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京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京

    “因为自由!”武华脱口就道。“门生这些日子看了报纸。又到外头听了不少士子的讨论。他们都说这个大学古今罕见。除了学的东西希奇外。还有自由的氛围。想学什么。由学生来选。只要有一门精深都算过关了。若有成就。对往后生活也不错!门生也清楚那些知识就是从老师这里转移过去的。还不如老师这里来得精深。可是老师毕竟是官场中人。事务繁忙。有些事有些问题门生就是有疑问也不大好打扰老师的正事。因此。门生觉得可以到大学去与众多学子一道钻研。也许更好一点。当然。门生还是老师收的学生。除了白日到学校外。其他时间还是要在老师身边侍奉老师的!“

    沈欢有点目瞪口呆了。看着武华发愣着。眼前年轻稚嫩的脸在一瞬间让他发出以为已经成熟的幻觉。这孩子真的只有十二岁吗?十二岁的孩子能把事情看得比成人还要通透?不禁有点唏嘘了。他自己十二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在后世这个年纪他才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小屁孩。有时候后还要玩过家家的!

    现在倒好了。人家才十二岁就在为人生做谋划了。而且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最后一句更是颇有心机的说辞了。传说甘罗十二岁给秦王奉为上卿。名动千古。看来他这个学生有有点不凡呀!沈欢一次认识这个学生一样。虽然早知道他很聪明。然而听了这番话之后。沈欢有了计较。天才学生在手。还有迟疑的时候?

    嘿嘿笑了一声。沈欢点头说道:“好吧。你的考虑为师清楚了。原则上也同意你去上这个大学。不过嘛。你也清楚这个大学是规定十五岁的学子才能去报名参加考核。你年纪不足。是要费点事

    武华调皮一笑:“这就要麻烦老师了。”

    “少来!”沈欢与学生在一起。完全发挥了后世亲切地态度。没有架子。有时候甚至能打成一片。这也许是获得这些学生更加感恩的原因之一

    “学校自有学校地规矩。就算是为师也不能乱来!”沈欢沉吟着说道。“再说了。这个海州大学虽然是为师投资兴建。然而具体事务都是欧阳家的父子在打理。他们是什么人。你应该也清楚吧?要他们徇私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为师找上门去给你开后门。嘿嘿。估计永叔先生就要大棒把为师赶出来了!”

    武华不失时机地夸一句:“欧阳老先生地风骨。门生早有耳闻。更是仰慕钦佩;至于欧阳叔叔。也是清楚得紧。正如老师所说。他们都是甚有原则之人!”

    “所以呢……”沈欢双手一摊。“你找为师也没有用同意你去上这个大学。至于能进与否。就看你的本事了!”

    武华没想到自己的老师如此光棍。差点气结。只能嚷求道:“门生这不是请老师大发慈悲。在欧阳老先生面前为门生美言两句吗?门生也知道年纪不足要进大学就要经过他们的考核。门生甘愿走有遭这个考核。不过若是有老师的推荐。能让他们高看一眼。想必能事半功倍吧。”

    沈欢哈哈笑道:“好家伙。倒是把注意打到为师身上

    “谁叫您是老师呢?”武华跟着笑道。

    沈欢倒是无语吧。想了想。既然学生好学。也没有打击他积极性地道理。好吧。如他所愿。亲自去与欧阳修说一声。成与不成。就看他的本事了。这样总不算是徇私了

    听到老师答应帮忙。武华高兴得都要雀跃了。

    沈欢看了好笑。这才对嘛。这才像一个孩子该有地姿态呀。

    “对了。武华。你去大学打算主修哪门功课?”沈欢突然问道。海州大学虽然也有诗词经赋。却不以科考为主。而是培养一些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才出来。

