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一梦雪中行 » 第五十四章 魏同叔言明来意,徐北云羞于为伍。

第五十四章 魏同叔言明来意,徐北云羞于为伍。

    魏同叔闻言,略微沉思片刻,缓声回答顾维祯的问话:

    “维祯兄还是一如既往,对我性子了解的一清二楚。也罢,此事倒也不算是甚么机密,再过一段时日,神京都中必然会传来消息。老夫且先与诸位说上一说。

    瓦剌那位神秘的国师,一名弟子于数个月前在王账中消失不见。而瓦剌大汗的传闻,我想场上诸位必然有所耳闻。

    据说现下的瓦剌大汗能活到九十高寿,身体却比四五十的壮年还要好。这是多得益于瓦剌的那位国师。而那位国师一直被瓦剌列为最高机密,去岁才传出国师的传闻。今儿又传来国师的弟子无故消失。

    上皇后来喜好修道,诸位也是知道的。老夫我以前游历山川名胜遍地,其中也认识几个修道之人。故此,上皇下旨召我进神京,也是想再次确认,瓦剌国师这个传闻真假。”

    “原来魏老先生是因为此事进的神京城,瓦剌国师我倒是有所耳闻,此事倒也不是甚机密之事。去岁一早就在民间传遍了。

    不过在小王看来,长生一道,只是前秦所留下的一些野外孤本,当不得真。”

    魏同叔听了,笑着对二皇子道:“二皇子此言差矣,虽说史诗上并没有完全的记载,但是老夫交友遍天下,僧道之中得道高人,或高寿者却毫无老相之人不胜凡举,又怎只是野外孤本。”

    “同叔,十几年前还不闻你于僧道有交,为何你对佛教和道教竟如此推崇。好好的文坛大家怎就和佛道扯上一些关系。

    虽说老夫不信天道,但也尊重佛道之人。但这大大不像与你游戏人间的作法。”顾维祯看在同年进士的份上,劝说一二,他也不希望在他余生中不多的同年里,魏同叔迷上修道之术。

    魏同叔听了,自是明白顾维祯的意思,但他却不领情地继续道:“修道,有时却能养性,修心养性,人也能更加精神。”

    说到此处,他不无得意地道:“老夫至今还能纳上几房年岁小的小妾,维祯兄你不比我。自是对此畏言。

    更何况上皇至今还于太极宫中修道,虽说老夫此时不在朝中为臣。却也曾为正统朝的一员。不信,你自可问二殿下一二。”

    二皇子闻言不敢接话,稍微停顿了一下,许是想到让他讨论皇祖父颇为不敬,道:

    “今天只论文词,不谈其他。倒是小王对魏老先生的弟子范解元有所耳闻,听闻范解元有望争夺下届的会元之举。”

    魏同叔闻言,笑而不语,至于范固则是欠身朝二皇子揖了一礼:“当不起二皇子繆赞,齐修埋头苦读三年,倒是对院试颇有信心。至于会元,齐修也只当争上一争。”

    “小王拭目以待!”

    二皇子对于读书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论文采,不问人品。只要合他的心意,他倒是愿意亲近,从不会摆他殿下的架子。

    顾维祯闻言,打量一个眼沉静如水的徐北云。继而开口道:“恰好清臣于方才作了半阙词,同叔且请一观。”

    说完,示意清大夫把她手上的那首半阙词呈交给魏同叔。

    清大夫见状,只好将手中的半阙词呈给魏大家。

    魏同叔闻听顾维祯之言,眼中闪过一丝光采。从清大夫手中接过打眼一瞧。良久不语,最后方道:

    “这词极好,可见徐清臣这是写给定国公的。老夫也曾耳闻,徐清臣自幼长于辽北边军。倒是老夫竟然不知,从哪粗俗边军中长大的人,竟能作出此等词句。倒是老夫小瞧徐小子了。”

    潜意识就是,词是好词,但是从遍地武夫身边长大的边军小少年,竟有此等词藻。

    徐北云从来就不是一个老实人,把刚才他说过的话,接着话头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魏同叔挑眉,最后晒然一笑,果真是少年锐意。他自是明白,显然是被徐小子暗下讽他曲意之举。

    “老夫听闻,徐小子去岁入国子监中还是短发,怎此时却留了一头长发,莫不是随波逐流?”

    好嘛,徐北云刚暗示了一翻他曲意迎逢,他马上来了一句你没有原则主见。也是在引用屈原那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来讽刺他的特立独行。

    徐北云剑眉一扬,端起案桌上的香茗,轻抿一小口之后,缓缓地道:“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说完,放下手中紫泥茶怀,侧眸瞧了一眼魏同叔继续道:“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北云虽一介士子,却也知道此言新意。”

    顾维祯和定国公听闻此句,双双抬首打量着说完之后,一脸平静的徐北云。

    良久,定国公点点头表示认同,却也不说话。继续盯着残局,似乎是和这局残棋给较上劲了。

    而顾维祉神色间似乎闪过一丝诧异,因为徐北云这句话的下句是: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他觉得徐北云未免有点激进了,不过顾大家在瞧见魏同叔双眼圆睁的神情,却又觉好笑。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且徐小子莫非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还是徐小子你本已是失怙失恃之身,故而不待尊之。”

    徐北云自是知道前句出自中庸,魏同叔大致的意思就是骂他不顾天下士人之意,再以孝道暗讽他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闻听此言,从坐位起身,剑眉一扬,朗声道:

    “大丈夫应顶天立地,志存高远,剑寒九州,马革裹尸。然北云虽一介读书人,当也知晓此言,实乃当得起北云赞之。

    国之将亡,不保家卫国,即便身体不毁,亦同行尸走肉。父母遇寇,不护父救母,但使发肤不伤,亦是猪狗不如。如此,北云羞于为伍。”

    你既骂我无父无母不尊孝道,本世子就敢骂你猪狗不如。

    说完,徐北云提起案桌边上的狼毫,行云流水般写下一词。

    北云于畅春园小温池院中心念‘泊秦淮’一诗有感,故而有所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新娘八⼗郎,苍苍⽩发对红妆。

    鸳鸯被⾥成双夜,⼀树梨花压海棠。

    最后以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收笔。

    摆好狼毫,对着二皇子,顾维祯和定国公三人作揖一礼,带着身后的王宁出了温汤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