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一只孤独米 » 书2

书2

    流星之绊(东野圭吾)读后感:25

    看完了流星之绊的第二遍,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为之前有看过类似的,就是凶手是警察的情节,所以并不是很吃惊,而且凶手的杀人动机也合乎情理。

    这本书朋友看了很多遍,已经被她翻烂了,由此可见,她是真的很喜欢这本书。昨天听她说起,是因为这本书中有爱情也有亲情,大概是我言情类的小说看多了吧,这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若说人性的话,书中的三个主角,也是做了那种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因为自己被骗而走上了诈骗的路,而最后之所以醒悟,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思想,也如同杀人凶手那般肮脏。

    不能说他们的本性如此,很多坏人之所以成为坏人都是有诱因的,但绝大部分人能够保持清醒控制己心,不能因为自己受到伤害了就要去伤害别人,因为受到伤害所以去犯罪,这不能成为作恶的理由。

    而说到爱情,行成与静奈的路还长,一时的好感与悸动而已。人心是善变的,这种爱能够持续多久真的很难说,而生活与爱是两回事。

    …………………………………………

    恶意(东野圭吾)读后感:26

    说到校园暴力,我记得我在上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时候都有过,我是被欺负的对象,被威胁,可悲的是你耿耿于怀十几年,欺负你的对象却早已不记得这回事了。记得那时候连校门都不敢出,施暴方说在学校门口回家路上堵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候当班干部,差生没交作业然后威胁我放水。从缀学以后,这些回忆就已经淡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昔日那些施暴者也变成了老实人,有一个甚至还追求过我。直至五年级,我还被同桌还是后桌的同学欺负得流眼泪,突然想起来这些事真是措不及防。回头一看,好像都不重要了,但在当时脆弱得不堪一击,无力且无助。

    很多人都说孩子是天真的,实际上小孩才是世上最可怕的魔鬼。未经教化,就萌生了无端的恶意,攀比、虚荣、捧高踩低,谁说只在成年人当中才会发生。而这种种都被大人一句不懂事,天真无邪略过了,真是可怕。

    有些人生来就是很坏的,天生的坏。而羡慕嫉妒恨更是人性的常态,要不然这句话也不会广为流传了。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就是人性的扭曲之处。嫉妒而产生恨,更是常有的事,只是有些人善于隐藏,而有些人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

    人之初,性本善?实则不然。

    放学后(东野圭吾)读后感:27

    这本书从作者提到主角妻子被迫打胎之后我就有预感,总觉得妻子想杀害他,没想到结局居然真的动手了,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案例,夫妻其中一方不想要孩子却怀孕,不管生还是不生,这种事情在最后都会对双方的感情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违背了自己的意志而做出的决定,所以始终介怀。

    我总觉得杀害两名老师的两个花季少女其实也是极其自私的,为什么呢,难道别人想看到不该看到的画面吗。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行为,从而歪曲别人的思想,又极其懦弱。主角似乎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又能理解她们的行为,好像也没有告诉警官真相的打算,等于是纵容了她们杀害别人的行为,在往后的生活中,这样的人难保不会再因为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从而再次剥夺别人的生命,这对受害者来说犹其不公。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是谁给了她们权利私自剥夺别人生的机会,不论是否是法制社会,这种行为都应该遭到唾弃。杀了被害人,她自己可以坦荡地继续美好生活,这种人的心理绝对不是仅这一次杀害就能被拯救的。我可以理解任何人的任何行为,但绝不赞同轻易去伤害他人。

    假面山庄(东野圭吾)读后感:28

    用主角的视角来写事件的进展,最后主角却是杀人“凶手”,这种叙述方式的确挺新颖的。男人容易见异思迁好像是很多故事里的内容,并不新奇。

    我记得我在催眠师手记一书当中看到过这么一段,意思就是实际上女人是很聪明的,是古希腊还是哪个时代的智慧女神,但是为什么女人无法主宰这个世界呢,不是因为女人没有力量,也不是因为女人弱,而是因为女人太重感情,太过于感情用事了,所以大多数时候,胜利的都是男人,因为男人足够狠心。

