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末殇 » 第十三章 驿卒李自成

第十三章 驿卒李自成

    对于皇太极能轻而易举的越过关宁防线,一举入关,从而攻占北京城,除却与袁宗焕之死有多多少少的一点关系外,更多的是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瓦解了大明北方的军事防御,导致明军失去了对大部分北方地区的控制。

    崇祯裁了李自成的员,李自成反手就给崇祯来了一个超级加倍。

    还有便是若不是因为李自成,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也有大概率的可能不会投降清军,说不定大明王朝还能再续命个十几年。

    但仅仅也只是能续命而已,因为那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是从上到下,由躯干到根系的腐败,根本不是一个崇祯皇帝靠区区人力能救得回来的,天时地利人和少一个都不行。

    很遗憾的是,老天跟崇祯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这三个必备要求他是一个都能没占上。

    不过好在现在魂穿而来的朱由检对于明末历史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了解的,主动进攻他不在行,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朱由检还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为了防备李自成,对于刑部给事中刘懋请求裁减部分驿站,开除驿站中的富余人员,减少国库开支,严格管介绍信,非紧急不得使用的奏章,朱由检做出了如下批复。

    首先,裁减驿站,开除多余的公务员,在当前的这个社会环境下是不允许的。

    陕西那边本来就在闹民变,那里的几万驿卒都在靠驿站吃饭,你把他们都裁了,你让他们去干什么养家糊口?只能跟着农民军起义造反,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这个提议否决。

    再说说第二个提议,堪合,也就是介绍信,按大明律法规定,用完之后是必须要上交的。

    可到了现在也没人去管理这件事情,也就导致很多官员用完之后偷偷藏起来,不上交朝廷,以备不时之需。

    更有甚者,还送一些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去驿站公吃公喝,这件事情倒是真的该好好管管了,否则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天网恢恢。

    最后,对于刘懋的意见,一半抛去,一半保留,至于刘懋本人,赏赐白银二百两,仍保留原职。

    既然决定了一件事,朱由检就不会拖到第二天去办理,当即命里吏部,刑部,户部三司尚书着手处理此事,对于各地官员使用堪和的次数以及每次花销的账目都要一一核对,如实上报。

    该下狱的下狱,该罚款的罚款,该降职的降职,总之就是一个都能放过,老虎苍蝇一块打,整治吏风,从现在开始。

    而此时,远在银川驿站还在老老实实当一名驿卒的李自成,还在为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而苦恼。

    并且这几天他总感觉自己的脑袋上绿油油的,外加坊间传闻的流言流语,让他更加怀疑自己的妻子韩金儿与同村的盖虎通奸,但一直苦于没有证据。

    世人皆说乱世出妖孽,况且中庸亦有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不论是天启六年发生的大爆炸还是如今眼下的旱灾,都在预示着这大明朝气数已尽,外加辽东还有后金侵扰,大明朝是快要亡了。

    不过李自成却不希望这大明朝这么快就完蛋,因为驿站到现在还欠着他的钱粮没有发下来,若是大明朝亡了,他找谁要去。

    艾举人又威胁他,要是五日之后,还是还不上欠债,就把他告到米脂县衙,再不然就托关系要将他判个“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李自成胡乱的骚动着头发,脑袋感觉越来越大,好不容易缓下来又感到一阵心力交瘁。

    他甚至都有想要拿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的冲动,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这样过去得了,现在的日子可真不是人过的。

    不过还是老话说的好,“好死还不如赖活着”,死也是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的,好几次拿起刀来,李自成都没有勇气按下去。

    活着总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盼头的,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看一看那些因为灾荒而吃不饱饭,被迫起义的农民军,与他们比起来,自己这还算是好的了,起码吃饭还不是个事,不用每天担心过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最近听闻洪参政和新来的曹副总兵,正在对起义的叛军进行围剿,而叛军已经溃不成军,在四处奔逃。

    官兵那里是抓到一个就杀一个,根本不给人留活路,碰上这么两个狠人,也只能怪他们命不好。

    重重的叹上一口气,李自成用手撑着自己的膝盖缓缓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跟驿站里的同僚打了一声招呼,便准备回家了。

    他没有什么太大的愿望,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能吃饱饭就行,最好再是把艾举人的债也还上了。

    至于去当个什么朝廷的大官,这些他想都不敢想,因为李自成知道就算他想了这样的好事也落不到他的头上,还不如务实的在驿站里好好干,祈祷驿丞能早些把欠下的钱粮发下来。

    去当叛军?那就更算了吧,没看见神一魁他们的下场吗,那样子连亲妈见了估计都认不出来了,和一堆肉酱也差不多。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他才不会傻乎乎去送死,给人家当做战功上缴。

    不过最近可以去战场看看,说不定能遇到个漏网之鱼,捡个叛军的人头去衙门换钱,要知道那可是一两银子啊,不仅能还上债,还能让一家老少都吃上顿好的。

    李自成已经一年没碰过肉腥,都快忘记肉是什么滋味了。

    “叔父,您差事办完回来了?”

    “嗯,我回来了,家里一切还算好吧?”

    “拖叔父的福,一切安好,还请叔父勿挂劳。”

    同迎面而来的李过打了声招呼后,李自成也不与他多去寒暄,只是点了点头,便径直的朝自己家走去。

    李过从辈分上来说是李自成的侄儿,但李过的年龄却是要比李自成大的。

    还未走近家门,便远远的看见从烟囱里飘出来的炊烟,闻到一股柴火味,再仔细看便能看见一位妇人蹲在灶台旁烧火做饭,那是他的妻子韩金儿。

    李自成微微一笑,家一直是他心中最柔弱的一块地方,一个游子平生最大的愿望便是能有个家来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