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的功法可以自动运行 » 第64章 返回县城!归途见闻

第64章 返回县城!归途见闻

    石铁县,聚义堂,经过一夜赶路的楚安先是回到城寨。

    从总庄归来,楚安不只是自身有所收获,更是为讲武堂购进了几本合适的功法。

    估摸着此次离开时间不短,楚安对城寨的职务做出了调整。

    韦乐安等最先加入城寨的一批老人被调职去管理寨兵以及防务,而以赵齐山为首的赵家子弟负责聚义堂内的统筹调度以及对外情报,至于张奇志、王元良两人被楚安任命管理讲武堂。

    三波人马被楚安分调到不同位置,一是避免聚义堂高层之间的冲突,二是防止其中一方人马做大,脱离楚安控制。

    交代完一切,楚安也不犹豫,连夜离了城寨回了黄归药园。

    时隔三年,楚安再度回归自己的真面容,坐于屋内,他静心琢磨着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年前我斩杀武馆教习之所以能逃过惩罚,表面看是周大量的力保,实则是因为我表现出的天赋,让那些人认定有足够的价值。”

    在断流武馆这种个人为主的势力中,规矩被淡化到了极致,只要你有价值,能为掌权者带来利益,莫说杀几个教习,就算是十个上百个也是无罪。

    “同理,这次回去若想得到‘重视’,我便需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常人不借外物的情况下,修炼突破至初力境大概需要十年左右,而我需要更短,尤其是最后一年,周大量为我送来足量的补药。”

    “步入初力境,既能表现出天赋不凡,又不至太过突兀。”

    在药园的几天,楚安一边修炼一边尝试调整着气息,让自己恢复到初力境的状态。

    而药园执事李德贵这两天也是没闲着,在楚安命令下暗中收集着县城中的消息,结合聚义堂赵磊飞鸽传书来的情报,县城内局势的轮廓呈现了大概。

    “果然,我还是必须得回去。”看着面前的情报,楚安揉了揉眉心感慨道。

    以聚义堂如今的收益,最近几年内供给楚安修炼的消耗不成问题,如果条件允许,他最好的做法便是假死脱身,让‘楚安’这个身份消失,顶着‘楚宏’的名字在城寨中安心修炼。

    可着眼城中的局势,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断流武馆与县衙的冲突愈演愈烈,县衙一方因为先前遭袭,处在绝对的下风,县城内的事务如今大都被武馆接手。

    “两方势力的对抗是聚义堂存活的条件。”楚安起身看向屋外静谧的药园,

    “先前聚义堂能剿杀黑风寨,鲸吞周边势力是因为县衙受创,掌控力下降。”

    “但如今若是断流武馆胜出,聚义堂也不会好过。”

    年入数十万两白银,如今的聚义堂在断流武馆眼中便是一个香饽饽,依着周大量这种掌权者的贪婪,势必不会放过这么一块肥肉。

    而楚安现在要做便是回到县城,将这摊水搅浑,必要时暗中助力县衙让其能够牵扯断流武馆更多的精力与人手,借此为聚义堂与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于楚安自身而言,时间便意味着武力,只要能拖住,过不了多久,断流武馆的威胁便不复存在……

    十日过后,前来验收黄归的药园执事早早便赶到,一见楚安便是嘘寒问暖,两人一番客套,来人才提及正事儿,

    “楚兄弟,委屈你在这穷乡僻壤守了三年,如今罚期已过,周掌柜催我带您回去呢。”

    楚安闻言面作喜色,语气带着几分激动,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待得人忒烦闷,好在期限已到,我也能顺利回城。”

    帮着装好押送黄归的马车,来人表现得颇为着急,婉拒了李德贵备下的酒席,催促楚安上路。

    见状,楚安也不好推辞,跟李德贵使了个眼色便跟着上路。

    此去县城有近百里,虽然那执事赶路之心迫切,但奈何马车行进速度有限,夜幕还是如期降了下来。

    听说县城外匪患猖獗,押着十几车黄归,那执事也不敢硬走夜路,只能在日落之前,找了村庄停靠暂过一晚。

    见车队入村驻扎,村民表现的也是十分热情,于他们而言,这个村子便是整个天地,很多人最远也不过去到邻村。

    虽去不了外面,可心中也是好奇,过往商队便成了他们的窗口,每当有外人来,总有村民会用粮食清水换上一些村外的故事。

    “这村子倒是比着往年富足不少。”

    领队的执事看着面前摆放的白饭鸡蛋眼中闪过诧异,之前到此便是半颗红薯都算金贵,可如今这些村民出手竟是‘阔绰’了起来。

    “还是要多亏了南边聚义堂里的好汉。”有一老者听得执事感叹,上前搭话道,

    “自从他们来了,村子里再也没遭过匪患,俺们不但交得钱少了,日子也安稳了,以前想得是怎么填饱肚子,现在偶尔还置上一件新衣服。”

    说话间,老者半是炫耀地抖了抖身上那件崭新的麻布衣袍,这是他为见这群外来的客人特地换上的。

    “啧啧,好俊的衣服,穿上可是大爷变小伙了。”楚安啃着一块红薯笑道。

    “你这后生,忒会说话来。”老大爷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可乡下人性情淳朴,三两句便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乡间趣事。

    而楚安则在一旁竖耳听着,余光扫视着周旁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建立聚义堂之初是为了修炼,可楚安心中也自己的良善与正义。

    整日劳作在田间的百姓,所求不过是三餐温饱,居有定所,这是他们应得的,可这个乱世却剥夺了这一切。

    楚安能做的便是力所能及地实现这些再朴实不过的诉求。

    热闹直至深夜,灯火渐渐熄灭,人群这才散去,同行的押车杂役劳累之下早已睡去,楚安也倒在榻上本想沉入梦境修炼,可忽听不远处传来‘沙沙’之音,抬头望去,却是领队的执事低头在记录着什么。

    不多时,那执事停笔起身将册子揣入怀中。

    楚安闭眼假寐,待其入睡后将册子顺出,就着月光打开看了起来。

    一目十行,楚安很快便翻看完了其中内容,并将其还了回去。

    其中记录多是这一路见闻,尤其是刚刚村中热闹的景象,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日记,却让楚安嗅到一丝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