    要实干就要懂事理。因此沈欢说服了欧阳修。让他把经赋作为副科目。选修之人只要稍稍理解懂得即可。不必费尽精力去学上许多年。而主科是他鼓捣出来的数理化等学识了。其中以数学为主——本来古代也有算术一门。现在该为数学。以其他为辅。也有掩人耳目的主意。而主科目。可以单选一科。也可以多选修几门。不过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大考。若是不及格就要重修。修三次不过者就要勒令退学科!”武华大声说道。

    “地理?”沈欢吃了一惊。有点意外。他这个学生因为聪明好学。什么功课都比其他学生要出色。其中最为擅长的就是物理一门。关于力学的问题都要赶得上欧阳发的水平了。若不是沈欢有着超前地意识有着莫大的想象力。不然都要输这个学生了。在教的时候。沈欢总是要感慨自己就要技穷了!

    抛开擅长的不修反而去做冷门的地理。怎能不令沈欢意外。要知道。若能精通物理。就能造出一些发明来。到时运用到生产上。说不定还能获利无数。就像印刷机器等物上。这一门科目。沈欢已经召集了不少工匠。让他们把具体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到时都交给学生。可见这一科目的前途!

    “为什么是这一门?”沈欢忍不住问了出来。

    “这一科目是老师亲自去上吗?”武华反问。

    沈欢只能点头承认。不得不说。这个大学初期的科目务有点重。在没有培养出足以教人的教师之前。好些科目他都要亲自上阵。像这个生物化学与地理。说实在的。他只要随便抛出一个后世简单地理论都要比这个时代之人强得多。没办法。为了把这个大学办成自己心目中地人才基地。只能辛苦一阵了。好在现在海州地事务已经上道。隔个三五天能抽出一些时间去教书。待得一两年。人才出来了。他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武华又问:“老师为什么要开讲这一门新奇地学问

    沈欢倒是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犹豫了半晌才道:“那你为什么又要去学呢?”

    武华得意地笑道:“除了因为老师地原因外。还有就是门生觉得这学问大有前途。属于大有为的学识!”

    “哦?”沈欢倒有兴趣了。“为何这般说?”

    “前些日子老师已经为我们讲了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门生对这种知识痴迷得紧。像老师说地。风是一种气在流动。有冷气有暖气。气流动。空气动!再用来解释万物。就令人惊叹了!”武华越说越激动了。小脸通红着。“然而门生有着很多疑问。若像老师所说。地理不同气象也便不同。因此门生就在想了。同一片天地。为何北冷南暖。为何有日月替升。天上为阳月亮星星?这些都在捆饶着门生。让门生好不苦恼。现在老师在大学里设此地理天文科目。学生大学入得其中。与其他有志之士一道学习钻研。欲要求出这个天地至理!”

    沈欢这次惊得眼珠都要暴出来了。对于地理。他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更多是说一些简单的理论。还像说笑话谈兴趣一般说着而已。并不敢把后世的的一些高深地理论抛出来。比如这个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没想到他地浅说能让武华上了心。还有一探究竟的打算!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沈欢深沉地道:“武华。你可知道。这个地理天文高深莫测。也许你究一生的时间都不能探究得出至理来!你做好了为其一生奋斗的准备了?”

    武华一脸坚定地道:“是的。已经准备好了!老师说过。若把一切道理都理论起来。形成一门哲学。将会影响到千百年后的世界!门生深信这一门学识大是可为。若能成功。说不定门生就会留名千古了。与其碌碌一生只求个生存。还不如轰轰烈烈去做一种别人想象不到的事业!为此就算花一生地精力也在所不惜!”

