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156章 按摩——喊娘又叫爷

156章 按摩——喊娘又叫爷

    父子关系与母女关系相比,显得粗一些,但也粗中带细。

    康德助回老家并未提前告知,踏进家门时,康益坤正炊事午饭,灶台上的锅里有小碗多一点的蒸肉飘香。康德助有点乐,盼着康益坤胃口好、吃得香。

    好一段时日,康益坤独个儿住在乡下,鲁慈秀早住到城里照顾康德助那小家了。康德助原来想让父母同住城里,但拗不过康益坤叶老归根的铁主意。

    这一段康德助回得少,诸事缠身,烦加上累,几分怨天尤人的情绪窜头。

    康德助不期而归,让康益坤几分欣喜,只是脸上看不出。康益坤向来如此,内敛得紧。原本不打算再炒菜,快步塞柴生火,重新点亮炉膛,不一会就爆出一大盘泛着绿油星子的青辣椒。

    快来趁热,你爱的油淋辣椒,康益坤端盘招呼上桌。

    康德助执筷不语,默默体会滋味。

    这会还真是饿了,利落扒拉两碗饭。

    康益坤嚼得慢,静看狼吞虎咽。

    放下制氧机,中午未作休息,康德助便到镇上去看穷盒子。

    当晚归得迟,还是穷盒子送回来的。

    敲开院门就看出康益坤一脸忿然。

    见穷盒子在侧,康益坤先招呼沏茶,叨念着老早就备饭在家等,又打手电筒到马路迎过好几回,担心走夜路,忧心在外面出啥事。

    言语如往常一样冲,但觉得被骂得痛快。

    穷盒子放下拎着的一壶谷酒,与康益坤倒是有话说,以往家事捋一通,长谈至深夜,于是懒得赶夜路,干脆歇在家里。

    原想早些知会明天的行程,一料想康益坤夜来犯困,按下不提。

    独自上到阁楼,发现角落篾篓里一只孤零零的大碗。

    开灯细瞧,碗口盘结蜘蛛网,白釉蓝花的碗底上加固一道生锈铁箍。

    这落单的碗,不仅迅速把康德助拉回孩提年代,也猛地衬托独居乡下的寂寥。

    辗转反侧,顿觉父子俩没得及多说话,心生愧疚。转念一想,同穷盒子聊得尽兴也算不错。

    盯着墙壁上挂着落满灰的地方戏扮相年画,康德助想起穷盒子提过的《仙配三忆》这曲陵江戏。

    靠在床头再打开手机上网一通搜索,翻了半个小时才在唯一冷门贴吧里找到了线索。

    不过,贴吧上传者特意备注这曲戏词记得尚不完整——

    元宵无灯只有火,空望月满人不圆。草花团子带喜色,沾滴油星当汤圆。勤字持家不受力,一个情字等得痴。饱腹虽难犹自可,脔心堵起失信人。

    一忆得垅头春园制烟茶,嫩苞软团案板搓,手法身步麻花转,揉捻翻滚筛子响,茶芽改色挤出汁,焙火闻香捞底锅,阴干萎凋席上摊,晾拣枝梗泡余味,生津润口沫子多,寻思筒里无存货,捂盖拉锁不让掀。

    二忆得村头碓房磨豆腐,起轴顶洞垒牙盘,浑圆磨棍推拐合,添豆小喂混干湿,褪皮卸壳露白玉,素衣无骨见精华,豆乳琼浆腰缝出,顿挫归槽随旋转,反顺上下巧轮回,糊细全凭浸发久,抹去盘痕滚雪花。

    三忆得田头沟渠摸泥鳅,拦淤塞底淘过水,引指摸寻透气孔,躬背合抄提真气,两厢抵拢暗入围,玲珑润滑桩子溜,柔嫩结实紧抠掐,银钩划水犁耕浅,草覆兜沿拱路深,滩游扭劲破细浪,赤脚抽身再松翻。

    仙配如今三忆得,才晓得一个情字不易得,勤俭持家唱三忆,不负当初失信人。

    ——

    康德助平素熟稔锦港话的流行歌曲,一边对着戏词,生搬硬套地咬字找发音的感觉,一边滋生了改词套用铜峰地方戏老调子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康益坤便叮叮咚咚下厨忙乎早餐。

    康德助嘀咕对不住,回家来反倒添麻烦,立马又得走。

    一伸懒腰,记起昨天打算到镇上买条香烟的,结果给忘了。

    吃罢早餐,康德助便开车往镇上买烟,顺便送穷盒子。

    在镇上终于见着小翠,康德助主动问起对彭四能的印象。

    原以为只会得到粗略答复,没想到小翠明言拒绝,我也怕看那些血肉模糊的照片,我比那附中音乐老师还怕些。

    “你为何读过卫校又晕血?”

