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明挽夜司 » 第一百一十章 金陵初定

第一百一十章 金陵初定

    昨日几乎整夜的时间,兵部杨尚书都在配合户部,将大虞地宫的库银进行押运和清点。

    户部的银库只能装下不到三分之一,俱都是金锭银锭。

    其余的,包括珠宝玉器等在内的几百箱珍玩,又被运到了内廷承运库……

    王尚书自从大朝会之后,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到处筹措赈灾银两。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千万两的真金白银,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没招儿!

    可晚间辰时,户部府衙门前突然来了数不清的马车。

    而且满满当当装着一般大小的木箱,两侧皆是神机营和五城兵马司的兵甲,持枪执锐,列阵以待。

    户部尚书还以为是朝廷派军队过来,问他要银子呢!

    一时间把个王大人吓得双腿发软,直勾勾盯着从人群中闪出的杨延芝。

    “王大人,赶紧安排你们户部的人出来帮忙!”

    “帮啥忙啊,您这是要逼死王某人啊……”

    “哈哈,乐死你还差不多!”

    杨延芝说罢,随手掀开一只木箱,金灿灿的元宝,顿时把个户部尚书瞧得目瞪口呆,诺诺问道:“我没眼花吧?这,这是哪儿来的……”

    “问那么多作甚,赶紧搬运清点!”

    杨尚书一边指挥着两军人马帮忙,一边解释着前因后果!

    连轴转了一夜,户部上下几百人差点而连腰都直不起来。

    清点完毕后,光是户部银库就装了三千多万两,这还不算运往承运库的。

    杨延芝曾经在地宫打开过一只装有珍宝的木箱,随便拿起一件翡翠如意,都是价值不菲的极品。

    直到今早武英殿议事结束,内廷的承运库都还没清点完毕。

    四位大人一路谈笑风生地出了宫,尤其是户部尚书,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

    得意忘形的样子,惹得其他人一个劲儿地捂嘴偷笑。

    李侯爷在旁边微微言道:“苏阁老,这下再不用担心庆王进京的事情了吧!姓吕的小子立此奇功,封爵都不为过,您又何必当面反对呢?”

    赈灾缺银子,还可以想办法解决,最多是让百姓受些苦。

    可藩王一旦进京,动摇的可是大明的根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庆王什么人,朝堂和天下谁人不知,届时定会拿银子要挟朝廷答应他的条件……

    苏阁老突然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哎呀,真是老糊涂喽,方才尽说了赈灾的事情,忘记劝说太后收回成命!”

    “太后的圣意,岂是你我能明白,放虎归山,不如画地为牢!”李溢谦一脸神秘言道。

    兵部杨尚书也插了一嘴言道:“静观其变吧,好在京城此番无忧矣,那个叫吕长欢的,功劳确实不小,杨某倒是小瞧他了!”

    李侯爷一身戎装,佩剑在出了武英殿时已取回,他握了握剑柄,略带困惑的朝着其他人言道:“三位大人,你们察觉没有,这个吕长欢身上有何不对劲的地方?”

    两位尚书大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回道:“有吗?”

    苏阁老是天下闻名的大儒,虽然和米圣人无法相提并论,可也是学识渊博,胸藏千万。

    被李侯爷这么一提醒,不禁有些哑然,顿了顿之后言道:“此子身上似乎有一种伟岸致远之气,望之,令人心神澄明,顿悟之感犹生,仿佛窥见山海般的磅礴浩渺……”

    杨延芝听罢苏阁老一番玄之又玄的话,又瞅了眼满面狐疑的王尚书,露出一丝轻蔑,言道:“您老昨夜没休息好吧,还伟岸致远磅礴浩渺……都什么呀!”

    “李某自然没有苏阁老您这般洞察入微,这小子虽说有些油腔滑调,可他身上那股气海和体内灵珠,和其它修行者却是不同,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忠勇侯李溢谦并非修行者,但却天生有着类似望气术的感知能力,能够探知武修和术士的灵海神识。

    当然,只限于下三境。

    意土镜的武夫,气海如溪如流,浑厚但元力不足,腹内五彩石凝练灵珠的过程中,吸取天地灵气有限,自然反哺气海也是速度缓慢。

    可吕长欢的吸纳能力,像是吞噬天地一般,无穷无尽……

    两次见他,修为的变化都是天差地别!