    “好吧……为师想。你会成功的!”沈欢有点激动了。看着武华的目光像老狼一般凶狠。都差点要流口水了。人才啊——本以为对方只是聪明经上升到智慧的阶段了!天文科学让影响到人的认知呀。更能影响人类的宇宙观与人生许就是中国古代版本的伽利略。甚至是哥白尼!这等人才若不好好爱护提拔一把。老了之后自己会后悔的!沈欢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武华日后能大声地向世人宣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他有深信。有自己这个金手指在指点。武华一定会成功!——届时。嘿嘿。名师出高徒地美誉就会铺面而来了。还有就是有风险也不至于是他这个老师给烧死——布鲁诺就是不及哥白尼聪明。不懂找个人来代言。白白为新知识牺牲

    当然。这会儿。还要义正词严地对这个学生好好勉励一番。另外。就是对于他进入大学一事更要上心了。现在就去找欧阳修说情吧。

    沈欢自去找欧阳修走后门了。重阳一过。就是海州大学地考核时间了。说是考核。其实也没什么具体的东西需要去考地。这个时候。不可能就出一些数理化的问题去让学子做了。也许数学还能做些算术。至于其他就免谈了吧。

    具体考核就是认字与读书。这里是大学。不是启蒙的私塾。就算够十五岁。如果是个白丁。大字认不了几个。收进来连书都看不会。那就是考核。很简单。读一篇文章与解释一下。能让考官满意就行了。这等浅显的事情欧阳父子当然不会亲自去做。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欧阳发有沈欢的赞助。十多万贯在手。想做什么都容易。

    请人就是现在要大力促成之事。除了请教员。还要请日工。毕竟偌大一个大学。若没有一些人来打理。一个月之后估计就没眼看了。至少这个看门人就需要一些吧。这也算是间接为海州人民创造就业机会了。

    考核还问身份。因为是海州的大学。首先当然要为海州百姓考虑。如果是海州籍贯的学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按之前地规划。海州士子要占录取人数的一半以上。海州自沈欢来后大力发展教育。各式私塾建了起来。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识字地不少。如果他们有志来大学。都可以入学。而且这个大学因为有沈欢的钱财。不需要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日常开支。只要实在是家庭困难者。可以免费入学!若是富家子弟。对不起。请交点费用来先!怎么。有意见?好吧。我等也不勉强。不愿意就另去他处吧!

    不得不说。欧阳修地名头真好用。有他坐镇。那些本来在其他书院读着的士子都转了过来。也不管大学校训上说不无富家子弟。为此他们的家长甘愿送上一大笔钱。也要资助儿子进去!

    到了开学之前的那一天。考核完毕。学生地人数也统计出来了。大概五六百人。海州年轻人就占了一半。有三百多人。其余是外地来的学子。更多是冲欧阳修地名头来的。通知他们的时候。也让他们选好了专业。外地来的学子大多是选择了诗词经义一门。至多还选修一门数学。很明显。他们还是抱了读书科考做官的目的。

    选择其他科目的大多是海州当地地学子。海州大学有规定。选择其他科目者。若是成绩好。可以参加科考。若是不中还可以到海州其他商贾开的作坊之类的地方工作。比如这个水泥作坊。因为奉行高薪策略。里面的工匠拿的薪水都可以让那些赚钱的商贾羡慕了。海州人看在眼里。怎会不清楚这等好处。因此选择了物理数学等科目。

    其中数学最多。毕竟算术学好了到哪里都可以得到任用。物理冲着那些工匠的收入。也有不少人。至于生物化学。因为与医术挂钩。也吸引了不少学子。至于地理天文。总算面前凑够一班的人数。有十五个人。而且好像有不少还是冲着天文历算来的。要知道。朝廷也是有天文官的。在以前权力还大着呢!过了欧阳修等人地考验。成为海州大学最年轻地学子。天才到那里都是受关照的。武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欧阳发早就看在眼里。在父亲面前也大力推荐。欧阳修更是以提携后进作为乐趣。也没有道理放一个天才从他眼前溜走。考验一番后。二话不说。大手一挥同意进了大学!

