣意。”

    “是。”

    歌曲改完后,允灏和唐远下马走向人群

    大臣们齐刷刷的向允灏行礼“恭迎逍遥王”

    允灏一愣:“什么逍遥王?”

    宰相回到:“回王爷,是皇上昨夜的旨意,既然是皇上的旨意,那么今日众大臣称你为逍遥王,也属合情合理了。”

    “宰相这话有道理,只是本王是父皇派遣到边陲的,这是不是逍遥王,还不一定呢,不过本王真的希望父皇可以让我余生‘逍遥’,不问朝堂之事。”

    “三皇子这话何意?皇上还是看重王爷的,不然也不会把边陲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这边陲之事可大可小,说白了,王爷还是有兵权的。”

    允灏听到这里明白了,原来这宰相是要刺探我是否有军权,若是有,则启禀皇上我有夺嫡之心,现在只能装傻了“什么兵权?本王怎么不知?”

    “难道王爷去边陲时皇上没将兵符交予王爷吗?”

    “宰相这话何意?难道是觊觎军权?”

    “老臣不敢。”

    允灏不说什么,径直的走向了皇宫内。

    “皇上,三皇子和唐远的大军班师回朝,已经到宫门口了。”文公公报到。

    南宫玺听后大喜:“好,快宣。”

    “是。”

    “皇上有旨,宣唐将军觐见。”

    “给皇上请安,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边关大捷,允灏和唐远平定夏国是我余国功臣,唐远功不可没,封为镇国公。赏黄金万两,府宅一座,良田百倾。”

    “多谢皇上隆恩。”

    “免礼吧。”

    “允灏?这次你去支援唐远有功,你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吗?”

    “回父皇,只要是父皇的赏赐,儿臣都愿领受。”

    “那么你最想要什么?”

    “回父皇,儿臣只想逍遥自在的做一个王爷罢了,还望父皇成全。”

    皇上听闻这话很是满意“既然如此,朕准许你做逍遥王。”

    “谢父皇隆恩。”

    众爱卿可还有本启奏?

    “启禀皇上,老臣有本启奏。”

    “宰相大人有何本启奏?”

    “回皇上,如今夏国已败,若我余国能以此战余威攻打南王,南王必无力与我们抗衡,此时是拿下南王的最佳时期,挥军南下,攻南王必成之。”

    丞相在旁反驳到:“宰相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啊,眼下月公主还在南王处,此战若败了或僵持不下,那可就没有退路了,到时候南王拿公主当人质,我们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攻打夏国时,国库缺银两,缺少粮草。此时是我余国韬光养晦的最佳时期。”

    皇上看到此时朝堂僵持不下,只得说到“朕也想征讨南王,可有些事情还没有查清,不能轻易出兵。”

    而宰相却说:“臣听说南王处的水患已经得到了控制,而南王一直不派兵,岂不是出尔反尔?没有大丈夫之举。”

    丞相反驳到:“皇上,依老臣看,我们何不先礼后兵?现在朝廷粮草不足,若我们能够打探到南王的底细,岂不是有利于我们余国?”

    皇上想了想,说道到:“张丞相言之有理。丞相觉得派谁去好呢?”

    “老臣觉得三皇子是最佳人选,若是三皇子以皇上的身份去,南王必将忌惮。”

    宰相则反驳到:“老臣觉得不妥,三皇子刚从边疆归来。此时应在府内多陪陪福晋。而二皇子此时正在治理水务,我们何不以帮助南王治理水务之名派二皇子去呢?也算是名正言顺。”

    皇上想了一会:“好,那就派二皇子去。”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