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科举路 » 第十五章献策 上

第十五章献策 上

    皇帝恍然开口道:“那你等一会儿,再说吧!”

    说完之后就让张丰下去了,然后叫榜眼,探花,一个个的上去说话,不知道说的什么,让他们激动,一副要大干一场一样。

    张丰在想着怎么回皇帝的问题,前世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的方法,能彻底根治匈奴。

    时间渐渐的过去了,皇帝终于问完了话,宴会开始啦,两边开始奏乐,五个美女来到中间开始跳起舞蹈来。

    这个宴会没有太多的要求,本来就是给新科进士举办的,大家都是同一科,没多久就互相走动一下,拉近关系,前四名可以留在京城,其他的都是要外放为官的。

    王习和杨奇走了过来道:“十分羡慕子爱兄啊!可以留在京城,我们都要外放了。”

    张丰微笑道:“也没事的,只要在为官时期多多的做点业绩,很快就会回来京城的。”

    王习微笑道:“我外放为官你怎么都想不到在哪里?”

    张丰疑惑道:“哪里?”

    王习微笑道:“就是梨香县的县令。”

    张丰和杨奇惊道:“不会吧!”

    王习微笑道:“我也想不到啊!皇帝让我去梨香县,原来的县令胡志被抓了,听说是因为贪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过几天就让我去上任。”

    张丰拱手道:“那恭喜你了,随便让我表哥李台跟你一起回去吧!一来俩人有个伴,二来我让表哥办一些私事。”

    王习拱手道:“没问题!不过也要到时候子爱兄帮我说说好话啊!毕竟只有五年啊。”

    张丰倒了一杯酒道:“都在酒里。”

    俩人一饮而尽,然后也有很多的进士来跟张丰说话打招呼,张丰忙得不可开交。

    杨奇去的是北平府,洪泽县的县令,距离长城不远,杨奇觉得很苦,因为长城那里随时都会有战争,匈奴南下肯定第一个就是洪泽县。

    张丰开解一下杨奇:“洪泽县虽然艰苦一点,但是做出政绩来也是最为显眼的,只要你做出成绩,很快就会回到京城的。”

    杨奇苦笑:“谢子爱兄提醒,日后要麻烦你了。”

    皇帝在上方看着众人这般热情的打招呼,很是高兴,皇帝的目光看向张丰,张丰和赵紫金和一些进士,交谈甚欢。

    皇帝现在十分想知道张丰有什么计策来破敌,野心勃勃的瞬间暴涨,什么匈奴的,老子早晚废了你们,那些通通都不放在眼里。

    宴席马上就要结束啦!皇帝身边的田公公拿出圣旨走了出来开始念,众人的去处。

    宴席当天就封官,这是还从来没有这样的,皇帝也许就是张丰给的信心,皇帝不按套路出牌,文武百官也无可奈何。

    一甲三人都留在京城,二甲和三甲全部都是外放为官。

    宴席结束了,张丰不敢多喝,一会儿皇帝会单独的召见自己。

    皇帝已经走了,是去御书房批阅奏章了。

    宴席结束了,众人马上散席,田公公喊道:“奉皇上口谕,礼部尚书黄曲宁,赵国公上官鸿,晋王和状元郎留下,其他的人都可以走了。”

    赵国公上官鸿是兵部尚书,皇帝要张丰献策,肯定要有非常懂军事的人在场,赵国公上官鸿就非常符合,还有礼部尚书黄曲宁为人正直,也好看一看计策有没有漏洞,至于叫晋王很可能让他出征。

    (上官鸿,性格老谋深算,曾经跟他父亲上官宣,上战场打匈奴,上官宣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上官鸿就接过父亲的遗志,把匈奴灭掉,可是这些年来皇帝并没有让他再上战场。)

    不一会儿,四人来到御书房外面,晋王看到张丰笑道:“张兄,你果然厉害!考上状元,当初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不是凡人。”

    张丰拱手道:“参见晋王,臣只是皇恩浩荡而已。”

    田公公从里面走出来道:“皇上让你们进去。”

    四人走进御书房,立刻行礼:“参见皇上!”

    皇帝:“平身吧!”

    礼部尚书黄曲宁说道:“皇上,这么晚了,还召见我们,有什么急事吗?”

    皇帝微笑道:“今天朕问了,朕的状元郎,如何解决北方的异族,爱卿说他有计策,让你们来听听,探讨一下。”

    几人瞬间都盯着张丰,张丰被看着的感觉有点发毛。

    皇帝说道:“爱卿说吧!”

    张丰:“臣想问皇上朝廷的官员怎么说如何解决北方的匈奴?”

