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乡愁 » 99,自然教会人的生活

99,自然教会人的生活

    自然教会人的生活

    我们过去在农村生活,人在自然中,融入自然,与大自然共存,学习自然,教会了我们最质朴的生活。

    作家李欣频说:“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人的指导老师,记得随时向大自然借智慧”。

    这种生活是最自然的,朴实的,无华的,直接的,简单的,容易的,直白的。

    像太阳光明,月亮柔和,自然界黑白分明,仅仅是白天和黑夜的不同,让我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白天太阳照亮了大地,万扬通过光合作用在生长,人离不开太阳的光明草木,植物也离不开太阳的光明。

    但是人们也需要黑夜,需要静,需要休息,还有黑夜那份安静,内心的平静。

    树在四季轮回里一兴一盛,草在春夏秋冬中枯了又荣,甚至连那些土壤,都像人一样,白天里醒着,夜里时又睡去。万物都有明显的特征,人与自然紧密,个性也带有自然的属性,阴阳分明,黑白明显。

    人的心灵,像太极图一样,一边是黑的,一边是白的,所以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有向光明向善的一面,也有向黑暗向恶的一面。

    大自然有明有暗,人有动有静,世上有天堂和地狱,人心有善有恶。你能够看透自然的复化,但你能看透人心吗,你能够看透人性吗?善恶只在于人们的一念之间,当人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人们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天有明晴,四季有轮回,都是非常分明的。古时候的人活得棱角分明,豪壮刚烈,二三十年代的文人,也有风格,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不随同流俗不为五斗米折腰。

    现代的人,远离了自然,越来越没了风格,更没棱角,多了魏晋时的媚俗,究其原因一来失去单纯的生活而趋于复杂,故不能见棱见角地处世,二来久而久之的强人所难与强己所难,塑造起了非我的圆滑面具,无餍的物质追求,浮躁的精神状态,对模仿世情刻意的圆滑装饰,狡猾成了智慧,压抑本性视为稳重,把圆滑世故看成是成熟,少了棱角,人的动物性,自然属性越来越消蚀、磨损、衰退、蜕变、变异,久而久之将会人不成人。

    像树,越向高处生长,就越往底层扎根,老母鸡每天一个蛋,有了蛋,便有了价值,“咕咕咕”大叫的值得耀。一头温顺卖力的老牛教会谁容忍,谁就会赢得人的尊重,一头犟牛身上的累累鞭痕让倔性子体悟到不顺从的罹难和痛苦。

    农人便懂得了劳动的价值。通过自然知道,地闲了长草,人闲了分心,地收过了要秃,人收过了要荒,水流过了自然要露出卵石,人走过了自然要留下痕迹。人要劳动,人要干活。活到老干到老,一天不收,一天不食。人活着就要劳动,人活着就要创造。

    大自然几千年来,浅显地表露着生存哲理,农民虽没受过教育,不识字,但他们的朴实无华,淳朴安静,本分木讷,辛勤劳作等一切优良品格,就是这样学来的。

    鸟类那么小,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有智慧,可它们的建筑艺术是精美的、环保的、实用的、安全的。鸟巢筑在树上、芦苇荡、草丛里。我们小时候,在麻杆地里,发现了多个制作精美的鸟巢。不知用什么方法,粘到枝杆上,连接紧密,我小心翼翼,想把它从草丛里取出来,取了半天竟没有取下。原它们对可能出现的破坏早已料到来,设置了防御。不然的话,一阵风就能将鸟巢连根拔起,吹上天空。它的外型有圆,扁圆等形状,透气还挡风,避雨还有出口,隐蔽的人不容易发现它,而鸟却在天上飞着,突然箭一般冲下去钻在里面,世上最好的工匠也难以设计出这么多功能的鸟巢,它真是实用到家了,最外面的一层是粗糙的树枝,甚至有几块树皮。而最里面的一层却是细细的、发丝般柔软的绒草。用手触摸,还能感到它的舒适和温暖。

    燕子建造了最朴素简洁的建筑,环保节能,与人的铺张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燕子在主人家安寨扎营,从不偷吃主人家一点粮食和饭菜,干净又安静,与主人秋毫不犯,相安无事,年年如期归来,诚恳守信,带来春天的气息,人们认为它还能带来福音。

    人若学会燕子的品德,肯定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