    小翠连连摆手,所以才现在改当幼师了,以前就是因为怕那些玩意才改行的。

    康德助与穷盒子交换眼神,相互摇头。

    晌午回来,康益坤在后院搭架领瓜藤,背上衣服汗透了,手上青筋显现。

    平时很少见到康益坤累成这样,因为身体向来不咋地,夜里常不落觉,每每坐在床上等天亮。

    康德助虽生感念,也只叮嘱正抡锄头的康益坤别中暑。

    正收拾行李,康益坤进屋脱衣拭汗,问起啥时走。

    柔和告知就得走,康益坤得讯愣一会,略微点点头,闪进厨房做饭。

    这顿饭是父子俩一起弄的,可坐在桌上,说话的时候多,动筷子的时候少。

    康德助只是抱着解闷的念头而聊,可康益坤左右了主题。

    这一刻感觉与从前全然两样。

    康德助先前觉得爸爸文化不高,对自己言传身教少了点,何况“夹着尾巴做人,多栽花少栽刺,船过得舵过得”的老三篇不太抵用。

    当康益坤年岁渐高,更认为已经远离自己生活的主要位置。

    直到这会才发现,做爸爸的真是尽职,该给予的一定会一古脑地给予,不管时节早晚,不论是否如愿采用,终究要陪自己走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段。

    扪心自问该如何做好儿子的角色?

    康益坤抬头看看墙上钟,催促多吃菜,仰脖子沽了杯中酒,不说了,反正你也长大了,于是起身帮着打点行装。

    望着康益坤从窖洞里掏红薯的佝偻背影,康德助鼻子泛酸。

    力劝不要送出门,道了再见,倚在院门的康益坤有如一湖静水。

    走出百多米,康德助又记起一句话,回头挥手冲喊:“你一个人在家要特别注意安全。”

    康益坤霎时笑开脸也挥手回复,我也正要提醒你注意安全。

    冬日的午后阳光特别难得,倍让人暖和,一路开车顺手顺心。

    抵达富黎县城,康德助去了一趟康德惠家。

    康德惠主动给温婉丽买来几副调经补血的中药。

    俩姑嫂历来投缘,相互联系得紧,包括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康德助的外甥与康欣打小亲密。

    回到铜峰市区已是傍晚。康德助没有直接回家,先往章威武家里送了火焙鱼等一袋东西,然后又约郑瑜,送与车上拉的一袋红薯。

    郑瑜对红薯自是称心,但见面就揶揄,年前这么多事,还劳你还给我送红薯,果然是白皮红心大好人。

    “我妈妈做寿摆酒,空收了你的人情,闵修仁的事,又劳费你不少心,送一点红薯应当的,也就你实在,好打发。”

    嫌我好打发,那你请我吃饭,这会也到饭点了。郑瑜主动提议,并从红薯袋里挑出一只大个,用纸包起来塞进挎包,神秘兮兮地补充,钱归你出,地方由我选。

    郑瑜作向导,带到一家名为“同渡过”的茶餐厅。

    这倒是个好所在,一走进去就感觉对头。一二楼吃饭喝茶,三四楼唱歌,有大厅也有包厢。

    看来老板与郑瑜熟,进门就陪着还介绍一番。

    挑中一个临窗卡座,郑瑜问是吃西餐还是中式?

    “我还真饿了,中午陪我爸吃饭,光顾着讲话了。”康德助拍拍肚皮,“你做主,上两个硬菜。”

    饿了的话,建议你吃煲仔饭,上得快,饭菜香。

    “不点菜,那是么子搞法,分开吃,各吃各的?”

    对不住,我吃的已经进蒸锅了。郑瑜支走服务员转话题,你跟你爸还能如此亲近,好羡慕,你这号年纪的父子关系,难得亲近的。

    “是不算亲近的,也难得一回亲近,已经好多年没住在一起,生活习惯都生疏。”康德助不放心点餐的事,“你要我请客,你吃什么我都还不晓得,吃的地方也是你定的,我怎么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明显跟的闵修仁的事差不多。”

    眼神柔和的郑瑜双手撑头,好可怜的娃,真的被麻纱搞疲沓了,我劝你暂时放下所有事,跟电工黑胶布一样隔开绝缘,安安心心过个年。

    “想清静何其难哉,过年我还得跟进,正发愁找不到办法。”

    郑瑜皱紧眉头,起身端来两小碟辣椒和酸菜,轻轻敲桌面,我说两条,一条是让自己清静一阵,第二条是不要为托关系试图打点,你至少要做到其中一条,要不然这顿饭算你白请了。

    热气腾腾的煲仔饭上桌。隔着气雾,康德助揉了揉眼睛。

    可郑瑜不见了。

    煲仔饭吃到一半,郑瑜才捧着一只碗现身,碗里一只冒热气的红薯,就是塞进挎包的红薯。

    康德助放下勺子,又在揉眼睛。“你这是哪一出,各吃各的也只是品种不同,不至于吃的时间也分开,否则就不叫一起吃饭,只能叫一起点餐,连我俩点餐都是分开点的,你在茶餐厅竟然还把红薯搞上桌。”

    郑瑜止不住地乐,红薯怎么了,康大爷的红薯,先尝个鲜,那天还说你是白皮红心大好人,看来是好人不识好人心,你猜我刚才干什么去了?

    “不就是到后厨端红薯去了?”

    只猜对一半,我刚才穿过后厨,到侧边巷子里,预约了两个人的按摩,看你总是揉眼睛,我估计你开车开久了,需要放松休息。

    康德助泛起暖意但仍正话反说:“一个女的,带一个男的去按摩,你就不怕人家歪起想?”

    郑瑜抿嘴瞪眼,把红薯一掰两半,声称随你歪着想,歪也歪不了,我安排的是手法很重的盲人按摩,能够让你叫,痛得叫的那种。

    康德助有点怵:“不是痛得叫,而是叫得痛,喊娘又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