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谍战之最强搭档 » 第10章 棉花生意

第10章 棉花生意

    江南贸易公司全体员工,总共四个人吃着开张夜饭。

    吃到兴头,袁公明询问吴咏生,“吴先生送一笔生意给江南公司,刚才我不好多问,你知道吗?”

    吴咏生立即回应,“一桩大买卖,油水很足。”

    “叔叔真够意思,送出一份大礼,够我们吃半年的。”

    吴大宝是吴咏生的叔叔。

    袁公明立即听出其中藏着大问题。

    吴大宝是个吃进去,绝对不会吐出来的坏蛋,会送大生意给别人做?

    不可能。

    先不点破。

    袁公明用生意人的口气问道,“毛利有多少?”

    “十几万吧!”

    “这么多利润!吴先生打算怎么分?”

    “叔叔关照,江南公司拿九成,大洋公司拿一成。”

    如果生意最后做成,袁公明手里可以有十几万的资金。

    好多!

    如此大好生意,伸手拿钱的时候,必定有断手的风险。

    但是袁公明知道,这桩生意必须做成。

    作为组长,什么时候东海小组不缺钱,才能立足。

    吴咏生立即拿出文件,“合同我已经拿到手,请袁先生尽快决定签约与否。”

    袁公明没有半点迟疑,不看合同,取来钢笔立即签署。

    袁公明记得前世所在的江南贸易公司的经营口号:绝不放过任何一单生意。

    活下来最重要。

    在1937年,袁公明活下来同样最重要。

    刚才袁公明用脸皮从吴大宝手里租下静园,是特例。

    管用的还是钞票。

    有生意必做。

    必签。

    吴咏生根本没有想到事情进展如此迅速。

    袁先生真厉害!

    也不问问要做什么生意。

    也不好好想想,连吴大宝都做不下来的生意,初来上海的外地商人竟然也敢接手?

    竟然眼睛不眨,签字。

    试试吧!

    吴咏生连忙收起签好的合同,接着说道,“叔叔说过,袁先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全部听你的。”

    确是吴大宝说过的话。

    大洋公司一票棉花运输生意,自上游安庆运往上海,在江阴遭到水警团查扣。

    理由:非法走私重要物资。

    如果黑帮不走私,还能叫黑帮吗?

    按照规定,必须持有当地政府签发的运输证,才允许上路运输。

    大洋公司大胆妄为,摸黑上路,金钱开道,过关通卡,已经顺利通过检查最为严格的南京。

    抵达上海前站,在江阴地界,遭遇查扣。

    江阴当局明示:十天内带着合法运输证解押提货,过期没收。

    还能让黑帮好好赚钱吗?

    吴大宝动用所有关系,所有资源,钞票花掉不少,最后不成。

    江阴最后的消息:警备司令部军令严查,无人违抗。

    已经过去五天。

    或者说,吴大宝今天没来由地想在袁公明身上赌博剩下的五天。

    知道袁公明的底细?

    吴大宝不知道。

    清楚袁公明的能力?

    吴大宝不清楚。

    了解袁公明的背景?

    吴大宝不了解。

    但是吴大宝亲眼看到袁公明一招之内当街收拾王大力,三招之内收拾三个贴身保镖。

    内心震动。

    此人勇猛无比。

    能解决大洋公司的难题吗?

    将一票棉花弄回上海?

    试试吧!

    现在,袁公明签署合同,已经开始试试。

    袁公明让陈保国收拾好所有材料,对吴咏生说道,“转告吴先生,第一单生意先试试看,争取圆满完成。”

    信心百倍。

    吴咏生立即说点漂亮话,“叔叔让我转告袁先生,尽量,尽力,不要勉强,这单做不成没关系,接着做下一单。”

    随后拿出一个钱袋子,“这点钱,留给袁先生办事用,不够,尽管开口要。”

    吴大宝给什么,袁公明拿什么,绝不客气。

    吴大宝关照的所有细节,都是生意当中必须具备的。

    比如钞票开路。

    现在袁公明什么都有,只缺成功。

    吃完,散席。

    袁公明命令陈保国立即仔细检查房间是否装有监听。

    没有发现。

    袁公明不放心,和陈保国下楼,出门,坐在汽车里面商量事情。

    回顾两天历程,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非常顺利,无比顺利。

    枫林镇抓捕满铁水文调查员,获得第一份情报。

    袁公明和陈保国在杭州特务训练班意外碰头,顺利离开。

    路遇保安队长设卡检查,抢到驳壳枪。

    今天顺利租下静园。

    明天顺利吗?

    今后永远顺利吗?

    想都不用想,顺利的基础将是大洋公司被江阴水警团扣押的一票棉花。

    如果不顺利,几天后和大洋公司所有签署的合同将是一张废纸。

    袁先生,陈先生,你们好走,恕不远送。

    可见的下场。

    在袁公明面见吴大宝之前,已经想明白选择。

    第一个选择:干。

    第二个选择:干成。

    没有第三个选择。

    特务处明令不许和上海站有联系,不能获得支持。

    只能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报能力。

    比如可以利用吴大宝,先把钱挣到手里。

    然后东海小组可以正常运作。

    陈保国当面提出想法,“能不能请求处座帮忙,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让江阴立即释放棉花运输船。”

    好想法。

    但是袁公明觉得很难办。

    凭什么长官无缘无故帮助下属办事?

    给个理由。

    给不出理由。

    因为袁公明根本没有见过处座。

    只能靠自己。

    袁公明拍拍脑袋,“让我想想,1937年江阴发生过什么重大事情?”

    “我现在有本事提前知道江阴发生过什么大案要案,可以提前通知江阴当局。”

    “要求当局提前行动,采取措施,避免重大损失!”

    “我们因此立下大功,也不要奖励,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把棉花运输船放掉。”

    异想天开。

    陈保国听得是稀里糊涂。

    也没想到什么大事。

    袁公明隐约记得,1937年发生过江阴泄密大案。

    在部队当兵的时候,历史补习课中学过,而且考试过。

    1937年南京政府制定笼中捉鱼计划,打算封锁江阴要塞,将进入长江的日本舰船一举消灭。

    没料到,政府内部高层出现间谍,将计划提前透露给日本人,日本舰船顺利逃脱,几无损失。

    真实的故事。

    可惜,袁公明忘记间谍的名字。

    不然的话,立即通知南京,立即抓人,提前断绝后患。

    袁公明不可能再回到前世,打开电脑,检索资料,看完江阴泄密大案,回来通报,抓捕间谍。

    就算抓捕泄密案间谍,和大洋公司棉花走私案没有多大关系。

    一个发生在1937年南京,一个发生在1937年江阴。

    不沾边。

    袁公明更加明白,历史是一天天形成,一天天积淀。

    无人能改变历史。

    只能认命。

    现在袁公明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老老实实地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