    九月十五是个好日子。天很凉。却不阴沉。实在是为这个大宋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地大学的开学做了一次天公之美。

    这日是海州大学揭幕的日子。海州城外的大学门前成了热闹的地方。除了师生之外。还有不少海州百姓。他们是来看热闹的。这里离海州城不过两里路。又开通了几条水泥路。不说车了。就是走来也极其方便。

    “海州大学”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刻在一个石碑之上。竖着写。伫立在在大门稍前的正中央。连边是阶梯。供大家进入。门前像一个广场。很阔大。也很宏伟。可供上千人林立。虽然民风古朴。可为了安全着想。还做不到开放式的建筑。门的两边是围墙。一直延伸下去。暂时把这个大学包围起来了。

    把学子聚集起来。欧阳修做了开学的致辞。还有沈欢。也客串了一把嘉宾。上去谈了一些让大家刻苦学习的话。十足过了一把当领导的瘾。费。一切礼节终于完毕。大家也算送了一口气。

    欧阳修年纪大了。经不起太大折腾。礼完之后其他就交给儿子去打点了。至于沈欢。也早就回了府邸。不去凑合了。在众人的见证下。在《海州日报》的全程报道下。海州大学终于屹立在东方了。这里将会散发出它光耀千古的辉煌!

    开学之后。一切就进入正规了。按照之前的约定。课也开始上了。沈欢也时常抽时间去教育一番这些年轻人。至于周季。已经从京城回来。按照之前计划他应该在大学教会数学。不过暂时要拖课了。因为在九月下旬的时候。他地海船又回来了!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往辽国高丽地海船回航了。十艘出去。依然是十艘回来!只能说。周季他们真是走了狗屎运。海上多风险。人家出海一次。就算不全军覆没也要损上一两艘。他们倒好。两次出海。都安然回航。实在是好运到了极点!

    两次好运。实在让他们的心儿肥了胆儿大了。那三十多艘一同出海南洋的计划。也敢提上日程了。周季赶去东海。除了转手从高丽等地带回来地人参与貂皮外。就是大肆搜购各种丝绸瓷器等货物。这一次出海。至多只有一半的海船装上海盐外。其他都是奢果然是好东西!同样是十艘海盐出去。南洋回来的货物共得钱财一百万贯而已。这次足足提高了二十万贯。待到十月。所有的货物都出手之后。又是沈欢与周季地分赃日期了。两人各得二十万贯之利。有钱在手。沈欢立刻又拨了十万贯给欧阳发。按照计划买地构建大学城;接着与周季各出十万贯收购货物去南洋。

    另外海州府衙可得八十万贯。再拨三十万贯给郭逵发展海军——不是沈欢不想拨得更多。实在是有钱也发不出去。海军人手也将出十艘海船共同下南洋。一下子就少了许多兵员。就算造再多的船。也没人来操作了。新收上来地新兵蛋子暂时还用不上!

    余下的五十万贯。沈欢只能苦笑地把他归入到海州的财政收入了!

    三十多艘商业海船加上十艘海军之船。在十月初浩浩荡荡出海了。那天海上场面壮观。杆帆上百。遮得连海面都不不清了!

    按照沈欢与周季的计划。如果快一点。这些海船应该可以在年节前后回来。届时……好吧。他们已经陷入了狂热的幻想之中。周季是幻想可以在两年之后把自身资产提高到百万贯。达到大宋一流富商的境界。沈欢则是狂想把这些获利都作为赋税财政上朝廷。京城诸君会是如何震惊的脸色!

    好吧。暂时不说两人狂热地理想。在十一月到来的时候。他们幻想的成就还是没有结果的。天入冬一段时日了。海州刮的冷风从西北方向而来。彻底吹走了海边的暖气。沈欢两人也只能冒着严寒时不时到海州大学客串一把讲师了。

    再把目光转移到千里之外的开封。这个百万人口的都城。已经给白雪覆盖住了。皑皑白雪像一层白色的被子。披装而下。裹住了整个天地。

    地上白了。房屋白了。天地都白了;花草枯了。树也秃了。连河水也冰住了。

    十一月的开封内外。都是冰雪地世界。

    这是一个寒冷地季节。然而在月底的时候。开封地人们。从官场到民众。又到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沸腾——苏轼回来了!

