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135章 扰乱——拉皮整骨头

135章 扰乱——拉皮整骨头

    从苏聪家安装所有电子产品回来,段均益清楚地感受到了嫉妒。

    看着苏聪整个人焕发出来的热血激情,心绪被扰乱。

    对苏聪挂在嘴上的“老婆的手一挥”,段均益更是忍不住揶揄,你还真换了张脸,女人是整容,我看你是整皮,甚至还不止,拉皮整骨头,我都快认不出你了。

    刘招娣来昌定同住后,兰埠菁也有不习惯之处,尤其对晚上亲热之事更为小心,竖起手指“嘘”声告诫,生怕卧室响动被外面听到。

    段均益明知主卧与次卧中间不但隔着书房,实际还有主卧附带的卫手间,觉得小题大作,不以为然。

    其实刘招娣早就顾忌避嫌,不但每晚睡得早,还一反常态紧闭房门,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蹑手蹑脚。

    刘招娣私下里问兰埠菁,这段时间回昌定来住,你们睡得咋样?没什么影响?

    兰埠菁并不正面作答:“原来半夜要起来喂奶,现在段准睡得安稳多了。”

    刘招娣点明,我是问你与段均益。

    兰埠菁脸一沉:“又来了,有什么好问的。”

    好问不好问,人活一世,哪个绕得过这些事,过日子该柔和的要柔和,脾气要养息。

    你一言我一语,母女俩竟还生出些火药味。

    这会,段均益记起新姐夫公司的现金代购券还放在行李箱里,便打电话提醒兰埠菁,可是电话一直没接。

    兰埠菁正与刘招娣论战,看到有手机来电也不接。

    直到提前下班回家后,段均益才搞清原委并埋怨,你这人还真有一个坏习惯,一不高兴就不接电话,万一有啥急事咋办?

    段均益把行李箱提溜出来,翻个底朝天也找不着现金代购券,最后在洗衣机里的衣服口袋找到半截。

    猛踢洗衣机一脚,鬼晓得这券还能不能兑现?

    兰埠菁心疼有之,郁闷有之,几句话不合,又朝段均益吼起来。

    段均益放下饭碗即以散步之名迅速出了家门。

    兰埠菁受不了这冷淡,推门对着电梯口的背影喊道:“你不回来还好些。”

    前脚才出门的段均益被吓一跳。

    踱步所在的小区,望着自家窗户,段均益想起了源江的那套房子或那个家,还有郡兴的新房子,自忖条件越来越好,但总觉得不过瘾,不够兴奋。

    家的感觉哪样好?这些念头让人有些恍惚。

    这时,唐副总裁难得地打来了电话,把思绪拉回到现实。

    到底还是亲近,聊了很多话,最后落到家事上。

    产后抑郁症?段均益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今天不提起这种病,我闻所未闻,不过我估计兰埠菁没有这种病,可能是呆在家里呆烦躁了。

    唐副总裁提醒,没有就更好,但如果你不懂也就难得看出来,病症表现有轻有重。你嫂子当年生孩子后就得过一段这种病,关键是要用心陪伴,少些干扰,尽量把日子过轻松。再给你一个建议,不妨带出去走走,散散心。

    段均益连连称是。

    半个月后,又接到了出差的通知,仍是陪同通讯产业中心的那位专家,再加上小严。

    这次出差地是陵江,听小严传达除了原有那个课题任务外,还要附带了解陵江作为通讯软件外包服务园区的发展状况。

    小严特意提到,那位专家很认可段均益的能力,既专业又低调务实,定位很准,执行力也强。

    段均益有些欣然,察觉上次的运动用品的现金代购券没白送,更体会到段均霞办事老道。

    段均益盘算着出差带上兰埠菁,顺便旅游散散心。

    兰埠菁鼻炎犯了,粗枝大叶地翻着手机里昌定的天气预报。“你出的是公差,好不好安排?你又不是领导,只怕人家会介意。”

    不碍事的,我能搞定,带我出差的那领导对我印象不错,哪怕有些介意的话,我送点小礼物表示一下,人家会理解的。

    “该不会到时候尽剩我一个人玩?”

    我白天忙白天的,晚上可以陪你,任务完成后,让他们先回,我再陪你玩两天。

    初步打消兰埠菁的顾虑,本来差不多已说好,但是当兰埠菁听到出差地是陵江后,立马摇头表示拒绝,然后说什么也不愿去了。

    段均益追问不出理由,埋怨有陵江的大太阳不晒,偏赖在阴沉沉的昌定不挪窝。

    兰埠菁鼓着满嘴的烤烟茶水,空茶杯嗖到饭桌子上,不去的原因差点喷嘴而出。

    陵江就是段均益遭遇“仙人跳”的地方,兰埠菁眼前犹如绿头苍蝇在飞,一想起段均益接受按摩那事更是胸口一紧。

    按摩女以及按摩服务,自从上次为解决“仙人跳”而折腾,如今兰埠菁看到听到这些事都恨不得把嘴里的烤烟茶叶嚼个粉碎。

    人世间不如意者占多数,快意人生的少,活得轻爽也非常态。

    康德助近来诸事烦扰,须发都懒得修,能躺着决不坐着。

    上次虽然约了刚买一台SUV的穷盒子到办公室见面聊天,结果却失约了。

    康德助当时没太在意,可过了两天再一问,才知道穷盒子得了肺结核,现在正隔离住院。

    康德助懊悔粗心,连忙拔打电话,虽然没关机,但老是忙音打不通。于是又到处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家传染病医院。