    任何人都喜欢以及欣赏美好的事物,没有人会不喜欢,但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不爱了明明可以选择离开,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伤害。说白了还是那两个字,自私。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所有罪犯都会因为自己的自私去伤害别人,而普通人则不会如此。当然,除了罪犯,还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只是伤害的程度不一,有些是可以定罪的,而有些是使人痛苦却无法定罪的。

    疯狂成瘾者(马克·刘易斯)读后感:29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脑科的书,对我来说却像是心理类型的书,因为整本书中所有与脑部相关的活动都会有其相应的心理变幻。成瘾者之所以会成瘾是因为他们把化学物质当成了任何一切东西的解药,也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世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被爱被关怀,希望被肯定被理解得到共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关注自己多于他人,而很多爱着我们的人也并不是很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你的爱。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多巴胺是什么,我曾经以为多巴胺就是幸福感,现在才知道它是神经调质之一,是某些行动提供的一种燃料。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我收藏的,一方面是因为它把晦涩的专业知识简明清晰地叙述了出来,一方面是心理方面它见证了一个人从自我否定否定世界到开始接受这个世界回到现实生活,我觉得几乎是每个人心理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自我否定,自我否定也与自卑挂钩,几乎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完全自信,没有任何自卑之处。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瘾君子们的世界有了些许了解。

    作者之所以成瘾最大三部分的心理原因,一是没有感觉到被爱,二是希望得到肯定,最大原因就是自我否定。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自我厌弃的心理状态。很幸运,他自救成功了,因为他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了,然后再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很多坏的事情往往并没有那么坏,而是因为自己过于将其想象得坏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告诉自己,很好,一切都很好,一切都会比以前好。再加上一系列的心理暗示,对某些影响到你的不好的东西,勇敢而坚决地说不,再告诉自己你可以,你一定可以。我们可以少看在意一些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才是自己。希望你的那个自己是阳光是快乐,希望你也希望我。

    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读后感:30

    我们总是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给自己的梦中情人附加上世间所有的美德,因为太多太多的爱美化了那个人,所以真实显得犹为不真实,所以我们爱的也许并不是那个存在于现实中的人,而是那个在我们脑海中幻想里的美好的身影。

    也许盖茨比爱的的确是黛熙本人,那个声音充满了金钱的味道,似乎是黄金铸造的女郎。但我想他更在意的应该是五年前的回忆里的种种无能为力,他试图抹去这五年间黛熙曾爱过汤姆的事实,却没有明白,没有这五年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获得的成功,他也许仍旧是那个没有底气接触黛熙的自卑青年。

    他心甘情愿为她背上巨大的背锅,也许是因为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爱情,他失去了那一盏指引他的绿灯。人是无法回到从前的。我认为这句话诠释了一切。

    盖茨比那些像飞蛾一样的宾客,以及所谓的朋友,让最后的葬礼显得犹为凄凉。但这一切,谁又能知晓他本人是否在意呢。我想那些人来了才是玷污了他的葬礼吧。

    纸醉金迷,在每个时代都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无数人迷失在其中。势利,这个词可以贯穿所有时代。但有些人是生活在这两个字以外的,那类人视权势财富于无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希望、信仰,当你不再以财富地位以及皮囊去审视他人,而是通过另外的一些方面看到他人的品德的时候,那么,你就是那一类生活在那两字以外的人。

    危险的维纳斯(东野圭吾)读后感:31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以为荫山君也喜欢伯朗,读第二遍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时期的她也许正跟谁在热恋或者约会中。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从这本书中看到了描写的细腻,诠释每个势力欣欣向荣或萧条的时候,是用描述场景细节的方式来体现,突然就感受到了文笔的力量,看了这么多本书,不知为何,直到这一本才突然有这个感受。科学极端者,愤世嫉俗者,这两种人最容易偏激,昨晚看的电影,无暇赴死也是一个极端案例。生活中很多造成大范围伤害的人也大多是思想偏激的人。不论是电影,还是书籍,我能懂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活在当下。”做一个幸福的凡人,远比成为所谓的天才要幸福得多吧。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读后感:32

    跟传统的历史学完全不一样,因为传统的历史学看起来非常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而这个像是在讲故事,类似于简易口述。更深入地了解了历史,做了些笔记,觉得挺适合用来作写小说的素材的。

