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283章 基本——要混好几口

283章 基本——要混好几口

    填报完今天的清理数据统计表,不由得寻思人脸识别这提法。

    思考不甚其解,康德助才网聊回复:什么叫“你那铜峰”,某人刚被铜峰收留,莫忘本,免得标记纳为清理重点范围,要经常报备,甚至还要面见。

    兰埠菁似得了甘愿被谑症,只要看到质问批判的字眼,不但不恼,反而还能由此想像出居高临下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一回,兰埠菁同样“百折不挠”地应和:报备随时招呼,面见更合我意,就等着你的核查。

    康德助则揶揄:对你核查还不顶用,而要彻底清理。

    兰埠菁仍然无厘头:清理啥?

    康德助最终回复:清理干净。

    结束网聊之后,拿着报表刚走进会议室,就看到大家围着一张新鲜出炉的“鸭舌帽”照片热议。

    这回不是侧面照了,而是一张非正式的正面照,虽然不算非常清晰。

    这应该是抓拍再截屏下来的,人堆里有此品评。

    康德助记起兰埠菁关于扫描识别的话,于是在电话里告知易烁。

    自从“鸭舌帽”信息碰撞以来,易烁就开启连轴转的模式。

    易烁每天要甄别处理的线索,就像大雨过后屋檐滴不完的雨珠。

    得此提示,易烁连夜请教上级及外地同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第三天弄来并安装了一套扫描识别软件。

    编辑照片建模,提取数据建库,点击“自动比对”,海量信息开始碰撞。

    两个小时后,易烁将成果告知,排名靠前的200人已经比对出来了,最高相似度达到了71%,最低的有45%。

    康德助再予确认:“都是所谓大茂德地区的?”

    那当然,我就是根据通报的重点区域,以茂德周边的人员信息建的比对库。

    “年龄段是?”

    也是照你讲的来设的,不过我去掉了婚姻状况的选项,因为担心地址信息与婚姻信息匹配不及时。

    康德助觉得事不宜迟,马上提议:“我听说越来越确定鸭舌帽来自大茂德地区,你应该迅速把这200人的信息提交上去。”

    你那边不要?

    “我是外围,水泥地上的狗刨式,纯粹硬挺硬地人海战。”

    易烁顺嘴埋怨,那你还火急火燎地催得我起烟?让我两天都没睡。

    康德助模拟上峰口气一本正经:“清理信息磨到现在,费了功是小事,关键是沤了气,唯一的出路是早些出结果,越拖得久就越磨得没有信心,目前正值用策之际,只要是办法,我们都敢试,只要有想法,我们都愿听。你这刚到任,就不想别出心裁,争取出点新花样?”

    易烁把比对结果提交后,在每日例会上作了通报,然后明确了专门小组,再以协查方式,将需要核查的信息予以了转发。

    被强加了“鸭舌帽”的标签,铜峰市名声在外。每个人都很渺小又都重要,置身其中,都难免经历从紧张到麻木的过程。

    将近一个月了,扫描识别结果的协查仍没有收到有价值的情况反馈。

    此间康德助问过几回。

    易烁又领受了一个扩线追踪的任务,再加上疲于其他类型信息甄别碰撞,早就不作指望了。

    兰埠菁网聊时不忘询问此事。

    康德助有意回避扫描识别这桩事:科技的归科技,人海的归人海,就好比罗马的归罗马,恺撒的归恺撒。

    兰埠菁没听过类似的话:你能不能别这么有文化?咱俩都用对方听得懂的来聊天,尤其要少用历史地理还有该死的人名,老子真的对不上。

    这是第一次看到兰埠菁露出“口头禅”的尾巴,也就是“老子”的字眼。

    康德助迅速质问一堆:你敢自称老子?你是那个《道德经》的老子,还是有不肖儿孙的老子?你觉得这跟文化有关?你该不会是财大气粗自诩为老子?

    兰埠菁慌了:手残,打字打快了,不敢了。

    康德助一眼看出端倪:越是打字快,就越是自然发声,说明你平时就挂在嘴上,我小时候如果自称了老子,肯定是要挨打的,可见你挨少了打。

    兰埠菁缓过神来了:老子不能用,那用老娘?

    康德助继续打压:你是学孙二娘,武林中人开黑店?还是佘太君,七老八十需要倚老卖老?

    兰埠菁琢磨了一阵,一边笑一边回复:孙二娘倒是认识,就是你们男人最怕的母夜叉,佘太君不知道干嘛的,既然都太君了肯定老,为什么不能称老娘?

    康德助信手拈来:你认识孙二娘,她不认识你。佘太君可以自称老娘,但你不能,而且人家是自称为老身。我看你这人什么称谓都能配,就是不能配老子,配了就是不但没文化,还要耍流氓。

    兰埠菁不亦乐乎:那把老子送给你,你这么有文化。

    康德助看得一愣,小心措词:老子不要,不耍流氓。

    兰埠菁告饶了:耍文字是不可能耍过你的,咱要不改用语音?都是一口富黎话,听着舒服,又没有一点障碍。

    康德助不允:你对声音这么自信?既如此,先唱首歌来听听。

    兰埠菁被点中软肋,赶紧推辞:我五音不全,从未完全唱完过一首歌,要么记不全词,要么就记不住调,但听歌,我还是喜欢的。

    康德助试着确认:我不是非要听你唱歌,我只是怀疑你接受义务教育是怎么混过来的?

    兰埠菁就现应答:你说得对,我就是混过来的。

    康德助堵了一句:你不是高考跳农门?再说你从富黎混到了郡兴,也还算混了个基本。

    兰埠菁打趣:就高中聪明了三年,然后又犯糊涂了,以致如今还被某人数落没文化,说话又不好听,更不会唱歌,还只能混一口饭吃。

    康德助仍在兴头上:像你这样的,混一口饭还不行,至少得混两口,如果再算上老的,要混好几口。

    兰埠菁敏感了:你是笑我离婚?

    康德助打算结束网聊了:富黎一句俗话,叫“大哥莫讲二哥”,我何笑之有?

    退出聊天软件,放下手机,才意识到每次网聊都是自己主动结束的。

    而兰埠菁从不嫌话唠,更不怕尴尬,一副永不下线的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