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身为超人的我只想安静当个锦衣卫 » 第八十九章 大权在握

第八十九章 大权在握

    三日后,赵武宣正式出发前往黄山,城门外文武百官皆站列送行,赵武宣与赵允二人在百官的目送下走向龙撵。

    李景升则在一旁恭敬的跟着,赵武宣对着李景升嘱咐道:“朝圣啊,朕走之后朝廷内外的事务就交给你一个人掌管了,朕还是那句话,你呀,大胆的理政,当断则断、当驳则驳!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递呈子上来。”

    李景升随即领命道:“臣遵旨!”

    赵武宣转身对着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好了,都回去吧,掌管好自己的衙门,有什么为难之事别忘了给朕递呈子。”

    “遵旨!”

    身后的文武百官齐声道,而有些官员也已经听出了赵武宣话,这分明是要自己等人监督李景升的一举一动。

    “朝圣,过不了几日北征大军的各路将领就要陆续回来了,你要告诫他们一定要恪守朝廷的律法,绝不允许居功放纵!”

    吩咐完北征将领的事,赵武宣靠近李景升悄声说道:“朝圣啊,付修那边你去看看,别让人家饿着了。”

    这话一出,李景升顿时杀心四起,沉声道:“臣领命!!”

    “臣等恭祝陛下一路平安!”

    待赵武宣的龙撵走远,李景升高傲的抬起自己的头颅,仿佛一只巡视领地的雄鸡,将手背在身后,对着在场的文武百官高声道:“列为同僚,陛下虽然离开了京城,但我等无论是在朝在府、在内在外,都得是如事君前,是不是!”

    众百官无奈,只得高呼道:“是!”

    看着众臣的表现,李景升显得非常满意,继续说道:“现在不是散朝的时候,各位还是各归部衙,继续办差吧。”

    待众臣领命后,李景升大步走在皇家专属的红毯之上,眼神一个个扫过人群,在场的官员无不惊叹,可又不敢言语。

    “刘大人,SD省治河等事呈文,你应该马上报送中书省,”

    听到李景升的命令,刘大人丝毫不敢怠慢,回答道:“日落之前,属下定送达大人案头。”

    “宋提督,皇上离京期间,务必加强禁城巡卫,万不可马虎啊!”

    宋提督出列道:“末将遵命!请相国放心!”

    李景升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徐大人,待会儿到我政事房来,有事商量!”

    众臣看着雄赳赳的李景升可谓是敢怒不敢言,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赵武宣前脚刚走,李景升便开始了自己独断专权。

    再加上秦牧会被赵武宣指派筹礼赵允的婚事,暂时远离朝堂,这李景升便更加无法无天。

    第二日,金銮殿内的小太监对着殿门外高声呼道:“早朝时辰到~重臣入朝~”

    殿外,李景升携百官纷纷进入金銮殿内,领头的李景升不可为不风光。

    队伍中的一名官员忍不住吐槽道:“诶,吴大人,你说这陛下跟皇太孙都不在,咱们这是朝见谁啊?”

    吴大人不屑道:“朝见谁!李相在呀!”

    金銮殿内,众大臣看着空空荡荡的龙椅不禁面面相视,不一会儿,只见李景升出列对着空荡荡的龙椅恭声道:“臣等叩祝陛下,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说罢,便朝着上面那没有人的龙椅跪拜下去,而李景升身后的文武百官也只得齐声道:“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说完,跟着李景升一同跪拜。

    忽然,李景升缓缓起身,朝着龙椅一步一个台阶的走去,而底下的大臣们吓得几乎连气都不敢喘,待李景升走到龙椅前后,手持赵武宣御赐的贴身木如意,转身后扭头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道:

    “查看一下,哪位大臣误了早朝,记下名来。”

    大臣们一听这话,好么,李景升这是把自己当皇帝了、还是当太子了,竟然如此胆大妄为,这还要记下没来早朝的官员,怎么?难道还要报复不成?

    台上的李景升可没功夫在意底下的大臣们有什么想法,说道:“我等万不可以为陛下走了就可以懈怠政事,为人臣者,心中陛下永存!”

    这马屁拍得,底下的大臣们差点吐了,但嘴上还是很诚实的回答道:“是是是···李相说的对啊!”

    李景升满意的看着底下的百官继续说道:“列位臣工有事,可出班商奏了。”

    随后,站在队尾一名官员出列道:“JX省平章政事奏报,赣南发生百日大旱,河沟干裂、水渠断流,预计赣南五县稻谷将减产六成,此时米价已日渐抬升,奏请朝廷拨粮赈灾,并减免今年田赋。”

    这人很显然是李景升安排的人,就怕自己第一次主持朝会冷场,随后各官员纷纷上奏,李景升忙的不亦乐乎。

    早朝结束后,众官员还未归衙,而是聚集在中书省外,此时,一名官员对着众臣说道:嗣“相国大人口谕,呈陛下圣恩,从即日起,上书房、内阁各部院、五军都督府,凡积存未辦之奏章、条陈、廷寄、遗案,均可移交中书省审理,嗣后、加盖上中书省印章,即可颁行!”

    待传完口谕,底下的文武百官个个低声讨论道:“听见没有,中书省犹如内廷,李宰相代理陛下。”

    而另一名官员却说道:“这有什么不好,本部送给皇太孙的呈子,两个月来停留不发,积了一大堆!往李相国府里一送啊,早晨送过去呀,晌午就发出来了。”

    其他官员随即问道:“诶,可是要是有什么不当之处?陛下岂不会降罪?”

    “哎呀,吴大人呐,你这样想救庸儒了,比如那个赣南大旱,士农工商都等着皇粮吃,谁敢耽误!你耽误了,陛下就不降罪了吗?”

    黄山行宫内,赵允听着江天睿传来的密报,将信息分类后呈于赵武宣。

    “对此,臣工们可谓喜忧参半,喜者以为,李相仅在半月之内即将内阁积存之奏章、政事、遗案,辦理一空,其效率与魄力、令臣工刮目相看,令部员们倍加忙碌,不敢稍有懈怠,李相秉政,如臂使指、如指捏物、节节相扣、令行禁止。”

    念到这里,赵武宣打断道:“允儿啊,看见了吧,朕离京以后啊,这李景升比以往都能干了,把朕遗留下来的政务,那是辦理一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