    “二位大人说的这些,杨某听不懂,倒是觉着他除了长的不赖,眉角杀意甚浓,是个狠角色!”杨延芝插嘴道。

    四位大人边走边聊,径直出了皇城,各自公干。

    奉天殿之内,端康太后长舒一口气后,缓缓起身,一摆手,将左右的宫女太监俱都打发走,单独留下吕蛮子和国师三人。

    方才的平静端和一扫而光,眉心紧锁肃然问道:“傅老,紫霞山气运柱的事情,只有挽夜司和哀家知晓,叛贼为何如此清楚?”

    太后当着吕长欢的面提及此事,也是因为得了胞弟李溢谦的秘奏,方才知道保护紫霞山盘龙气运柱,此子功不可没。

    当年太祖征战天下时,傅老就是军师,深得皇室的信赖。

    立国后,提出设立挽夜司,渐渐退出朝堂的权力核心,挂了一个国师的虚衔。

    神武二年的时候,大司寇提议在紫霞山建造皇家祭坛,同时修筑十二根盘龙柱,以护大明气运。

    当时,崇奉三清的太祖皇帝欣然同意,可身为皇后的李婉儿则不屑一顾。

    反驳说只要朝廷施以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山河才能永固,何须什么破柱子保护国运……

    后来,还是因为一场天灾,让皇后彻底相信!

    神武六年,京郊发生了一场不算猛烈的地震,紫霞山十二根盘龙柱之中,有三根被震裂……

    当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便席卷了京城附近的常乐县,亡者上千!

    事后,太祖便打算派大军驻守紫霞山,不料被大司寇阻止。

    同时言明那里已经有结界保护,若是兴师动众难免惹人注意,有挽夜司看守足矣。

    后来的几十年中,紫霞山安然无恙,大明也是蒸蒸日上,国运逐渐昌隆……

    而这些事情,皇室知道的人,除了驾鹤西去的太祖皇帝外,唯有当今太后。

    如今,十二根盘龙气运柱倒塌了六根,导致全国上下天灾接踵而至,噩耗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端康太后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大司寇深吸一口气,缓缓言道:“金陵之乱计划缜密,环环相扣,前朝夏氏处心积虑想要颠覆大明天下,恐怕这个计划酝酿了不少时日,太后宽心,老夫定会查明其中缘由!”

    其实早前北府司的指挥使冷岳,从发现前朝余孽的踪迹时,便禀明了太后。

    包括怀疑他们与潜伏京城的暗桩里应外合的事情。

    端康太后望着病体康复的大司寇,欣慰言道:“傅老的身子既然已无碍,可有修补盘龙柱的法子?”

    “江山气运乃是天地自然孕育的一股紫气,非人力所能造化,老夫当年遍寻大江南北,最后选在紫霞山的位置,皆是因为那里是气运之眼,如今山体崩殒,地宫龙气尽散,凡人之工,皆是徒劳!”

    听罢傅老这一席话,太后面色凝重,自言自语:“难道我大明只剩下一百多年的气运?哀家愧对先帝啊!”

    大司寇话锋一转,言道:“太后也不必忧心,老夫昨日占星卜卦,大明国运不仅没有颓势,而且卦象星象,皆示国祚延绵之久,已超越大虞!”

    “什么?”太后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言道。

    武英殿其他人一听,无不骇然,大明国运超过前朝,那就意味着五百年不止的国祚。

    历史长河中,何曾有过这样的朝代?

    吕长欢更是一头雾水,倒了六根气运柱,倒成了好事?

    那自己这根行走的气运柱又算怎么回事?

    向来与傅老心意相通的荆墨阳,瞧了眼八子后,垂首冥想,暗自琢磨着方才那一番话,似有所悟。

    傅老接着言道:“即便如此,可天道无常,太后还是要以黎民为重,广施仁政,兼济天下!”

    随后又指着吕长欢言道:“此子是我挽夜司新收的第八子,今日带他入宫,给太后瞧瞧!”