    那个才华卓著的苏大才子。从西蜀家乡。再一次走入了京城开封!仁宗时候。他父子三人甫入京城。才名就造成了开封的轰动。特别是苏轼。其才之高。在年轻一辈。无人可及。除了后来出现的沈大才子堪堪能敌外。其他年轻才子。在他面前都要逊色三分!

    他们兄弟的才华。就连仁宗官家都称赞了!

    三年前。三苏的老苏去世。苏轼作为大儿子回家丁忧去了。三年之后。丁忧期满苏轼又打马从蜀地回到了开封这个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这一次。他会造成什么样的辉煌赶来的消息而已。开封之人。从上至下都不由期待这位才子入京的日期了。

    二十五这日。风雪总算歇了片刻。正值晌午。天色还昏暗阴沉着。两辆马车停在了开封东城门外两三里的一个宽阔之地。

    一条小河从这里经过。看不到水流。也听不到水声。河面都是冰雪。小一点的人儿甚至可以从上面经过。

    一个穿着皮袍的男子站在了河边。他戴着小貂帽。双眼炯炯有神。紧盯着河面发这呆。不知在想着什么。

    他大约三十年许。留着短须。堪堪遮住了下巴。可以看得出。他甚有风度。穿着上有点不羁。甚是豪放。

    也不知站了多久。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位佳人。纵使是穿得多了包裹得严密。依然无法掩盖她曼妙的身材。少妇装扮的她显出了十分风韵。一步一颦都是甚有姿态。

    她手上捧着一条披风。走到男子的身边。轻语道:“苏郎。天冷得紧。系上披风

    男子转过身来。俊秀的脸淡淡地笑了:“如嫣。我不要紧。你怎么出来了?”

    若是沈欢在此。肯定要讶然出声。接着就是哈哈大笑给男人一个拥抱。他不是别人。正是从蜀地入京的苏轼苏子瞻!

    这里离开封城不到三里路。他却停下马车。自己出来透气了。那个女人就是昔年的如嫣姑娘。如今的苏轼之妾!

    “苏郎。该进城了吧?”如嫣帮苏轼系上披风之后。温婉地说道。“昨日苏郎就让人进京通报城中好友。说正午十分到达。如今快到了。也许有人在城门外等着呢。还不去恐怕令他们好等!”

    “进城……”苏轼呵呵笑了。“物是人非呀!三年了。这个京城。又还有谁能记得我呢?除了我弟自由。这个京城。又还有多少熟人?欧阳老师父子都走了。曾巩师兄走了。连沈子贤也不在了。唉。这个京城的水。深着呐!”

    如嫣沉默不知所言。她只是个女子而已。一心想要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其他政治之上的事。她不懂。也不愿去理会。然而苏轼的感慨。她也理解。只能更无奈了。

    苏轼又道:“这几年。子由经常来信说若不是有司马相公保全。他早就给外放不知到什么地方了!三年时间。这个朝堂。就让王介甫搞得……唉。当年我还是赞同他主政的。为他摇旗呐喊。如今看来。哼。还是沈子贤有先见之明啊。当年他就料到了会有今日的景况——如嫣。你与我一何。你总该知道吧?”

    如嫣不好说什么了。一路而来。王安石新法造成的影响。他们夫妇都有见闻。根本没有达到王安石当年所说的天下安定民生富裕的境地。甚至还相反了……

    “苏郎。先进城吧。一切还需以后再周旋了。”如嫣看看天色真不早了。又催促了一下。

    苏轼苦笑:“是啊。该进城了!却是不知道这次能呆多久呢?”说完拉着如嫣上了马车。让马夫开去了。

    马车缓缓地动着。苏轼距离京城也只有几步之遥了。

    按照大纲。此书还有三十万字左右就可以完结了。书生尽量努力这个月完本。感谢一直订阅支持到现在的书友们。支持到现在。你们也不容易啊。呵呵。书生在这里说声谢了。