    到医院一看,院门高深,房子老旧,青苔长得跟才发的菜秧子一样。

    进到住院楼层,铁门紧锁,康德助被告知暂时不能与病人见面,至少要等到一星期之后。

    “没有家属在照顾?”康德助先是不理解,后来才问清楚原因。

    原来事赶事的也是不巧,黎云英带孩子回老家去了。

    从结婚到生孩子,黎云英还没回过茂德岔路口乡镇。其实自小出外打工讨生活,回老家的次数少得可怜。除了路远转车无数以及春运期间很难买到车票的原因,黎云英还惮于村民的闲言碎语,那就是与父母长得并不像。而且随着年岁渐长,心里疑问也与日俱增。

    而小翠也只有三天假,上星期还在铜峰过的中秋节,此时已回陵江上班了。

    康德助只好临时写一张便条转给穷盒子——你不接电话,是不是想清静几天?人难免不得病,有病就安心养病,没必要烦躁。现在医学发达,你这病能治好,自己重视就行。我的手机24小时通,你随时可找我。下星期我再来。

    龙飞凤舞地写这么多,护士接过便条在手上划了划,关键是要督促病人戒烟,千万不能再抽了。

    康德助伸手要回便条,再提笔在便条末尾加了一句:兄弟这烟得戒。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康德助拔打易烁的电话,结果通了被摁断,不一会就收到“在开会”的短信。

    康德助早两天托易烁去侧面打听情况,重点了解闵修仁所涉金额有无降低。

    昨天上午易烁初步反馈,金额不但没降,反而增加了四万多元。

    康德助火冒三丈,一巴掌拍在办公桌上,刚站在办公室门口前来串门的何田田像虾蛄一样弹。

    从田毅提供的白家公司财务票据来看,至少有两笔合同明显存在订金逻辑错误,合同成交金额也就是最终入账金额实打实低于合同签订金额,所谓的事前合同订金不应当归属白家公司,也就谈不上构成侵占。

    不知是白家公司再次发难,还是举证继续深入,金额竟然不降反增,康德助感到丝丝凉意。

    易烁耐人寻味地提到,理论上白家公司可以串通别人做通订金的所有手脚。

    财务票据上的细节,康德助以前完全门外汉,现在也似懂非懂。

    往深处想,确实越想越怕。

    因为所有公章都在白家公司手里,甚至私章都是现成的,所有票据也信手拈来,各个环节流程也可以依葫芦画瓢,总之要把事情闹得更大,只差一张订金便条和一个客户作证而已。

    康德助在电话里言明情况再求助郑瑜:“如果真出现白家公司自说自话的那种搞法,你可得作个见证。”

    郑瑜为难但仍回复着体己话。

    估摸着郑瑜能使上劲的地方几乎没有。

    康德助昨晚只一个屁久的囫囵觉,神经衰弱的迹象在加重。

    半夜醒来的温婉丽从门缝看到书房的灯仍亮着,便敲开了门,轻声细语,怎么还不睡?要不要我在这躺一会?”

    “你去睡你的,我只是睡不着。”康德助嘴上说睡不着,实际打呵欠。

    呵欠连天的,你其实是想睡觉了,因为心里有事?

    “问得可新鲜,当然是有事才睡不着,现在不劳你操心,你去睡你的。”康德助下逐客令。

    明知道你没睡,我怎么可能安心不管?温婉丽耷拉着靠在门框,我是你老婆,未必就不能让我躺一会,就不能跟我说几句?

    “从哪里说起好,我根本不想扯细的。”康德助畏难但又于心不忍,遂改口应允,“要扯就等明天,明天再和你聊。”

    掩关房门,康德助盯着打火机出神,有时候还不如打火机来得简单清爽,一摁就能窜出火苗来。

    问题原因不是出自温婉丽,或者说不占主要,康德助明知是自己出了问题。

    意识到了问题但无力解决,让康德助将打火机摁个不停,在夜色中眯着眼,听着响,见着光。

    打火机终于受不了这种摁法,金属包片松动,弹簧也不灵了,就快要散架了,康德助突然浮现精神打野这种说法。

    从最初强烈的负疚感,历经激烈的思想斗争与冲突的矛盾调和,尤其是范娟昙花一现之后,既无从预知再见又近乎无法重来的渐行渐远,心结也稍有缓解,暂已不再是紧压心口的麻石。

    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似乎只有天知道。

    康德助上回不由自主在宣纸上写出“掩耳盗铃”四个字,掷笔之前又墨涂自嘲,难道做一回贼要担一世的心?

    中年时节的生活也差不多掩耳盗铃。

    做梦都想回到当初的热烈缠绵,但沙漏一样地就失去了,前头已遁形无踪,后头看不到浪潮再来。

    表面生活反映出来的只是表象,关键是内在感情起决定作用。

    康德助也不止一次索问,恐怕不光是内在,表象竟也开始成为在意而无法释怀的关键。

    脑子里总有小九九作祟,天天要与之斗争似的。

    身材走了样,提不起兴趣,姿势老三样,环境总一样,也鲜有期待,自己挖这么多坎,越往后迈,腿越发软。

    特别是视觉动物的新鲜感,如果以五滴血为上限值,有没有剩最后一滴,甚至不到半滴,康德助都不敢暗示了。

    找不到出路,还生出歪点子,偶尔以视觉意念里去找那滴血。

    殊不知,这种满血复活的法子,越找越失血,既坏观感,更坏心瘾。

    最显灵的例子,就是近来“与其应付还不如自己来”的观点让人倍感恐慌,这日子何年何月是个头。

    “老大不小的年纪却老管不住”,康德助这两年咒自己的次数比前十几年加起来都多。

    工作也像在嘲笑这老大不小的年纪。

    拓展训练基地新添了两位副经理,康德助甚至不在初选名单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