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国纷战 » 第三十章:指婚

第三十章:指婚

    正午时分,杨希于正厅用膳,数十道佳肴和御赐的美酒,享用下来真令人身心舒畅。

    高阳急匆匆赶来,焦急地说道:“我的王爷诶,您可真是心大。”

    “哈哈,高阳来了,快坐,咱们一块喝点。”杨希笑道。

    “我哪有心思喝酒,你知不知道今天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高阳都要急疯了。

    “怎么了?”杨希漫不经心地问道。

    “监察院参劾你入城逾制、擅杀良民、未经军督府批准擅自招降班胡士兵,藐视律法、蔑视朝规……给你罗列了三十多条罪状。”高阳家中有中枢府的官员,对于朝堂之事甚是清楚。

    “皇上怎么说?”杨希问道。

    “皇上久未上朝,朝堂之事皆有太子主持。太子说兹事体大,需禀明皇上方可定夺。”高阳道。

    “那不就没事了,快坐下,这满桌子的好菜好酒,我一个人哪吃得完?”杨希不以为意,连忙拉着高阳入座。

    高阳喝上一杯酒、吃了几口菜,又忍不住说道:“王爷,你和杨家本有同宗之情,为何不好生利用一番,反而要和他们闹僵呢?”

    “你也觉得我在犯蠢?”杨希的语气中透着狡黠。

    “不只是我,帝都里的人都这么想。”高阳是个直肠子,说话一向直来直去。

    “那就太好了,说明这些人都还没看穿我的谋划。”杨希满意地点了点头。

    “谋划?王爷又在谋划什么?”高阳疑惑道。

    “你马上就会知道的……算上时间,也该来了。”杨希淡然地敲着桌子。

    “主子,太师府今晚请您赴宴。”

    杨大一瘸一拐地走来说道,他刚挨完三十鞭子,却还能勉强行动,体质非同一般。

    “派人去太师府转达谢意,再替我准备一份礼物。”杨希道。

    “是。”

    高阳有些懵了:“王爷,这又是什么情况?您什么时候搭上太师府的线了?”

    “杨家和徐家积怨已久,我公然和杨家闹翻,太师府寻上来不是自然而然吗?”杨希笑道。

    虽说杨希杀了徐汤,但徐汤不过是个旁系子弟,在庞大的太师府中不值一提;如今杨希风头正劲,连皇帝都要仰仗于他,太师府见有机会拉拢,又怎会在意这些小事呢。

    “高明啊!王爷,我算是服您了。”

    高阳可谓是对杨希佩服得五体投地,但随后又有些不解地问道:“您搭上了太师府又是为何?徐仲可是出了名嫉贤妒能,尤其是对军功大臣。”

    “我暂且卖个关子,等时机合适,我自会向你说明。”

    夜幕降临,杨希来到了太师府。

    这座看起来有些老旧的府宅,乍一看没什么特点,可一旦靠近便觉一阵书香之气扑面而来,那种氛围令人不觉生出舞文弄墨、吟诗作对的心思。

    太师徐仲,这个年逾九十的老者早已须发皆白,但精气神却是异常抖擞,身形挺拔、腰身笔直,穿着一身衣宽袖大的太师服,好似位得道半仙。

    “王爷,昨日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出城相迎,真乃憾事。”徐仲轻笑着下阶相迎。

    “晚辈岂敢要太师亲迎,区区小礼,不成敬意。”杨希招了招手,身后的随从立刻捧着一只木盒呈上。

    “劳烦王爷了,里边请……”

    “请。”

    晚宴上,杨希与徐仲同席而坐,徐家的晚辈们纷纷前来敬酒。

    说是晚辈,其实也就是徐仲的儿孙辈,即便是孙辈之中,比杨希年幼的也没几个。众人却是一口一个“王爷”“伯父”的叫着,实在令杨希有些别扭。

    “罢了罢了,再敬下去,我就真要醉到了。”杨希摇头道。

    “王爷可是沙场里走出来的少年英雄,怎会这两杯酒醉倒呢?”

    此刻在杨希面前敬酒的是一名少女,唤作陆采清,是徐仲小女儿所生,虽是外孙女,但深受徐仲宠爱、自幼在太师府长大。

    陆采清年方十七,与杨希同岁,天生丽质、娇俏可人,出落得甚是美貌标致,身着一袭翠色披纱宫装。

    “沙场里走出来的人也不是钢筋铁骨,喝酒会醉、流血会死,也是肉体凡胎。”杨希笑道。

    “真的吗?我不信,除非王爷让我摸摸。”陆采清娇蛮地说道。

    “好了,清儿,别在王爷面前开这种玩笑,下去吧。”徐仲摆了摆手。

    “人家才没有开玩笑呢……”陆采清嘟囔着退回席上。

    酒过三巡之后,徐仲叫退了晚辈,与杨希独处。

    “王爷,你是在杨家长大的,如今功成名就了,为何要与其翻脸呢?你就不怕世人说你忘恩负义吗?”徐仲问道。

    “何来恩义之说?”杨希反问道。

    “所谓养育之恩大于天,你自幼在杨家长大,衣食住行、习武修文,不是恩义吗?”徐仲道。

    “那是因为我父亲在望沙堡卖命,要不然他们早将我赶走了。习武修文就更别提了,杨家这是拿我的名头给自家脸上添光呢。我非但不许,还有狠狠抽打他们几下。”杨希与杨家的恩情,早在杨旭强夺战马的时候就已不复存在了。

    “王爷是少年才俊,离开杨家是他们的损失。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也是堂堂的大夏的北御王了,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徐仲言语间似在暗示要为杨希选配妻子。

    “哦?太师可是要为我做媒?”

    杨希并不意外,姻缘联合是上层家族最常用的手段,他自幼长于帝都,对此早已耳熟目睹。

    “若王爷有意,我愿做主,将采清许配于你作侧室。”徐仲道。

    “侧室?”

    杨希微微一愣,随后便反应过来:“莫非陛下想将一位郡主下嫁于我?”

    徐仲在大夏朝可谓是手眼通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的外孙女都只可做侧室,那必是皇帝有意许亲。

    “王爷功高盖世,你的正妻只有皇室才能相配呀,陛下虽未下旨,但前日里已对我透过风声,他想将溪云郡主许配于你。”徐仲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个正房、一个侧室,杨希未来的家业继承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夏的传统,正房所生之子有全部继承权,若正房无子则由侧室所生之子继承,而后便是女儿;其余侍妾、婢女所生子嗣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继承权。

    “陛下和太师都有心了。”杨希也是回以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王爷这是同意了?”徐仲问道。

    “长者指婚,晚辈岂敢推辞。”杨希欣然受之。

    “好,我即向礼乐府择一吉日,便将采清送去王府。”徐仲顿时喜笑颜开。

    两人随后畅饮数杯,杨希方才告退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