    而这本书在快乐方面的剥析,与疯狂成瘾者有共通之处,疯狂成瘾者主要是以脑科为基础,而这本书上说,以科学的方式来解答快乐是什么,也是说快乐就是感官产生的快感。我觉得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句话就是: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我觉得跟我现在的状态就挺像的,虽然我不算什么有钱人,但是钱在我衣食住行之后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不会为我带来额外的快乐。正好最近学到一句英语:Moneydoesnotequalhappiness

    你是否快乐取决于你的生化机制,有些人天生乐观,有些人天生消极,但也不完全取决于生化机制,因为周遭环境以及从社群中所获得的爱也能使其改变。我现在也属于那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比无私更快乐。其实自私的背后也是因为无私无所获导致。

    这本书一边讲述历史,一边崩击人类不顾其他生物以及影响世界整体生态环境,还对未来的不确定忧心。我觉得那跟我的关系都不大,我只活在当下,我是一个只顾个体的人类,人类的整体利益,暂时与渺小的我无关。不过我也不会刻意去破坏什么,什么都是随大流。

    钓愚(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读后感:33

    在这个社会上,欺骗无处不在,经济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又怎么可能逃出欺骗的魔掌呢。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警醒,也是以原本的传统经济学观点中新的视角来描述经济学。分析自由市场的利弊,自由市场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欺骗。

    凡事有利有弊,本就是世间常态。

    这本书其实跟人类简史中的故事二字也有共通之处,人类简史中说,人类是依靠想象构建故事,从而有了国家制度等等,而本书说,商家也是给予消费者各种想象未来等画面,诱导消费者消费。所有的欺骗,其实也可以说是诱惑。如果没有贪欲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当然,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该有的,如果没有贪欲就不会有消费,没有消费又靠什么来拉动市场经济呢。也正是如此多的被欺骗者和欺骗者造就了这社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社会资源的不对等会造成信息不灵通是必然。

    人的很多决策本就是不理智的,应该说大部分决策都是不理智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是被欺骗,却还是甘愿买单,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读后感:34

    跟钓愚有些相似,大概是因为都是经济类的书本吧,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信息不对称啊,比如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减弱的等等。其实经济学就是最直白地在陈述人们所谓的现实,现实,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是贬义词。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人们不可能单单只活在精神世界里,因为精神也是源于肉体,而肉体不得不通过现实里的物质来生存。现在也有很多人找对象都希望对方直接提物质,疲于提感情,走心会伤心,谈物质的损失看得见也挣得回,被伤的心却难以愈合。

    这本书里有句话: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但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不论亲疏,大家都只讲市场规则。血亲,发小,伴侣,现在有几个人不看你的外在物质条件?任何人都不能免俗。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会依据你的赚钱能力,来决定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你,遑论他人?所以,大多数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无条件支持你爱护你的人。

    我们之所以努力奋斗是为了争一口气,是为了让身边的人刮目相看。这个社会,有钱的人就是比穷从能享受更多优先的待遇以及特权,这就是大家努力奋斗的意义。自律的人之所以自律,是因为他们的脑海已经被对未来前景的想象占据,也可以称之为延迟满足。

    无名之町(东野圭吾)读后感:35

    在真相没有查出以前,谁都有可能是凶手,每个人都有杀人动机。我开始的时候以为凶手会是女主的未婚夫,虽然结局的时候他们确实有芥蒂,但其实作者是让读者自行猜想他们的往后余生的,我希望结局是美好的,因为我自己没有遇到美好,所以我希望别人能够圆满。扑朔迷离,真相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遮掩,最终还是会水落石出。其实真正的人性,比小说中的更加残忍。任何故事,都是源于生活。我们没有见到,不代表没有。被光照亮的地方一定会有阴影,希望我们都很幸运,不会看到阴影与黑暗。

    催眠师手记(高铭)读后感:36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假象之中。书籍都有共通之处,我在这本书心理学书籍当中,联结到了人类简史中的内容,即,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想象。钱币是通过人类的想象而有了价值,秩序法律也是人类共同的想象结果。我觉得心理书籍于我而言,是开拓眼界,让自己的心,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存在即合理,努力拼搏是选择,甘于平庸也是选择,你可以不去选择别人选择的路,但是你要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这里的接受并不等于你要认可别人,而是你的认知里面应该知晓,存在即合理。

