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末殇 » 第十一章 毛文龙

第十一章 毛文龙

    待袁崇焕走后,朱由检心里一直觉得还有件事没有彻底交代给袁宗焕,但就是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一件事,以至于心里郁闷了一整天,干什么事都恍恍惚惚的。

    当朱由检的目光在一次不经意之间扫向桌子上一角的时候,心跳顿时慢了一拍,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当初写的那份名单,在那上面有一个在明末史书上十分重要的边关将领名字——毛文龙。

    “孤处天涯,为国效命,曲直生死,惟君命是从。”

    “臣左都督,挂将军印领尚方宝剑,总兵皮岛毛文龙泣血上疏。”

    首先光看这段话来说,毛文龙绝对的忠心耿耿,这点是不用说的,忠臣,绝对的忠臣。

    历史上袁崇焕要杀他的时候,他以为是皇帝下旨要杀他,瞬间就不再反抗,乖乖的引颈就戮了。

    毛文龙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驻守在皮岛,而皮岛又被称做东江,位于鸭绿江口,在登、莱两州沿岸的大海中,全长八十里,且不生长草木,远离海岸,靠近北岸。

    北岸与后金的领土仅仅相隔八十里的海面,而它的东北海就属于朝鲜了,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是作为牵制后金军事力量的重要战略基地。

    毛文龙虽说把皮岛经营成了一个经济开发区,对过往的走私商船收钱纳税,还对货物进行参股。

    不过人家也是真干实事,做生意的钱大部分都投进军饷里了,光靠户部发的那点军饷,塞牙缝都不够吃。

    还经常性的在后金大军后面悄无声息的打个闷棍,打完就跑,不和后金主力部队交战,这惹得皇太极常常抓狂,但就是拿他没有办法。

    毛文龙手底下的人数,大约是在四万人左右,以他的这点兵力,能固守皮岛就不错了,至于让他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也就想想就行了,当不得真话。

    至于这四万人成分很杂乱,什么样的人都有,要想他们不造大明朝的反也只有毛文龙能镇得住他们。

    早些年,袁崇焕还在京城的时候,就曾对大学士钱龙锡,说过这样几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入其军,斩其帅!”

    杀人之心已昭然若揭,若不派人赶紧去阻止袁崇焕,指不定史书上的那一摊子烂事又得再次发生。

    朱由检也是不拖沓,当即传召内阁大学士入宫,替他矫写圣旨。

    其大抵意思就是,我知道你看毛文龙不顺眼,一直想要杀他。

    但是他毛文龙你袁宗焕是杀不得的,你也不能有事没事的给他使绊子,就让毛文龙一个人在皮岛折腾就行。

    如果你袁崇焕胆敢要杀他,我一定接着把你也给弄死,让你下去陪他,别以为辽东没了你袁宗焕,我就没人可用了,把自己的地位摆正当了。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点朱由检帝王心术上运用得还是挺好的,就是不能一味的责备或嘉赏,要恩威并施才行,否则就会滋生出反叛之心或者骄横之心。

    朱由检在警告袁崇焕的时候,也随车给他送去了八十万两白银,又附信一封,勉励他做好眼下的事,钱和武器都不是问题,只要他缺,开口要就行,朝廷一定全力满足他。

    但这些都是有要求的,要求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要把皇太极死死的牵制住在关宁防线,务必要拖到辽西筑城完毕才行。

    袁崇焕在接到圣旨和书信的时候,可以说是抚然自失,心中忐忑不已,自己刚有这个想法就被皇帝察觉,这是何等的敏锐的洞察力。

    或者说自己的身边有皇帝派来的探子,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监察范围之内,脑中想到了这种可能,袁崇焕不自觉间就打了一个冷颤,这种感觉就犹如一把刀悬在自己的脖子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下。

    不过皇帝还是挺够意思的,一出手就是八十万两白银,宁远兵变无非就是发不起军饷,士兵饿着肚子,不想干活了,这些钱一来,可以说是帮了大忙了。

    毛文龙是彻底动不得了,毕竟有皇帝亲自下旨给他保命,想动他也得想想自己这条命是不是也活够了。

    想明白这些道理,袁崇焕接着向宁远进发,表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辽东作为大明王朝北方的门户,绝不可失,否则就是土木堡之变的再一次上演。

    还有便是皇帝此次还给了他一个秘密任务,虽然皇帝要保毛文龙,但却是要他手底下几个人的命,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若是毛文龙要极力保孔有德,可不用杀之,但要密切监视他的行动,严防他叛变投敌。

    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明着来做,要先给他们三人网织罪名,或是派人在其行军途中暗中刺杀,万万不能与毛文龙交恶或者让他们发现这背后有你或者朝廷的影子。

    这三位相信不需要用过多的笔墨进行介绍,大家也是知道的,他们在现在各种早期清朝辫子戏里的老熟人了。

    前两位在毛文龙死后,造了大明朝的反,折腾了一顿大明,而后又跟着吴三桂造反,史称“三藩之乱”,又折腾了一顿大清。

    而最后一位孔有德就让人忍不住往他脸上吐唾沫了,因为他是清朝里仅有的两位汉人封王者之一,另一位便是赫赫有名的吴三桂了。

    当汉奸能当到这种地步,也可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袁崇焕到达宁远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了自己几个心腹,询问起是谁带头闹的事。

    “杨正朝,张思顺。”

    既然知道名字了就好办多了,直接抓起来,再问他们,是想死还是想活。

    想死现在就满足他们的愿望,想活的话,把其他人供出来就行,大家都是想要点钱,没必要为此送了命。

    结局也就是那样,该杀头的杀头,该查办的查办,免职的免职,如果有人对此有疑问,就送你下去找他们一块到黄泉路上喝酒去。

    不过皇帝让他着重关照的左良玉,袁崇焕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他倒要看看能让皇帝看重的人到底有几分本事。

    事办完了,就该发钱了,不过八十万两自然不能一次性就发完,否则这些苦大兵日后还得闹。

    袁崇焕先拿出了三十万两发给下面的人,重新整顿好宁远的兵力和秩序,建立好城墙的防御措施。

    命令祖大寿留守宁远后,便急匆匆的带人赶去支援锦州,因为赵率教已经开始在骂娘了,再不去支援,恐怕锦州火炮炮弹打光的那一天,就是锦州沦陷的日子。

    当然这是不存在的,皇太极的人死光,锦州城的炮弹都不一定会打光,主要原因是天天紧绷着一根神弦,时间久了难免人会精神失常。

    并且皇太极就在前线督战,若是突袭得当,皇太极就得和他老子努尔哈赤一样,饮恨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