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残阳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崇祯的难处

第一百一十八章 崇祯的难处

    与皇太极的豪气风发想比,此刻的崇祯心情糟透了。

    代善的大军竟然在京畿重地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满载而归。

    与朝廷军队相比,赵信的赵家军竟然显示出了如此强大的战力,逼的代善落荒而逃,那可是代善啊!是后金最具谋略的大贝勒!

    这岂不是说,赵信如果要是挥师北上,京城也将不保?

    这真是太可怕了。

    最气人的是,他居然送来了一万多鞑子的脑袋,在京郊筑了一座鞑子脑袋的“京观”,好嘛,朝廷的无能更是显露无疑。

    大明以首级定军功,这么多鞑子脑袋,如何封赏?怎么封赏的起?

    饭桶,手下的那堆将军,都是饭桶!

    无一人能为朕分忧!

    就是那个钱龙锡好了,已经算是非常多谋了,结果出了个馊主意,让赵信白白占了济南,最后还只是佯动,就是不愿意跟代善拼命!

    唉,真是气死朕了!

    崇祯头疼的直接敲起了自己的脑袋。

    “陛下何故如此?”

    能在后殿直接走进来还没人通报的,那就只有周皇后了。

    崇祯一看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于是一吐自己心中苦闷。

    周皇后自幼便聪慧过人,在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就一直劝他要懂得隐忍,后来入宫给皇兄守灵的前夕,还给他准备亲手制作的点心,嘱咐他不要吃宫里的任何东西。

    也只是有了周皇后的出谋划策,朱由检才一步一步顺利走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

    所以,崇祯对自己的皇后非常信任也非常疼爱。

    “陛下,眼下最大的隐患仍然是鞑子,这是肯定的,皇太极一旦入关,京师能挡得住他们吗?”

    “唉。”崇祯摇摇头,说实话,通过这次代善的事情,他是彻底对自己的军队绝望了。

    所以只是叹了一口气,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心思。

    “既如此,陛下更要倚重赵信了!遍观满朝文武,现在只有赵信手里的军队能和鞑子一战!”周皇后指出了关键所在。

    “唉,可怎么依仗呢,朕真是担心他坐大后,大明再无人可以制约的了他,一旦他成了曹孟德,朕岂不是成了汉献帝?”

    “噗呲,”周皇后在崇祯面前比较随和,因此难得的竟然笑出了声,做了个万福后,“请恕臣妾君前失仪。”

    崇祯摆摆手,示意无妨。

    “现有两个办法可以让赵信做不了曹孟德!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

    “哦?皇后快说来听听!”

    崇祯知道自己的皇后向来足智多谋,所以赶紧让她说说。

    “第一个办法是迁都,陛下可以直接去南京,把天津封给赵信,这样一来,赵信就会跟皇太极直接对话,赵信自顾不暇,哪还有空去做什么曹孟德?”

    “那另一个办法呢?”

    “另一个办法就是陛下另择良臣猛将,用赵信的办法编练新军,将来也能一战!”

    崇祯沉思良久,“迁都恐阻力太大,大明的历代先君除了太祖,基本都在京城,如何能随意丢弃?良臣猛将,唉,遍观朝野之中,哪还有什么良臣猛将啊?”

    “想那袁崇焕夸下海口五年平辽,结果呢?朕再也不敢亲信他人了。”

    崇祯一脸无奈。

    “臣妾对这些一无所知,陛下可以从吏部兵部的档案中查找啊,凡是有卓越功劳且年富力强之辈,便可以试着用用。”

    “就恐那些战绩都是瞎编乱造!”崇祯无奈的苦笑,他也清楚下面那帮官员到底是什么情况。

    “所以陛下可以让选出来的一批人都来京城,由陛下亲自考校一番,然后择优而用!”其实周皇后并非对朝中之事一无所知,只是她如果提出人选,反而容易让崇祯猜疑,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

    “有道理!大伴!你去吏部和兵部,调取45岁以下,20岁以上所有知兵的四品以上官员档案!”

    “奴婢领旨!”

    “皇后,那赵信的封赏问题如何解决?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一万多鞑子脑袋啊!”

    “陛下知晓太祖大业初创时的故事吗?”

    “身为朱家子孙,如何不知太祖英勇事迹?”作为朱家子孙,朱由检还是十分自豪的。

    “太祖当年封赏功臣,除了赏赐金银,还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封赏给手下大将,从而刺激下面大将的战意。如果能打下来那是最好,打不下来,太祖也没有任何付出。”

    崇祯听后顿觉眼前一亮,对啊,自己的太祖可以做,朕为什么不行?

    他看着自己的皇后,真是越看越顺眼,皇后年方20,正是妙龄,此刻他突然有了欲望,直接就过去抱住了她。

    “陛下不可,有人!”其实周皇后心里欢喜的紧,崇祯自从登基以来,操劳国事,与自己的那档子事儿也是勉为其难,所以,周皇后哪能不向往呢?

    只是也害怕落下个“白昼宣淫”的罪名,加上确实有些害羞和紧张,脸颊通红。

    殊不知如此一来,反而激起了崇祯的征服欲。

    “无妨,朕的后宫,还不能做主?皇后今日有大功,朕要重赏!”

    一众太监宫女马上全部退下,朱门紧闭起来。

    经过层层筛选,崇祯钦点了若干大臣进京参加比选,又经过激烈的角逐,优中选优,最终圈定了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出生),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

    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1627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三边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此役洪承畴斩杀农民军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升任延绥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