    心情大好的端康太后,眉眼舒展,顺手解下腰间的一块玉佩,缓步来至吕长欢近前。

    “傅老慧眼识人,十年后收了一位挽夜第八子,可喜可贺,这块玉佩是哀家的随身之物,权当是见面礼!”

    诚惶诚恐的吕蛮子赶紧下跪言道:“太后赏赐的已经够多了,这玉佩,微臣万万不敢要啊!”

    太后俯身将他搀扶起来,笑呵呵道:“方才人多,紫霞山的事情不方便讲,你保护盘龙柱的功劳,非同小可,这玉佩就当是你的奖赏,拿着吧!日后可凭此物随时入宫……”

    大明上下,端康太后最信任的莫属傅老。

    挽夜七子虽说只见过两位,可国师的眼光是何等高明,识人辨人的本事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吕长欢侧首看了眼大司寇,瞧着他点头应允,这才颤巍巍接过玉佩,道了句:“多谢太后,微臣定当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后微微一笑,冲着傅老言道:“挽夜司从不参与朝政,国师让他待在北府司,是另有目的吧!”

    “太后英名,挽夜七子的名头太盛,如今有了八子,好暗中应付接下来的危局!”大司寇如实回道。

    “傅老口中的危局,何解?”

    “夜天子和业火离宫!”

    太后闻言微微一怔,若有所思地返回龙案后,又盯着晋升正四品的绣衣金卫,缓缓言道:“吕长欢,北府司虽说直属内廷,可府内盘根错节,利益纠葛牵涉多方,有时哀家也不方便出面,你自己要小心!”

    “太后放心,有您和傅老运筹帷幄,谅那些魑魅魍魉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鬼精鬼精的吕蛮子顺杆爬,先将两只24K大金腿架起来,自己这个马前卒才好便宜行事。

    “今日让小七留下来陪陪哀家,傅老大病初愈,也早些回去歇息!”

    太后说罢,又瞥了眼能说会道的吕长欢,会心一笑,拉着洛千芊去往慈宁宫。

    送走端康太后,大司寇三人也离开武英殿,穿过午门赶回挽夜司!

    吕长欢搀扶着傅老钻进马车,一路上,沉浸在升官发财的欢喜中。

    同时,心里也是一堆的问号。

    荆老大瞧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笑着说道:“你是不是想问,为何没有向太后道明紫霞山的详情?”

    吕蛮子点点头,瞧了眼闭目养神的大司寇,脸色有些难看!

    “承安,不告诉太后是为了你好,非朱姓之人身负半壁江山的气运,对大明皇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荆老大如此一说,吕长欢才恍然大悟!

    幸亏两位大佬未雨绸缪,倘若被太后知道自己这根行走的气运柱,估计得砍去双手双脚,做成活人标本存放在深宫禁地……

    道理很简单,皇室绝不可能让一个异姓之人,身负江山气运,这是帝王家的禁忌!

    杀了自己不太可能,做成能呼吸的人彘便可,还得想方设法让自己长命百岁,以护住大明气运……

    吕蛮子方才的欢喜一扫而光,后背隐隐发凉,惨白的面色难掩恐惧之情。

    心里嘀咕了一句,“这荣华富贵的背后,藏着刀子!”

    大司寇此时开口言道:“墨阳的话,你记在心里,身负紫气的事情最好烂在肚子里,还有,你体内的妖毒,让冯老师好好瞧瞧……”

    荆老大补充道:“您老放心,冯真人的天香玄丹凝聚天材地宝,有疗毒的奇效,回了挽夜司,我来安排!”

    关于体内妖毒的事情,从青丘秘境返回后就是吕蛮子的一块心病。

    因此,不论是那颗能隐身的妖丹,还是白泽魂碎片,都随身携带不敢胡乱吞食……

    如今月屑神珠被嵌入剑镯,依旧有着压制妖毒的功效,可彻底清除掉,还需时日!

    自从穿越以来,吕长欢经过一番奇遇,不足月余的时间,从菜鸟武修到意土巅峰境界,堪称造化逆天。

    现今又官居正四品绣衣金卫,还是挽夜司第八子!

    更重要的是,挽救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救黎民于水火……

    金陵初定,接下来迎接他的又将是一场怎样的波诡云谲和奇遇造化,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