    再见故宫(安意如)读后感:37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想起了当初在故宫旅行的感受。朱红色的高墙,禁锢了多少人的一生。凡拥有的,必将失去,再多的权利与财富最终也不过是化为一捧黄土。古时,不论是帝王家还是普通人家,又有几个女子能够恣意而活呢。现代女性所拥有的自由,也是一代又一代女性拼尽全力所争取而来。即便生活在这个时代,我身为一个九零后,也饱受重男轻女之风的荼毒。别人看得见的是紫禁城的繁华,看不见的是繁华背后的辛酸失意。这本书从朱元璋时代一直写到末代皇帝,每个皇帝的性格,与后宫宫妃之间的些许故事,以及朝代兴旺到衰落。有优美的诗句,有伤怀的情节,有动人的爱恨,更多的是无奈与悲哀。

    深夜的蚕豆声(雪漠)读后感:38

    这本书里宏扬的大爱恰恰是我最厌恶的以德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无私奉献,即使被唾弃被自己帮助的人伤害还是要继续帮助对方,抱歉,我难受得窒息。这世上有很多伟大的人值得尊敬的人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很显然,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我可以善良,也可以奉献,但要我去帮助恶意伤害我的人,并且还放开心态,不可能。这本书看得我很压抑,因为它不单是记录了人性的美,更多的是记录了旧社会的重男轻女封建迷信,这两种都是我最最厌恶的,并深受其害。每一代人接受的思想与教育不同,我可以去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我不会赞同也不会欣赏这样的观点。我可以去理解别人因为所处的时代而具有的旧时代思想,但我不能接受这种观念进入我的生活影响我,如果这种思想伤害到我,我或许不会反击,但我一定会远离。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读后感:39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挺深刻的,在我固有的心理书的印象里,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观点与发现,其中对于真我的探索也有更深的研究,之前也有摘抄过一些有意义的句子,不过因为时间太长了,不太记得在哪个本子里了。看过的书太多了,一边看一边忘,但也一边在塑造自己的心灵,洗涤,重塑,渐渐形成一个新的自我。

    斯瓦尔巴密码(段煦)读后感:40

    这是一本有关于自然及百科的书籍,挺有趣的,一些动物的习性以及动植物随着生态环境的进化特别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的毛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并且为了生存,它们的皮毛会根据周遭的环境褪换。万物也许真的有灵,在我们不理解的一个维度,它们应该有着自己的语言思想和信仰。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读后感:41

    理想与现实,月亮代表信仰和梦,六便士代表现实与生活。文中主人公不通人情世故,不惧他人恶语,自私自利,别具一格的性格实在令我钦佩。因为他始终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干扰而打乱自己的节奏。无情,其实人们总是这样,当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诉求,或者忽略自己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会诋毁会讨厌对方。但其实,为什么别人要在乎你的感受呢,你以为你是什么。我们之所以能够跟这个社会和平共处,互帮互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益处,之所以会因为某个人的言语心伤,是因为太过在乎,为什么要去在乎别人对你的意见呢,为什么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将就自己讨好别人,完全没有必要!我做不到主人公那般无情,但是我举双手赞成他的行为,因为我们本就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什么要无端给自己套上这样那样的枷锁?我最喜欢文中的两个句子,一是: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那么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是:我由不得我自己。对啊,人生本来很多时候就是身不由己的,但其实在这里并不是这样理由的,这里的由不得我自己,是我无法控制我的思想,它固执地要往某个方向前行,理智告诉我不行,但我由不得我自己,我必须那样做。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王潇)读后感:42

    早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励志书籍的毒,此毒无解。如今近年30了,看这新时代的毒物也兴致缺缺,因为自身的毒已入骨髓,本书之毒素甚微。我很感谢当年看的励志书,正是有了当年的苦读,才有了如今的我,都是蝴蝶效应,环环相扣,才造就了今天。看着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阶层不一样,没错,就是社会阶层不一样。从原生家庭开始起点就不一样,她从小就被高知分子强行启智,而我懵懵懂懂,二十几岁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总的来说,这样的书籍对于迷惘无头绪的人还是很有用的,也有看到一些新的想法,但没有再准备读第二遍。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读后感:43

