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残阳 » 第一百零六章 证据重要吗

第一百零六章 证据重要吗

    “完了?这就完了?”高迎祥面对着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依然还没有回过神来,他一遍又一遍的问周围的手下,“咱们布局的这么周密,门都打开了,为什么还是会败?”

    “这赵家军怎么这么强?这以后的大业还有希望吗?”

    众人均是无言以对,其实何止是闯王,他们自己也想不通,这么大的局面,如此庞大的饥兵队伍,怎么就败了?

    “闯王,快走!赵家军的骑兵从两翼冲上来了!”

    李自成深知,现在根本不是探讨原因的场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保命最要命。

    于是赶紧招呼众人把高迎祥扶上马,“快走!”

    高迎祥一边在众人的护卫下疯狂扬鞭策马狂奔,一边回过头看着自己的闯军大阵,到处都是四散逃命的饥兵,他们离开了有序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力。

    “拖住赵信?呵呵,拖你个娘!老子是没那个本事了!”高迎祥此刻对于那位范先生的建议,不由嗤之以鼻。

    高迎祥等一众头目逃离战场后,这次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闯王都跑了,还拼什么命?

    在赵家军此起彼伏的“跪地降者免死”的呼喝中,流寇成片成片的跪地乞降。

    至于逃跑的高迎祥部,赵信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追剿,只能追杀一阵作罢。

    此役,除高迎祥、张献忠等残部三千多人逃走,马守应、“闯塌天”“左金王”等流寇大将尽数毙命,流寇二十余万大军弹指间灰飞烟灭。

    共计俘虏12万余人,缴获马匹、刀枪、箭矢、旌旗等辎重无算,还有大量金银珠宝,收获极其丰富。

    唯一遗憾的就是粮食不多,看来流贼是真的粮尽了。

    望着硝烟仍未散尽的战场,遍地是尸体,暗红色的血痕散布在各处,各色丢落的破损兵器,损毁的旗号、攻城器械,还有被集中看押的一队队被捆绑在一起,垂头丧气的降兵。

    “好好的江山,就被这些包藏祸心的流贼祸害成这样,唉,最苦还是咱大明的百姓。”孙之沆忍不住咒骂起来。

    “孙参谋不必担忧,有我赵家军在,流贼,翻不起大的浪花。”赵信充满自信。

    “进城!”赵信大手一挥,正式率军进城。

    赵家军的进城仪式非常简单,只是由先前占据了东城门的部队列队于主干道两侧。

    山西巡抚宋统殷率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在城门口迎接,这个规格是非常高的,文官迎接武官,这在大明朝恐怕也是独一份。

    本来宋巡抚死活不肯,但赵信明确表示,如果不如此,他立刻率军前往他处,太原后果自负。

    如今太原城兵力极度空虚,王国梁的兵基本被打了个精光,如果再来一股流贼,这太原城如何能保住?

    因此,形势比人强,宋巡抚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赵信的要求。

    赵信等将领骑着雄骏的战马在前,后面是迈着整齐步伐的步兵队列,铿锵有力的踏步声和斗志昂扬的姿态,无不彰显着这支部队的强悍战力。

    眼前的这一幕,确实让迎接的大小官员和街边驻足观看的百姓目瞪口呆。

    这还是大明的军队吗?好严整的军容!好强的威慑力!

    “赵总兵此战尽灭流贼主力,斩获无算,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本抚代表太原数十万父老,谢赵总兵再造之恩!”宋巡抚说这些话的时候倒是出自真心,毕竟如果不是赵信,城池早就保不住了。

    “赵总兵,本抚已略备薄酒,给诸位将军接风洗尘!请!”

    “慢!”赵信叫停了宋巡抚的脚步,“宋大人似乎忘记了什么。”

    “何事?”宋统殷不解。

    “宋大人可知今日一战,城门被流贼从内部赚开一事?”

    “后来得报方知,多亏赵总兵昨日留了一手,不然今日恐不堪设想啊,只是不知流贼是如何进的城?”

    “哈哈,那就要问你们城中的钱员外了,带上来!”

    赵信话毕,几名如狼似虎的赵家军士兵便把钱员外像拖死狗一样的拖上前来。

    “是你跟流贼勾结,赚开城门?”宋巡抚仍然不敢相信,此人平时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官府,就在流寇攻城的第一日,还捐助了大量米粮。

    “宋大人明鉴啊,小的根本不知啊,今日被他们稀里糊涂的就抓了过来,大人要为小的做主啊!”

    “赵总兵,本抚觉得你一定是搞错了,钱员外可是个好人啊!他在城中口碑甚好,不太可能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吧?”宋巡抚开口求情,“再说,可有证据证明钱员外通匪?”

    “他刚才已经亲口承认了!咱们负责盯梢的军士也亲眼所见有流贼潜入他们钱家大院。”有军士回答。

    “住口!严刑拷打之下,怎知不是屈打成招?何况,那名潜入的流贼呢?”宋巡抚据理力争。

    “攻城的时候已经死了。”

    “那就是死无对证喽?既然如此,怎能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太原士绅下如此重手?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小的叩谢大人,小人愿意捐献一半家产,帮助修葺太原城防啊!”钱员外见似乎能保下一条小命,马上磕头如捣蒜。

    “宋大人,赵某要问几句,城外数以十万计死去的百姓,是因何而死?城楼之上为保太原无恙而战死的数千将士,是因何而死?我赵家军在此役中捐躯的将士,是因何而死?”

    “他们是......”宋巡抚不知道怎么回答。

    “宋大人可知流贼是如何坐大?”

    “这……”

    “我来回答,流贼就是因为有了太多像钱员外这样吃里扒外之辈,或给流贼通风报信,或帮流贼打开城门,才能让它们如蝗虫般的剿之不尽,杀之不绝。若赵某所料不错,不出一年,高逆又会卷土重来,到时候还会有人给他开城门!”

    “赵某相信,若真有那么一天,城破之日,宋大人必定以身殉国,成就一世英名。但全城百姓呢?他们会被裹挟,成为攻打我大明一座座城池的主力。最后倒毙在某处,成为像城外正在掩埋的无数无名尸体中的一具。”

    “这才是真正的草菅人命!”

    “所以,赵某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让宵小血债血偿!不如此,则无以扬正气,不如此,则无以正律法。”

    听到赵信似乎还是要杀人,宋巡抚也急了,“赵总兵,没有证据,你怎可滥杀?”

    赵信轻蔑的一笑,“只要赵家军查明了来龙去脉,证据重要吗?”

    转过头对牛力下令,“传我的将令,钱家男女老少全部斩首,一个不留!要让全城百姓知道,这就是通匪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