    皇帝不好气的说道:“想和汉朝一样和亲。”

    张丰了解了回答:“皇上臣以为此时的情况,宜战不宜和。”

    黄曲宁想说话,然后被皇帝挡一下,皇帝说道:“为何如此说?”

    张丰:“皇上,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对于北方的异族都是以抚为主,剿为辅。”

    “一方面是因为何时,我们中原具不能欺凌弱小者,另一方面就是,历朝历代在骑兵方面,都难以胜过草原的异族,他们自幼生长于马背上,与马为伴,弓马娴熟,而我朝的士兵多是农夫,自幼耕田种地,力气是有的,但是骑马或者善骑过马的很少,所以骑兵方面胜不过草原的异族,步兵脚力上差了草原甚多,就是战斗力强,也很难追上,只能任其来去如风,毫无办法,只能在长城之上守城。”

    赵国公上官鸿说道:“确实如此,如何才能打过呢?”

    张丰回道:“臣献策,第一个策就是杀胡令。”

    皇帝有兴趣道:“就是两晋时期冉闵发布的杀胡令?”

    张丰:“是的!封索边关,让国内的犯人或者是死刑犯全部让他们去匈奴杀敌立功,可以免去其罪,还要派一支五千左右的兵马进匈奴的地方,以战养战。”

    礼部尚书黄曲宁上前道:“不可!罪犯回来没有罪了,以后就会继续犯罪的。”

    皇帝没有搭理黄曲宁,继续说道:“那第二策呢?”

    张丰说道:“第二策是细菌战。”

    众人满头问号。

    晋王问道:“什么是细菌战?”

    张丰说道:“让长城守卫军封边关,不让如何人进来,他们匈奴来打,我们就用人排泄物,时间长的更好,涂抹箭头上,匈奴只要受了伤,他们就会死于感染,就是瘟疫,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死的越来越多。”

    众人都震惊了,这个家伙是读书人吗?那么毒啊!

    礼部尚书黄曲宁大惊道:“他们是人,不是畜生,那样杀孽太重。”

    张丰:“中原王朝之前历来都是如此的对待匈奴和北方异族,但是亡于蛮族者,无不是这般妇人之仁,和虚荣愚钝之君臣,我们以诚意仁义待之,但是蛮族是不懂的仁义的,蛮族生长环境恶劣,他们只懂得索取和刀剑,只是因为我们中原强大他们才会惧怕我们,并不会我们中原人懂得礼仪尊敬我们,先人所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他们来说,只知道生存,草原蛮族贵壮贱老,也就是说,青壮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宝贝,至于老人,在他们眼里就是浪费粮食的乐色,如果他们草原发生饥荒的时候,就是举兵攻打中原,南下抢女人,抢钱,抢食物,他们会肆意屠杀老弱妇孺,他们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我们为什么要以礼待之?对于这样的蛮族,谈何仁义?”

    黄曲宁说道:“如果匈奴都得瘟疫了,不会传染给我们的百姓吗?”

    张丰回道:“下宫有预防措施,防止瘟疫传染给我们的百姓,不能说有十成把握,但是有八成把握不会传染到我朝百姓。”

    皇帝说道:“那第三策呢?”

    张丰叹口气道:“臣不愿意用第三策,虽然能彻底解决北方的异族。”

    皇帝有了兴趣,他是皇帝不在乎张丰说的这些,只想解决北方异族。

    礼部尚书黄曲宁也是如此,觉得有其他的办法解决北方的问题,又不会杀孽太重,两全其美啊!

    赵国公上官鸿和晋王却想用细菌战或者杀胡令。

    皇帝开心道:“说说你的第三策?”

    张丰:“同化之策是我们不仅要赏赐钱财,还有不遗余力地帮助蛮族。”

    上官鸿大惊道:“放肆!张丰你大胆,这是资敌!”

    张丰继续道:“派出工匠教他们修建城池,让他们兴工商,派遣农家,带去五谷,手把手教他们耕种,让他们无需为粮食而担忧,礼部派遣对他们教化,让他们能识文断字之类的!当然还有开发互市通商,让他们能够自由来往我大光王朝,从我们这里能买到他们需要的物资,邀请蛮族来我们大光王朝定居………………”

    皇帝生气道:“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晋王脸色不好的说道:“张丰你在戏弄皇上吗?亲爹都没有这么孝顺的!”

    张丰拱手道:“臣不敢,臣还没有说完呢!说完之后在盖棺定论。”

    礼部尚书黄曲宁比较冷静一些说道:“你继续说!”

    张丰:“臣所说的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蛮族能够彻底的在我国文化熏陶之下,就而久之,渐渐的与我们中原同化,皇上可以想一想,中原历朝历代都是久经战火纷飞,不少的异族在这片土地上肆意践踏,可是如今呢?这些异族都去哪里了?”

    皇帝和晋王他们想了想还没有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