    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个急切的想法,就是立即着手,写自己一直想写的自传。再读完第二遍之后,完全熄灭了这不自量力的想法。我的知识底蕴不足以支撑我描写出一本使人共鸣并令人自省的著作。即便我的经历多么坎坷,但我的思想还没有升华到足够高的境界。芸芸众生,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的人,只要你敢提问,你会发现,身边多的是不容易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特别的,都经历过很多挣扎。在从前的时代,这本书肯定能够让很多女性觉醒自主意识,而我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灵魂,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我或许不是个伟大的人,也算不上什么原则性很强的人,但这没什么紧要的,因为我只要做自己就够了。什么是道德,道德这两个字又是谁给我们的束缚,谁能说明它就是完全正当的呢。没有。因为这两个字,是通过众人的思想承认而联结在一起所形成的,你认可它,它才存在。我有自己的原则,自己坚持的一些东西,我知道我的世界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这就够了,旁人的思想无法左右我。爱情,至死不谕的爱情,世间万中无一吧,犹其是这类能够产生精神共鸣的爱情。清醒,理智,不盲从,不被所谓的伟大的信条约束,让上帝见鬼去吧。让想做伟人的人自己去见上帝吧,我们是凡人,做好自己就够了,遵循自己的天性吧,不要抑制它,只要它是不伤害他人的,那么它就可以是正当的。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44

    因为有爱而重生了。是啊,有这么多人爱他,他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下去呢。这世上自视甚高的人多的是,真正有才的人却少之又少。我很羡慕,他有这么多人始终如一地爱他,不论他是魔鬼还是善良的天使,都一直无条件给予他爱。读一遍觉得很没劲,因为基本都是对话和内心独白,读第二遍的却已经成瘾,可见畅销书必有他的引人之处。当一个人的认知与想法与周围的人有极大的偏差之后,他就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设法地说服自己,告诉自己错的都是别人。在我的认知里,存在即合理,只要不以伤害他人为前提。

    只要有光,能指引我方向,那么我就不会成为迷途的羔羊。

    信仰只能给人的心灵以力量,却不会平白赠予你银两。国外的书籍看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旧时代的压迫不仅仅是在中国,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如此。

    如今的我们已经相当幸福了,不用衣裳褴褛,也不会食不果腹,是啊,我们多幸福啊。可我们仍旧不满足,因为社会阶级永远存在,每个人都想高人一等……

    对一个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他难以安宁的心。自我审判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即便你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自私自利无可救药,大可不必拿伟大当理由。

    哪怕不是杀人。这个社会早已灌输给了我们很多道德标准,只要稍有不怠,便会内心难安。会产生自我怀疑,否认自我。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却还要去做,大家都在做,你就要做大家吗?难道你不是你自己吗?

    地下城(凯瑟琳·布)读后感:45

    我以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像所有的小说一样,书中的人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像书中的人憧憬地一样,会出现救星,将所有人救出水火之中。然而,这不是小说。看到最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真实的新闻纪实。是啊,现实生活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我们只能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希望能让生活更好过一点。

    这本书给我一种震憾,心灵上的震憾。不是那种压抑而完全沮丧的,而是无可奈何却又顽强的向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希望中又无数次失望,却又自己为自己造了一束光,即便那束光并没有能为现实生活中带来什么,但在精神中却像是有了信仰。

    最大的感触就是,应该好好珍惜并且感谢现在的生活,因为没有被命运眷顾的人太多了。我们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在能够努力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生活很难,我们都在受苦受难,不要去思考太久糟心的事情,让它们在空气中飘散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读后感:46…20220316

    这本书是一个接纳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心理上的成长。很适合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看,因为很实用。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因为别人怎么看你怎么对你,而是你自己怎么对自己,心情是自己选择的,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

    别人怎么对你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看待别人这样对我这件事情,把它放在心里的哪个位置,及重要与否。

    自我谴责,最是要不得,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肯定自己,又怎么会相信别人会肯定自己呢,哪怕别人由衷的赞扬你,你也会怀疑别人说的话是否出于真心。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长环境,以及因过去产生的一些看法,但我们不必把自己困在过去,因为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我。我们会随着新的环境和事物产生新的看法,倘若你向往积极,你自然就会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的未来,一切都有迹可循,取决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人能困住你的思维,只有你自己能够作茧自缚。所以,请你选择快乐,积极,向上。不要苛刻自己去想太多不好的事情,不要总是否定自己,试着接受自己,好与不好,首先我们要自己先喜欢自己,听听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的意见或者评头论足。

    异类的天赋异禀(凯瑟琳·布)读后感:47…20220414

    看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很新奇,同样是心理学书籍,它有着不同的一些观点,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些类似,但是又略有不同。最喜欢的是,它这里面关于活在当下的一些句子。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你的大脑跑得比你快。

    天才和精神病有着很大的相似,最大的区别是,天才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度,而精神病却不能。同样是高智商生物,有些人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过上比常人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却把自己玩脱线了。

    从这本书里能学到的最好的东西,或者说从所以心理学书籍里能学到最好的东西,就是让自己活在当下,这是永恒的真理,杜绝焦虑和烦恼最好的方法。

    当你恐惧或者害怕的时候,先想想,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沉浸在害怕的情绪里,我会做出什么举动呢。没错,就是这样去做。

    我们的身体在物质世界里,而意识是虚拟的,我们也许不能控制自己想什么,但我们一定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财务自由之路(博多·舍费尔)读后感:48…20220423

    这本书的前面几章完全就是心灵鸡汤,给人打鸡血的,即便我体内早已热血沸腾,也没能逃脱它的洗脑,体内的激情再交震荡了起来。

    看到最后的时候又清醒了起来,因为我对数据一直以来都不是太敏感,所以存钱可以,理财就算了,别说什么高利润,我能当好这个守财奴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书上说的一切都能很道理,但并没能改变我现有的生活。因为最基础的存钱的意识我是早就了。不过还是有所收获的,比如说已经没有听过关于投机和投资的区别。

    这样说起来,其实我之前也算是投资过的,但是投资失败了。这并不是一本值得我再次回顾品味的书,书写得很好,但不适合我,因为我的人生目标里没有想过拼劲全力去使得自己家财万贯,小安则已,跟物质相较,我对精神需求更情有独钟。

    向上生长(九边)读后感:49…20220511

    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没有打算再看第二遍,因为类似的励志书籍我看的太多了。

    即使如此,这本书还是让我有收获的。虽然近期我有看过听过很多关于学习的书。重复。这两个字就是学习的精髓。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难吗。或许很难,或许难,全都最取决于你是否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这一点上,我是早有自知之明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天赋异禀,自己有多特别,我从来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每本书都自有它的精华所在,能够汲取多少全看你自己。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新的观点,即舒适区这个说法。我们一直都从舒适区就是安于现状,啥也不干。总是在纠结离开舒适区或者待在舒适区,却没有想过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把你想要挑战的东西拉到舒适区来,以舒适的方式获得进步。

    把对自己的期望放低一点,把给自己定的目标降到自己感觉不到难的度,如此这般,日复一日,既能坚持下来,又不会太难自己。

    伊斯坦布尔假期(马克·李维)读后感:50…20220528

    看这本书第一遍的时候,像是在揭开一道神秘的面纱,特别想对这个预言一探究竟。

    刚看完的时候有挺多感受的,现在两天过去,感受又没了,果然,不能偷懒啊,就是该看完当天把心里的想记下来才对。

    文字也非常细腻美好,第二遍的时候都有在细细品味。爱情,亲情,友情,无论什么书都逃不开情这个字。

    人有七情六欲,也难怪了。

    两个脾气不好的人相爱了,如果在现实里,不知道他们能走多久,必须生活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故事,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一句话就能结束的。

    有爱才能包容一切吧。相爱就是互相让步,让爱去消融那些不合适,即便生活习惯爱好等不一样,只要有爱,就能去调和,哪怕双方都不做什么改变,仍旧坚持自己的习惯,也能够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爱一个人真的要爱他的全部吗。

    我现在的想法是,爱一个人的全部是不现实的,没有谁会长成你心里的样子,完全没有你讨厌的地方。

    如果爱多于讨厌他的那部分,并且因为爱也能接受,那就行了。

    爱情,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我仍然心怀憧憬,哪怕很难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